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海在平津侯书房的地下室里发现了三枚铜鱼中的一枚,还看到了已经被做成人皮俑的父母。十年了,藏海没想到会再见到父母,更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相见。
藏海在平津侯书房的地下室里发现了三枚铜鱼中的一枚,还看到了已经被做成人皮俑的父母。十年了,藏海没想到会再见到父母,更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相见。
愤怒、痛苦、不甘、心疼等各种复杂的情绪涌来,藏海忍不住呕吐不止。
“剥皮揎草”是一种酷刑,有人说,平津侯这么做是泄愤。他从冬夏追到京城,只为拿到蒯铎手中的癸玺,可蒯铎宁愿拉着全家人陪葬也不能说出癸玺所在。
一旦蒯铎宁死不说,平津侯寻找癸玺的线索就断了。所以他在杀了蒯铎之后还不解恨,将他剥皮揎草了。
但这种说法有三个疑问,其一,平津侯实在痛恨蒯铎,只将他剥皮揎草即可,为什么还要带上赵上弦?
其二,蒯铎家死了那么多人,平津侯既然痛恨蒯铎,为什么不连月奴和狗剩一起带走?
其三,平津侯如果只是为了泄愤,为什么还将他们的人皮俑与铜鱼放在一起,并保管地如此周密,妥当?平津侯的书房可是除了藏海,不允许任何人进去,庄之甫和庄之行或许都不知道癸玺的存在。
预告中,平津侯将癸玺的秘密告诉了藏海。这些年,平津侯只打过一次败仗,就是在雁翎关遇到了冬夏的阴兵。他们受癸玺的控制,不会疼、不会累,杀不死。
他带去的军士除了他,全部丧命。这是平津侯第一次见识到癸玺的厉害,也因为这一次经历,让他终生难忘。
这些年,他始终活在恐惧里。藏海所说的将星陨落,刚好说中了他的担忧。
他见识过癸玺的威力,藏海被关押当晚,他做了一场噩梦,梦里他的手下都变成了阴兵向他索命,醒来他摸着自己的脖子,才知道这是一场梦。
而这场梦,就是让他痛苦的源头。平津侯为什么想要得到癸玺?
我认为他不仅想控制百万阴兵;寻求长生之法,还因为他害怕。
平津侯是武官之首,一旦边境发生战乱,他义不容辞。可他已经老了,即便每天练武,实力也和年轻时无法相比。
而阴兵只受癸玺的控制,平津侯生怕哪一天阴兵现身,他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只有拿到癸玺,他才能睡个安稳觉。
平津侯的担忧,曹公公理解不了。
离蒯铎被杀已经十年了,曹公公得知藏海是堪舆奇才,对陆烬说,平津侯十年了还是不死心。曹公公想不明白,平津侯为什么对癸玺念念不忘?
其实除了平津侯,面具人也对癸玺虎视眈眈。
平津侯在冬夏人手里吃过一次败仗,他见识到了阴兵的厉害,回京城后联合曹公公还有另外一个人,在贞顺6年说服皇帝拨兵20万,助他攻打冬夏。
平津侯大胜后,驻扎冬夏边境,在丹岁山南麓修建封禅台。这座封禅台为期3年,蒯铎作为钦天监监正,知道此行的目的没那么简单。
封禅台的工人出了事,蒯铎和手下进去后,看到一地的尸体,第一反应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提醒手下之人不许将此事说出去,可见他已经知晓癸玺的存在。
蒯铎在地下找到了癸玺,拿到后逃往京城,一路上被平津侯的人追杀。
这件事,有两个疑点:
第一,蒯铎在修建封禅台的时候,就知道癸玺的存在了吗?是谁告诉他的,皇帝,还是平津侯?
如果是皇帝,平津侯为什么敢一路上追杀蒯铎,就不怕他进了京城后面见皇上,被下罪入狱嘛?
如果是平津侯将癸玺之事告诉了蒯铎,蒯铎见识到了癸玺的威力,担心平津侯拿到癸玺会祸害百姓,带着它逃往京城,这样还说得过去。
第二,封禅台塌了,平津侯班师回京时,藏海从庄之行口中得知封禅台塌了,他父亲也不在了。
藏海说他父亲不在了,赵上弦打了他一巴掌,后来蒯铎回来,赵上弦并不意外,可见她知道些什么。
虽然蒯铎在冬夏修建封禅台三年,三年里不能回家,但他可以和家人书信往来。平津侯围攻了蒯家,杀了那么多人,如果赵上弦不知情,为什么不问蒯铎,到底是什么东西,能让全家人跟着陪葬?
赵上弦看着月奴被杀,都没有质问过蒯铎一句,或许她已经猜到了这件事的大概。况且根据预告得知,赵上弦的身份并不简单。
当年的癸玺之事,平津侯有两个帮手,一个是曹公公,一个目前还不不得而知。
平津侯对藏海说过,他这一生很难去信任一个人。平津侯生性多疑,对藏海也只信任七八分,对曹公公他们这种老谋深算之人,自然更信不过。
三个铜鱼分别在他们手中,说明他们之间是有利益往来的。目前虽没闹僵,但该有的防备还是要有的。
平津侯将蒯铎和赵上弦做成人皮俑,藏着他的算计。
只有蒯铎知道癸玺所在,他已经死了,可平津侯担心秘密就藏在他身体里或者她妻子身上。
他将蒯铎和赵上弦做成人皮俑,就是为了他们三个人一旦翻脸,可以掌握主动权。
其次,平津侯害怕阴兵,又渴望控制阴兵。他留着两个人皮俑,是想拿到癸玺后,利用他们研制成为阴兵的办法。
其三,平津侯很自负,它这么做,也是把他们当成和铜鱼一样的战利品,放在密室里欣赏。
来源:眼眸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