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3日晚,《歌手2025》第二期揭榜赛的直播舞台,因时代少年团成员马嘉祺的加入而掀起全网热议。这位00后新生代歌手以“揭榜者”身份向在线歌手发起挑战,不仅展现了他对音乐舞台的野心,更成为流量与专业实力碰撞的典型样本。
2025年5月23日晚,《歌手2025》第二期揭榜赛的直播舞台,因时代少年团成员马嘉祺的加入而掀起全网热议。这位00后新生代歌手以“揭榜者”身份向在线歌手发起挑战,不仅展现了他对音乐舞台的野心,更成为流量与专业实力碰撞的典型样本。
赛制残酷性:揭榜背后的生死博弈
本次揭榜赛采用“末位淘汰制”,若两位揭榜歌手(马嘉祺、阿云嘎)均挑战成功,在线歌手将淘汰两人,竞争激烈程度远超往季。马嘉祺选择挑战的对象白举纲,恰是首期表现垫底的“软肋”选手,这一策略被网友评为“精准打击”——既避开了林志炫等资深唱将的锋芒,又利用对手选曲失误(如首期《浮夸》的失控高音)提高胜率。这种战术选择背后,既有团队对数据的精密分析,也透露出新生代对舞台规则的深度理解。
马嘉祺的参赛并非单纯依赖流量光环。为打破“偶像歌手”的刻板印象,他主动引入“实时声纹可视化”技术,通过屏幕实时展示声带振动频率、共鸣位置等数据,将主观听觉转化为客观指标。在彩排音源释出时,他的头声共鸣点稳定在眉心位置,闭合能力得分92分(满分100),远超同期选秀歌手。这种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不仅回应了外界对其专业性的质疑,更开创了音乐竞技节目评判透明化的先河。
舞台表现:清亮声线与哲学表达的融合
从官方释出的彩排片段看,马嘉祺以清亮干净的声线演绎《所以开始既定重启的星期一》,将EP中关于成长哲思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的情感冲击。相较于首期在线歌手单依纯的空灵路线,他的舞台更具少年特有的生命力:跳跃的节奏设计、充满张力的肢体语言,与歌词中“裂岩而生”的意象形成互文。这种“破圈碰撞”不仅刷新了观众对偶像歌手的认知,也让《歌手》舞台首次出现Z世代审美与经典模式的交锋。
行业意义:流量时代的价值重构
马嘉祺的揭榜行动,实质是一场音乐行业的“破壁实验”。反对者曾批评《歌手》引入流量明星是向资本妥协,但数据显示,Z世代已占据音乐平台67%的用户,他们的审美需求正重塑行业规则。马嘉祺团队通过472小时的声乐特训、梁翘柏的专项指导,以及数据化呈现的硬实力,试图证明流量与专业并非对立]。这种尝试与《歌手》节目“权威性”的微妙平衡,或将开启音乐综艺从“纯竞技”向“代际对话”转型的新路径。
未来展望:少年歌者的蜕变可能
尽管揭榜结果尚未公布,但马嘉祺的参赛已达成多重突破:其一,他以音乐剧舞台锤炼的稳定性(六登春晚、剧院驻演经验)弥补了偶像歌手的现场短板;其二,他通过技术赋能与选曲差异化,为同类艺人提供了“去标签化”的参考模板]。正如乐评人所言:“马嘉祺的揭榜不是终点,而是新生代歌手争夺话语权的起点。”]
结语从《我们的歌》中与林子祥合作《敢爱敢做》初露锋芒,到《歌手2025》的破壁之战,马嘉祺的每一步都在重塑大众对“偶像”的定义。这场揭榜赛不仅关乎个人胜负,更映射了音乐行业在流量洪流中的自我革新。当技术理性与艺术感性交织,当少年锐气与传统规则碰撞,马嘉祺的舞台,已然成为时代更迭的注脚。
来源:莫多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