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哪吒2》上映四个月,内地票房狂揽154亿,全球票房直逼159亿,院线密钥第四次续杯,明摆着要冲击160亿大关。
哪吒一闹,天下大乱!
202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被一个“魔童”搅得天翻地覆。
《哪吒2》上映四个月,内地票房狂揽154亿,全球票房直逼159亿,院线密钥第四次续杯,明摆着要冲击160亿大关。
这哪是动画片?分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票房永动机啊,第一季度光线传媒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有目共睹,从《哪吒2》刚上映时的爆火,到最高点,涨幅接近6倍。
三月中下旬,散户疯狂涌入,光线传媒市值冲破1500亿大关,资本市场的收割才是最赚钱的。如此辉煌成绩,连曾经冷眼旁观的大资本都坐不住了:“动画电影?那是真香啊!”
受《哪吒2》票房大爆影响,华谊的大小王、博纳的于冬,甚至马伯庸的《太白金星有点烦》都要来分上一杯羹了。
啡哥提出疑问,这究竟是国漫崛起,还是泡沫将至,这场票房狂欢的背后,是动画的黄金时代,还是资本的“割韭菜”狂欢呢?
一、《哪吒2》冲160亿,展望全球第四。
截至发稿时,《哪吒2》这部重磅动画大片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5亿制作成本,换来全球158.66亿票房,投资回报率高达30倍。
不管是《战狼2》,还是《长津湖》,都被吒儿踩在脚下,光内地片方分账票房收入就达到了54.89亿,加上海外分账票房,保守票房直接营收56亿。
下映后的全球流媒体版权,还有其周边收益,更是无法估量。
然而,片方还不想就此结束,近期,《哪吒2》又进行了第四次密钥延期至6月30日,这中间有儿童档、端午档,还有暑期逼近,高校放假近在咫尺,冲160亿几乎板上钉钉。
另外,还可以顺便展望一下全球第四的位置,距离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全球164.23亿票房,还有5.5亿小差距,从目前情况来看,可能无法超越。
不过,片方发行又给力了一次。获悉,5月29日,《哪吒2》将会登陆一个大市场,那就是俄罗斯,上映版本为俄语配音和俄文字幕。
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如果宣发到位,得到大规模排片的机会,近期会迎来一次小爆发,理论上是有机会破《泰坦尼克号》的票房纪录。
二、《哪吒2》一炸,资本连夜组局。
这么高的票房,堪称动画界天花板存在,迪士尼的《冰雪奇缘》,皮克斯的《头脑特工队2》都被《哪吒2》一一攻克。
吒儿的狂欢彻底点燃了中国动画热潮,各大高校动画专业毕业生成了抢手货,之前有些不做动画的电影公司也要纷纷入局,可以预见,动画市场将迎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大批动画立项,其根本原因,那是资本嗅到了钱的味道,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营大厂华谊兄弟,以及博纳影业入了徐克动画的坑,
看样子,要来一场动画大乱斗了。
其一、华谊的《我家大师兄脑子有坑》。
大小王王中军和王中磊不甘示弱,在华谊兄弟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宣布动画电影《我家大师兄脑子有坑》立项了。
编剧“王文琦”与王中磊女儿“王文也”仅一字之差,不知道是不是王文也的马甲,不管真假,华谊这是铁了心要分一杯羹。
影片改编自凌宇沫畅销漫画,围绕主角李纤云展开。为改善生活,他参与一款全息游戏的测试,意外进入一个虚拟修真世界。
在这里,他与印飞星等玩家共同经历了重重挑战,从封印松动引发的危机,到村庄居民离奇消失,再到被卷入一场阴谋之中。
起初,众人因误解而对立,但随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他们选择携手合作,最终揭露了幕后黑手设下的骗局,并协力战胜黑暗势力,成功解锁游戏的真正结局。
华谊兄弟早年绑定冯小刚,后期主要是靠全明星阵容,这次用了非明星驱动的动画,搞不好是一种寻求转型的开始。
不过,动画需要的长线IP运营,如果没有后备人才积累,很难持续下去。
其二、于冬的博纳影业投资徐克的动画《人体大战》。
徐克更是直接放大招,继《射雕英雄传》后,他的新作《人体大战》也立项了。这位武侠奇才转战动画,能不能再创经典?
立项信息显示,《人体大战》的投资方为博纳影业。
影片讲述人体内一个叛逆的红血球“七个九”,厌倦机械化的生活,踏上寻找生命意义的旅程,最终觉醒责任使命,蜕变为守护生命的战士。
《人体大战》将微观人体世界与热血成长故事结合,既有徐克擅长的奇幻设定,又暗含哲学思考。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一向以主旋律商业片见长,从《长津湖》到《无名》,屡创票房佳绩。
如今,随着林超贤的《蛟龙行动》春节档口碑票房扑街后,他却突然调转方向,投资徐克执导的动画电影《人体大战》,不知道意欲何为?
徐克作为华语影坛的“怪才导演”,曾以《狄仁杰》系列、《智取威虎山》等作品展现惊人的视觉想象力,这次是要把武侠奇幻特效用在生物视觉技术上吗?
