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30万的耳环晃了眼,17岁小花的成人礼照炸了锅。你猜怎么着?四川慈善总会甩出一句“同名同姓”,官媒立马跟着喊“别自证了”!可网友扒出的企业变更记录、重叠电话号,倒像是给这出戏添了把火。
230万的耳环晃了眼,17岁小花的成人礼照炸了锅。你猜怎么着?四川慈善总会甩出一句“同名同姓”,官媒立马跟着喊“别自证了”!可网友扒出的企业变更记录、重叠电话号,倒像是给这出戏添了把火。
五天前刷到黄杨钿甜那张照片时,我正嗦着螺蛳粉。祖母绿耳坠闪得人眼疼,底下热评第一写着:“这玩意能在深圳买两平米!” 原本以为是普通炫富剧情,直到有人扒出她爹的履历——雅安招商局前公务员,2017年辞职下海搞生物科技,公司注册资金五千万。
“耳环是妈妈的!”小姑娘连夜澄清。可吃瓜群众手速更快:她妈戴的宝格丽项链26万,深圳别墅市价2800万,父亲公司参与过灾后重建项目招标。最绝的是网友对比通讯录,某杨伟的电话号同时出现在政府档案和企业信息里,支付宝头像还是母女合影!
这时候《潇湘晨报》跳出来了,标题赫然写着:“不必陷入自证怪圈”。我盯着手机愣了三秒,热评区早炸了:“洗地姿势太难看!”“当年杨达才戴块表都被查,现在230万耳环不让问?” 反观《大象新闻》那句“不是八卦是公共监督”,倒是让评论区刷起大拇指。
四川慈善总会20号的声明更魔幻:“我们这杨伟和演员爹不是同个人!”可公示文件显示,2011-2014年任职的杨伟确实参与过雅安赈灾。眼尖的网友发现,声明发布前夜,黄父连夜卸任两家公司法人,这时间线卡得比电影还精准。
当监督变成“自证陷阱”,当质疑被称作“网络暴力”,某些媒体怕是忘了——阳光才是最好的防腐剂。
耳环鉴定报告至今没公示,倒是热搜上挂着不必自证的词条。要我说啊,这届网友真难带:查,说你网暴;不查,说你包庇。您觉着这事儿,该不该较真到底?
来源:啵叽妈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