摘要:2001年暑假我刚上初中,一天下午偷拿妈妈的手机看电视剧,正好卡在《寻秦记》刚开播那会儿。男主拿着把发光的剑突然从天上掉下来,说话像外星人似的说啥电磁波、计算机,当时以为演的是外星人打鬼子的戏,后来才知道是穿越到秦朝的故事。那时候追剧跟现在不一样,要是不小心睡
2001年暑假我刚上初中,一天下午偷拿妈妈的手机看电视剧,正好卡在《寻秦记》刚开播那会儿。男主拿着把发光的剑突然从天上掉下来,说话像外星人似的说啥电磁波、计算机,当时以为演的是外星人打鬼子的戏,后来才知道是穿越到秦朝的故事。那时候追剧跟现在不一样,要是不小心睡着了第二天还得请假逃课补看,现在想想真是折腾。
剧组拍这部剧的时候真不容易,听说他们用电脑做特效都是借公司服务器半夜偷偷跑数据,有次渲染失败全组人差点散伙。我看过采访说当时特效组长在棚里哭,结果第二天又找朋友借钱重新做。比起来现在满屏的CGI,感觉那时的笨办法反而更真实,比如用铁丝吊假剑,现在看还挺逗的。
剧中有个情节我记得特别清楚,主角用计算器算田亩,被古代人当成神仙附体。现在想想这种现代科技跟古代生活混在一起挺尴尬的,就像我同学去年网购了个蓝牙音箱去汉服拍照,结果被群嘲毁气氛。以前观众吵架说这剧历史不准,现在倒好,年轻人反而喜欢这种反差萌,弹幕满屏都在刷"科技狠活"。
最出圈的还是项少龙那个角色,开始看觉得就是个霸道总裁的模板,后来发现其实挺难的。他本来是个工程师,突然要打架又要谈恋爱,有时候看他纠结得厉害,就像我表哥去年辞职回老家种地,天天在短视频吐槽传统和现代农技的水土不服。现在网上有人分析,说这部剧其实预言了职场人的选择焦虑,不过当时肯定没人想到这个。
最近网上搞了个经典修复计划,《寻秦记》被翻出来的时候底下评论分成两拨。老观众念叨以前在楼顶用小电视看的经历,年轻人直接跳过问这是什么赛博穿越。有意思的是成都那边漫展,有人cos秦王赢政,旁边站着个穿现代西装的项少龙,工作人员还专门搭了个时空隧道造型的打卡点,跟二十年前剧情如出一辙。
有篇影评说这部剧提出的问题到现在都没解决,比如穿越回去能不能改变历史,就跟最近诺贝尔奖那位作家写的穿越故事挺像的。我看评论区有人问如果现代人真能回到古代该咋整,其实吧,现在外卖小哥都知道别碰古代货币,电视剧里那种乱改历史的情节早就没人信了。
去年双十一我妈突然买了蓝光碟版,说要重温旧时光。我看她边看边吐槽铜钱特效太假,自己当年居然看得那么起劲。现在年轻人刷这部剧更多是找梗玩,比如把李斯改成AI助手之类的二创视频,反而成了新网红素材。前几天抖音上看见有人cos铜器商人卖周边,摆了个二维码收款码在竹简旁边,这场景要是放在当年剧情里估计会引发更大混乱。
前两天经过学校门口的书店,看见《寻秦记》漫画本摆在外面打折,封面设计全是赛博朋克风。翻了翻内容,发现把原来的感情线都改成系统任务了,老观众肯定得骂不尊重原著。但现在年轻人就爱看这种升级打怪模式,就像我们追剧时也不懂什么叫历史还原度,就觉得新鲜就完事了。
每次想起这部剧最爽的部分还是打戏,那个青铜剑发光特效现在看来土得掉渣,但当时真觉得帅炸了。现在各种仙侠剧特效炫得跟霓虹灯似的,反而不如这种粗糙的视觉冲击力。就像我同学说的,现在穿汉服拍照片全是光影魔术手,反倒不如当年用美图秀秀P出来的有灵魂。
去年春节回家,表弟在刷某个穿越类手游,里面技能系统直接用了项少龙的装备设定。问他认不认识原作者黄易,摇头说只知道这是经典套路。现在穿越题材多得是,但要论开创性的,这部剧确实开了个头。不过要说它对未来有啥影响,我自己也说不清,反正现在打开视频网站,穿越剧分类下永远有它在那儿。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