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艺文志·口述|76岁牛群:我不能让时代给甩太远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5 18:55 2

摘要:牛群,1949年12月出生于天津市,祖籍山东,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国家一级演员。全国学雷锋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获得者,曾获首届侯宝林相声金像奖、中国曲艺优秀节目一等奖等。1987年-1999年,连续13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表演相声,是家喻户晓

牛群,1949年12月出生于天津市,祖籍山东,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国家一级演员。全国学雷锋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获得者,曾获首届侯宝林相声金像奖、中国曲艺优秀节目一等奖等。1987年-1999年,连续13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表演相声,是家喻户晓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5月23日午后两点左右,烈日灼心,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红岩村红岩革命纪念馆里,流动着不少参观的游人。牛群也在其中。红色球衣配黑色长裤,简单朴素,看上去,这位相声界的前辈更像一位邻家大叔。

首次参观红岩村,牛群感慨万千。记者 赵欣 摄

漫步“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展厅和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牛群跟随讲解员的解说仔细聆听,不时询问。面对一件件珍贵文物、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所记录的峥嵘岁月,感受着凝聚其中的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气和坚定信念,他多次驻足凝视,感慨万千。

“我的确十分感慨,因为之前去过渣滓洞白公馆很多次,红岩村却是头一回来。”他说,自己这代人从小接受红色教育长大,所以,当置身于红岩故事的发生地,沉浸式回望历史时,特殊的感受就会尤为强烈。“幸福来之不易,永远不要忘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才能拥抱未来。”

首次造访红岩村是一个特别的机缘——当天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3周年,也是第12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身为全国学雷锋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牛群随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中国文艺志愿者小分队来到重庆,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当晚,他还将主持一场进基层慰问演出。

牛群仔细辨认文物中的细节。记者 赵欣 摄

“他们说这次我到重庆是发挥余热来了,其实啊,我就是来学习的。参观红岩村是向革命先烈学习,进基层演出是向人民群众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是我的信条。”在赶回住处准备夜里演出的路上,牛群接受了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他兴致颇好。印象中,那位思维敏捷、聪明幽默的著名相声演员,又回来了。

[重庆发展越来越好,老友却越来越少]

这是2018年之后牛群第二次来重庆,也是时隔7年,记者与他的又一次面对面交谈。那年10月底,他受重庆市曲艺家协会邀请来到重庆,担纲重庆市第六届曲艺大赛评委,在比赛举办地两江影视城住了好几天。

“7年前,我们还一起吃了火锅!我还不到70岁,这一晃奔80了!”谈及当年,他笑了,眨眨眼。

他的声音依然洪亮,走路时步子沉着稳健,虽然就外形而言,他距离八旬老汉的暮态还相当遥远,但记者从离他不到30厘米的距离细细看去,还是注意到了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不少痕迹:他的皱纹更深了,眉毛也花白了。

“我对重庆情有独钟,这座城市发展很快,潜力无穷,这话没错,一别7年,真要刮目相看!”牛群说。

他回忆,早在1998年,重庆人民的热情就让自己印象深刻。当年,爱好摄影的他曾在重庆解放碑举办《牛眼看家》摄影展全国巡展,举办地就是当时新开业的大都会广场6楼,观众每天排长龙,他签名签到手软。2018年住在两江影视城的日子,他逛遍了影视城每一处景点,“特有意思,还没玩够。”这次来参加志愿服务日程虽赶,他也利用通勤时间和晚饭之后四处看了看,“城市越发整洁大气,越来越有大都市的魅力了。”

重庆变化日新月异,让热爱这座城市的牛群倍感欣喜,然而此次重游故地,他也直言心中有不少遗憾。“那些交往了几十年的老朋友越来越少了,曲艺界老一辈日渐凋零,慢慢都离开了。”他叹口气。

已故谐剧表演艺术家凌宗魁就是牛群心中难舍的老友之一。凌宗魁年长他6岁,是享誉西南的曲艺大家,重庆市第六届曲艺大赛期间,他俩共同坐镇评委席。“老哥哥腿脚不好,拄着拐棍赶来,我特别佩服他,艺术好,品德高,继承了他师傅、谐剧开创者王永梭先生衣钵,在川渝地区广收门徒,开枝散叶,发扬光大。”

川渝曲艺界的老前辈有很多都是牛群的老熟人。“王永梭先生跟我是忘年交,当年在四川我还给他拍过照。还有像四川清音大师李月秋、程永玲,当年大家都特别熟。岁月不饶人啊,老朋友们一个个都走了。虽然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但来到四川、重庆,总还是会想起他们的身影……这样的老朋友,今后都不会再有咯。”

[相声艺术要顺应时代,否则将被淘汰]

在牛群看来,自然规律面前众生平等,对于艺术而言,同样也自有其发展规律,“各门艺术都有发展的自然规律,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会有起伏跌宕、起承转合的一个过程,会蓬勃发展,也可能会自然消亡,平等心看待就好了。”于是,他跟记者又聊到了他的相声老本行。