这是于冬和徐克首次跳出舒适圈的作品,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成为下一部爆款动画。
其三、光线和追光动画。
另外,本来就靠动画名扬天下的光线和动画,也不甘示弱,这些年相继立项了一大批动画。
光线7部重磅动画如下:《雷震子》《妲己》《土行孙之破土重生》《新西厢记》《江湖豪客传》《三国之赤壁之战》《聊斋之罗刹海市》等,个个都是大IP改编,野心不小。
追光动画的新文化系列有《三国第一部:争洛阳》《水浒1:风雪山神庙》,这些都准备了三部曲。
外加鲁迅传记动画《朝花·夕拾》,还有定档7月12日的《聊斋:兰若寺》,这阵容,简直要承包国漫未来。
最为重磅的当属六小龄童中美两开花的《西游记真假美猴王》,原本是要拍真人电影的,由于投资不到位,加上《哪吒2》大爆,项目已经转交到追光动画赵霁的手中。
剧本已完善,六小龄童和马德华将以动作捕捉演员入局,这五百年前的孙悟空,要来搅动中国动画行业了。
其四、新入局的动画。
不仅这些大佬,其他公司也闻风而动,立项的项目一个比一个牛气:
奥飞娱乐推出《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异国破晓》,经典IP加新故事;
中影带来《消失的仙人》,光听名字就透着神秘感;
毛启超的《青蛇传》,会不会复制《小倩》的票房走势;
还有席少鹏的《鸿门宴》,历史题材动画化,够硬核;
马伯庸的《太白金星有点烦》也要拍成动画,周大编剧操刀,这脑洞开得够大。
这波操作看得人眼花缭乱,但也让人忍不住问:这么多项目扎堆上马,动画电影市场真的能消化得了吗?
三、喜忧参半。
导演饺子在采访中轻描淡写:“感谢团队,感谢观众。”
其实这不是一句感谢就能概括的成功,《哪吒2》之所以这么牛与三点息息相关。
先说剧本,饺子导演玩真的。
相比第一部单纯的反叛热血,《哪吒2》直接把情感内核升级到哲学层面。第一部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魔童,这次要面对更残酷的成长命题:当宿命真的降临,咋办?
李靖夫妇的舐犊情深、敖丙的亦敌亦友,每个角色都在逼着观众思考: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这种直击灵魂的拷问,让70后看到人生,90后看到自己,10后看到热血。
再看视效,光线调动所有资源在拼。
光是龙宫大战那场戏,就烧掉了3000万制作费。海水流动的物理模拟用了NASA同款算法,哪吒变身时的粒子特效堪比《蜘蛛侠:平行宇宙》。
元神出窍那场戏,是中国传统水墨风混搭赛博朋克光影,直接把IMAX银幕变成视觉奇观,电影的特效水准,至少领先国内同行五年。
但真正让《哪吒2》封神的,是它踩准了时代的脉搏。
还记得五年前《大圣归来》破9亿时,整个行业还在讨论,有没有大人可以看的动画片?
如今《哪吒2》用154亿票房宣告:动画不仅是给小孩看的,它可以承载最宏大的世界观、最深刻的人性探讨。
大佬们纷纷入局,动画市场真的要炸了?
其实喜忧参半!
喜的是动画电影的春天要来了。
《哪吒2》的成功,证明了国产动画不再是儿童专属,它可以承载更深层次的主题和情感,吸引全年龄段观众。
随着技术进步和观众口味的变化,动画电影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看看这些新项目,从历史到神话,从武侠到奇幻,题材多样,创意爆棚。
这不正是中国动画百花齐放的信号吗?
而且,大佬们入局也带来了资金和资源的倾斜。
徐克这样的导演,本身就是票房号召力,他们的加入无疑会提升动画电影的制作水准和市场影响力。
更别提光线、追光这些深耕动画的公司,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工业化体系。可以说,《哪吒2》点燃的这把火,正在让国漫走向更大的舞台。
忧的是繁荣背后,暗藏危机。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波动画热潮看着热闹,风险也不小。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扎堆立项容易导致市场饱和。
这么多项目同时上马,观众的钱包和注意力够分吗?再牛的IP,也得看质量说话。如果一堆粗制滥造的作品涌出来,砸的可不只是自己的招牌,还有整个国漫的口碑。
大佬们跨界玩动画,未必都能玩得转。徐克钟情奇幻武侠,但动画和真人电影的逻辑完全不同,节奏、画面、叙事都得重新摸索。他们能适应吗?
还有那些眼红《哪吒2》票房的跟风者,盲目立项却没核心竞争力,最后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别忘了观众也不是傻子。
《哪吒2》成功是因为它既有情怀又有质量,如果新项目只想着蹭热度,没能拿出真本事,观众可不会轻易掏腰包。
所以说,这场动画跟风立项热潮,是昙花一现还是持续繁荣,关键还得看内容能不能站住脚。
四、结语。
《哪吒2》的票房神话,拉开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新篇章。
大小王王中军和王中磊,于冬和徐克这些大佬的加入,更是让这场狂欢变得群星璀璨。
但繁荣之下,机遇与风险并存,未来是继续高歌猛进,还是昙花一现?答案藏在每一部新作品里,等着我们去揭晓。
动画电影的春天来了,但别让这场盛宴变成最后的晚餐。
来源:战场原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