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诚儒在《无限超越班》的点评台前眯起眼,像把老戏骨的戒尺劈开虚浮的泡沫。当李沐宸对着长剧片酬直言“给不到中剧市场的钱”时,他忽然嗤笑:“缺心眼。”这三个字砸在排练厅的镜墙上,震得满室年轻演员的耳麦嗡嗡作响。
李诚儒在《无限超越班》的点评台前眯起眼,像把老戏骨的戒尺劈开虚浮的泡沫。当李沐宸对着长剧片酬直言“给不到中剧市场的钱”时,他忽然嗤笑:“缺心眼。”这三个字砸在排练厅的镜墙上,震得满室年轻演员的耳麦嗡嗡作响。
这声嗤笑藏着二十年龙套生涯的寒霜。李诚儒见过太多把“等价交换”刻在脑门上的演员——他们像菜市场挑拣萝卜般计较戏份,却忘了表演是场用灵魂抵押的赌局。李沐宸的坦率让他想起初入行时,自己揣着三十块钱片酬在故宫墙根啃冷馒头的夜晚。那时没人教他“市场价”,只有导演扔来一句:“要饭的还嫌馊?”
可李沐宸的“缺心眼”又何尝不是时代症候?当短剧市场将她捧成“一姐”,她早已习惯用流量公式计算角色价值。就像她解释迟到那日,说“定了三个闹钟没听见”——短剧剧组的宽松作息,正悄然腐蚀着演员的守时本能。李诚儒的戒尺抽的,何尝不是整个行业被流量惯坏的脊梁?
最耐人寻味的是傅首尔那句“哭有啥用”。当李沐宸为错失角色抹泪时,脱口秀演员出身的傅首尔看得通透:在娱乐圈,眼泪换不来同情票,只有把心剖开让观众看见血肉,才算数。这倒与李诚儒的“缺心眼”论调殊途同归——他们都厌恶精心计算的表演,渴望看见未经修饰的真心。
节目组后来放出花絮:李诚儒私下给李沐宸塞了本《演员的自我修养》,扉页写着“先学会当傻子”。这或许是他最温柔的规训——在这个连呼吸都要计算卡路里的时代,他仍盼着有人敢把心摔在台上,哪怕碎成八瓣,也要让观众听见那声脆响。
来源:军旅影祝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