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海从面具人那里得知,他的仇人其实有3个,一个是平津侯,一个是曹公公,还有一个身份不明,就连面具人也没有查出来。
藏海从面具人那里得知,他的仇人其实有3个,一个是平津侯,一个是曹公公,还有一个身份不明,就连面具人也没有查出来。
想要知道第三个仇人是谁,最好的方式是从平津侯嘴里问出来。
但是藏海不方便直接问,得找一个与平津侯亲近的人去问,于是他选中了庄之行。
鉴于庄之行是个纨绔子弟,不受父亲的待见,藏海想以利诱之,辅佐庄之行成为平津侯府的继承人,以此作为交换条件,让庄之行帮他打探第三个仇人。
可是他刚接近庄之行,就暴露了身份。后者看到他背上的伤疤,认出他就是当年的稚奴。
有网友认为,他是故意让庄之行看到自己背上的伤疤,否则为什么非要去澡堂见庄之行?他想让对方心甘情愿帮忙,肯定也要交出一点自己的把柄。
不过,从藏海的反应来看,他不像是故意要暴露身份,反而对于庄之行认出自己非常紧张。
虽然他要找人帮他报仇,可是庄之行毕竟是平津侯的儿子,肯定是向着自己父亲的。
他作为平津侯的仇人,身份需要高度保密,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在仇人儿子面前暴露,哪怕是试探对方的反应,也是极为冒险的。万一庄之行把他的真实身份告知平津侯,平津侯肯定会杀了他。
因此,他绝对不可能主动暴露身份。他之所以选择去澡堂接近庄之行,是因为在那种地方,人更容易放松警惕,拉近关系。
只是他没想到,庄之行会记得那个伤疤,并根据杨真等人的死推断出他就是稚奴。
就在他准备杀庄之行灭口时,发现庄之行母亲的坟头上长出毒花,便改变了主意。
他让庄之行明白,自己的母亲是被人下毒害死的,而且下毒之人极有可能就是庄家大夫人,而平津侯肯定也是知情的,并且默许了下毒之事。
正如他所料,庄之行想要为母报仇,同意与他结成同盟,帮他打探第三个仇人。
可即便如此,他拉拢庄之行依旧是一个很草率、欠考虑的举动,这可能会成为他复仇路上的一大败笔。
庄之行有一点小聪明,但不是一个特别有心机城府的人。
他猜出藏海的身份后,就与藏海摊牌了,想让对方离开京城。
因为他心地善良,不希望自己的父亲杀了藏海,也不希望藏海找父亲报仇。
但是他想不到,藏海已经对他起了杀心。像他这样单纯的人,如何能从老奸巨猾的平津侯嘴里套出话来?只怕他一开口,就被平津侯识破了。
藏海学习纵横之术10年,又跟六初师父学习如何看破人心,结果一到京城还是被香老板骗了。
庄之行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应付不了那些老狐狸,更何况他很有可能反悔。
藏海以为,杀母之仇足以让庄之行背叛平津侯。
可是人性是复杂的,血浓于水,庄之行怎么可能看着别人杀自己的父亲?
他虽然答应帮藏海打听消息,但是他也声明了,也许有一天会改变主意,不再帮藏海报仇。
这足以说明庄之行是一个容易心软、优柔寡断的人,绝不会做出真正伤害父亲的事。万一他后悔了,会不会阻止藏海报仇呢?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藏海居然表示,即使庄之行反悔了,他也接受。
他难道不怕,庄之行有一天感情用事,开始维护自己的父亲,那么他的复仇大计就泡汤了。
从他入京开始,面对位高权重的平津侯,以及那些妒忌他、算计他的人,他所走的每一步都如同走钢丝,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要更加谨慎。
可他太想马上手刃仇人,与庄之行这么一个愣头青结盟,相当于放了一个定时炸弹在身边。
其实,想要打探第三个仇人是谁,肯定还有别的办法,不应该把宝押在庄之行身上。
藏海如果要找盟友,也应该找香老板这样有心机、有手腕、有一定势力的人,最好是站在平津侯等人的对立面。
有些人为了翻案和复仇,可以忍辱负重、谋划数年,待一切成竹在胸之后,才能一举扳倒仇人,就像《琅琊榜》里的梅长苏。
而对于藏海来说,他要对付的人,太过于强大,他需要隐藏锋芒,从长计议,徐徐图之,多了解平津侯,发现其身上的破绽,静待报仇的时机。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有耐心,逐渐壮大自己,对每一个决定都要深思熟虑,不断积累经验教训,才有可能实现最终的目标。
来源:凤梅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