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菲带台湾亲戚逛北京这事儿,咋就成了两岸交流的“活教材”?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5 19:03 1

摘要:一屋子人啃着烤鸭卷饼乐呵,玻璃窗外的北京夜景跟加了滤镜似的,愣是把台湾来的叔叔阿姨看呆了——有位戴眼镜的老教授攥着汪小菲的手直哆嗦,说九二年第一次来北京时,这儿还没这么多“会发光的楼”。

520那天要没刷到麻六记国贸店的视频,我都不知道啥叫“把两岸一家亲吃出烟火气”。

镜头里汪小菲扯着嗓子跟台湾亲戚比划:“瞧见央视大裤衩没?这搁咱北京叫地标,晚上亮灯跟镶了金边儿似的!”

旁边马晓梅举着手机当导游,拽着穿旗袍的阿姨往落地窗凑:“您站这儿拍,身后那片高楼全是CBD,发朋友圈不得被问爆在哪儿取景?”

一屋子人啃着烤鸭卷饼乐呵,玻璃窗外的北京夜景跟加了滤镜似的,愣是把台湾来的叔叔阿姨看呆了——有位戴眼镜的老教授攥着汪小菲的手直哆嗦,说九二年第一次来北京时,这儿还没这么多“会发光的楼”。

要说这场景有多接地气?台湾来的小姑娘举着豆汁儿闻了十分钟,汪小菲直接端来十碗往桌上一拍:“姑娘您听我的,捏着鼻子灌下去,保准下回想起这味儿能流口水!”

旁边阿姨们笑得前仰后合,转头又被他拉着聊故宫角楼的地砖——“您看那第三块,当年乾隆爷遛弯儿踢过一脚,现在摸着还带劲儿呢!”

这哪儿是接待亲戚,分明是把北京胡同里的“局气”全搬进了餐厅。

有网友扒出视频里台湾小伙偷偷问服务员:“烤鸭能快递到台北不?”服务员乐了:“哥,您要嫌麻烦,我们老板在上海还有店,飞过去吃热乎的更得劲!”

最让人心里熨帖的不是场面热闹,是这帮台湾亲戚逛颐和园时,汪小菲早备好了三十把遮阳伞,挨个往人手里塞:“咱北京太阳毒,可不能把你们晒成‘黑凤梨’!”

这话逗得几个阿姨直拍大腿。想起疫情时汪家往武汉捐了二十卡车物资,河南水灾又悄悄塞了五百万,突然觉得网上那些家长里短的八卦,跟眼前这顿带着卤煮香的“认亲局”比起来,实在太没分量。

就像胡同口王大爷说的:“小年轻谈恋爱分分合合不稀奇,能带着台湾同胞逛故宫角楼,指着红墙说‘这是咱家老祖宗的玩意儿’,这才叫实在!”

你说两岸交流该是啥样?不是文件里的客套话,就是麻六记店里这碗卤煮的烟火气——台湾阿姨举着手机拍CBD夜景,北京姑娘教她们卷烤鸭时多抹层甜面酱,小伙子们抢着给彼此夹菜,顺便吐槽“台北夜市的蚵仔煎没咱这锅气”。

临走时老教授偷偷跟汪小菲说:“当年课本里的长城,我现在摸着墙砖才信是真的。”

这话听得人眼眶发热——原来最好的文化输出,就是让你亲眼看看我长大的胡同,尝尝我从小喝到大的豆汁儿,然后拍着肩膀说:“咱老家这儿,变化大吧?”

现在再看那些拿私生活说事的键盘侠,突然想起马晓梅拽着亲戚拍照时说的话:“您多拍点,发朋友圈就说这是咱中国的

CBD,比啥风景都气派!”

这话糙理不糙——爱国从来不是喊口号,是带着台湾亲戚逛颐和园时备的遮阳伞,是豆汁儿端上来时那句“您试试,不好喝算我的”,更是把“两岸一家亲”嚼碎了拌进卤煮里,让每个人都吃得熨帖、聊得热乎。下次再有人扯八卦,咱直接甩链接:“瞅见没?这才叫把‘回家’俩字过成了生活!”

来源:老贺聊八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