因为说相声,牛群成为了中国文艺的时代记忆。

这说法毫不夸张。

在电视的黄金年代,他幸运地一次次站上了央视春晚舞台,他和冯巩这对黄金搭档制造了无数经典记忆,至今还留存在观众脑海。从1987年至1999年,他曾创下连续13年亮相央视春晚说相声的纪录,对曲艺演员来说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淡出公众视线的牛群,如今以一位文艺老兵的身份活跃在曲艺界。在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中央电视台等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送演出进部队活动中,牛群常常担纲主持人,只要他一出现,现场必然掌声热烈。“我60岁的时候就退休了,这都快20年了,说实在的还有那么多观众记得我,喜欢我,我挺感动。”牛群说。

这些年几乎没有再给观众说相声了,那都在忙些啥?“退休了嘛,主要就是看看年轻一代的创作和表演,一边欣赏,一边向他们学习。”他心中一直葆有身为相声演员的责任,“有时我也琢磨现在相声艺术该怎样发展,应该说有些问题在全国都存在,主要是创作吧,好本子成就好作品,好作品就得紧跟时代步伐。”

“你想啊,亿万年前,恐龙那么强大,为什么没了?因为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它没法适应,跟不上时代,无法生存,注定被淘汰!相声艺术也一样,要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否则就会被自然淘汰。”他语重心长地说。“您这意思似乎心态有些悲观?”记者问。“嗨,可不是悲观,这其实是一种积极向上,直面挑战的心态。意识到了可能被淘汰,反过来就会督促我们更加主动地更新换代,主动地去探索创新。”他说。

艺术要创新,更要传承。说起传承,他心态倒是开放得很。“传承的形式太多了,不一定有严格意义的师徒关系,对年轻人来说,比自己权威的,或是没啥名气的,只要能找到传承的点,比如他作品好就学学作品,他表演好就请教表演之道,有啥学啥,博采众家之长。另外,传承这个东西就是,只要你喜欢,你所有的在学习中遇到的苦,都会是甜的。你要是不喜欢,摁着学怎么都不行。所以个人因素、主观因素在传承中影响很大。”

说到这儿,陪同记者采访的市曲协秘书长、四川清音名家刘靓靓趁热打铁道,“牛老师,有机会其实您可以多来重庆,多带带我们的年轻人。”牛群听了,一口应承,“哈哈,我是准备开班呢,我就教他四川清音,还有锣鼓这些技法。”“这些您都会啊?”“当然,弹琵琶是我当年的童子功嘛!”顿了顿,牛群认真地看着刘靓靓和记者,“知道我为什么姓牛了吧,经常吹牛啊。哈哈哈!”敢情是老艺术家一本正经胡说八道?领教了!

[ 对话 ]

“我不能让时代给甩太远了”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在今天这样的特殊日子,您第一次参观红岩村,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牛群:我是学习、受教育来的。其实,甭管是不是纪念日,我们这代人啊,一直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样过来的,从来没有动摇过,是一种自觉行动,而且这种行动没觉着苦,也没觉着累,而是一种享受,因为在人民中间,我们吸收了营养,才能不断成长,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儿,肯定是沿着为人民服务这条路走下去。

过去来重庆,我经常去大足石刻这样的千年遗存,在红岩村接受教育,是感悟红色基因,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开掘。在红岩村,我体会到作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它一定有一种精神,那是最宝贵的东西,一定会传承下去,也一定会有具体的人负责传承,传承是一种责任,我们是人民的文艺工作者,更应担起责任。

重庆-重庆日报记者:重庆是曲艺重镇,近年来拿了不少“牡丹奖”,您对重庆曲艺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牛群:嗨,我就是来重庆学习的。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您作为前辈肯定是有经验的嘛。

牛群:重庆拿了很多奖,所以我就是来学习啊。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但我们也还需要更上一层楼呀。

牛群:你看啊,我是这样想的,很多年轻人成长起来,拿了奖,他们有思想,有技术,有艺术,有水平和境界,那我们这一辈呢,能跟上这个时代,别让时代甩得太远了,就已经挺不容易啦。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那您怎么跟上时代?

牛群:天天刷短视频!哈哈,我就不能让时代给甩得太远了!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但短视频刷多了脑子可能就不转了,您可能就被它带着走了?

牛群:嗯,这也可能是一个问题嘛,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短视频也是这样,咱利用它积极的一面,多吸收营养,哪怕是每天吸收一个短视频里的所谓的正能量,就是一些营养。艺术这东西嘛,总体来说是有营养的,虽然可能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思考的境界和维度,你得出的结论不一样,我总认为,只要是生活,只要是原汁原味的生活,你去热爱它,拥抱它,消化它,咀嚼它,然后就能化成艺术作品。

当然,短视频光是用来娱乐消磨时间那当然不行,你要思考,如何让“负”的东西成为“正”的东西。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您知道吗?本来晚上演出我们还挺期待您说相声,结果后来看到您只是主持人。

牛群:嗨,相声啊得俩人,除非你跟我上去搭档,要不,你跟我上台咱俩说相声去?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我不会啊牛老师,我只会拖您的后腿……

牛群:你看,“拖后腿”,它不也是相声嘛,哈哈哈哈。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