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其父黄宏章回忆:“他一听到新闻联播前奏就手舞足蹈,比看到动画片还兴奋。”这画面,活脱脱一个穿尿不湿的“新闻发言人预备役”。
文|碧落千山
编辑|可口枫达
1998年出生的黄艺博,人生剧本仿佛被父母提前写好了“官场养成计划”。
两岁时,当同龄人还在用口水涂鸦《蜡笔小新》,他已经能在外婆的怀里正襟危坐,盯着《新闻联播》目不转睛。
据其父黄宏章回忆:“他一听到新闻联播前奏就手舞足蹈,比看到动画片还兴奋。”这画面,活脱脱一个穿尿不湿的“新闻发言人预备役”。
可那个正在天真烂漫年纪的黄艺博,真的如此成熟吗?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凤凰网资讯】【京华时报】【浙江新闻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黄艺博的父母深谙流量密码。他们让儿子把3000元稿费捐给孤寡老人,安排记者拍摄他给养老院擦窗户的“暖心瞬间”,甚至在他博客po出“审阅文件”的工作照。
一张雪地里的经典摆拍:黑色羽绒服裹着单薄身板,红领巾系得一丝不苟,五道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眼神里透着40岁科级干部的沉稳。
到了七岁,黄艺博的日常读物已升级为《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
邻居的孙子玩着“三国杀”满院疯跑时,黄艺博正捧着《资治通鉴》白话版,眉头紧锁地分析“安史之乱的战略失误”。
父母为此专门打造了一间书房,书架上摆满《毛泽东选集》和《史记》,仿佛在给儿子的“官途”砌砖铺瓦。
更魔幻的是,这位小学生竟以“武汉市少先队副总队长”的身份,给市长信箱投递城市发展建议。
当市长亲自回信表扬时,黄艺博瞬间成了“别人家孩子”的顶配版,戴着五道杠臂章的照片全网刷屏,网友惊叹:“这娃脸上就差刻着‘厅局风’三个字!”
网友辣评:“这哪是少先队,分明是少年组公务员面试现场!”
但魔幻现实总有穿帮时刻。某次采访中,黄艺博身后的同学孙童翻着白眼撇嘴,被做成表情包疯传。
这位“不屑弟”意外成为反套路偶像,网友调侃:“一个演官场现形记,一个本色出演《逃学威龙》。”
更讽刺的是,黄艺博的“老干部作息”被扒出是父亲高压政策的产物,他的日记里写着:“爸爸总打我,我生活在痛苦中”,而所谓“每天读党报”不过是父亲争夺电视遥控器的副产品。
中考时,黄艺博靠着“全国十佳少年”光环破格进入重点高中,但成绩已露疲态。
高中三年,他忙于领取“湖北省优秀团员”“武汉市学生干部”等称号,在主席台上发言的时间比在教室刷题还多。
2016年武汉大学抛出橄榄枝:只要高考过一本线38分,就能特招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消息一出舆论炸锅:“五道杠要进985?这是考大学还是考公务员?”
然而高考放榜日,黄艺博只考了477分,比二本线还低,离武大承诺线差了十万八千里。
最终他进入武汉学院(民办三本)读行政管理,网友戏称:“从管武汉市少先队员,到管学生会签到表,也算专业对口。”
更扎心的是,当年那个“不屑弟”孙童,竟被曝出一路逆袭考上哈佛。这对昔日同桌的对比照被做成梗图:“一个在民办学院写入党申请书,一个在常春藤发Nature论文”。
如今的黄艺博,成了武汉某公司的行政专员。每天的工作是订会议室、统计考勤、给领导写发言稿——和他12岁时的“副市长式发言”相比,堪称“降维打击”。
要是有同事偶然翻出他童年照片惊呼:“你当年可比我们董事长还有派头!”他恐怕也只能尴尬一笑:“都是小时候闹着玩的。”
而他的父母,至今仍在小区宣传栏张贴儿子戴五道杠的照片,仿佛那80平米的老房子里,时间永远停在了2011年的春天。
邻居们说:“以前他家天天有记者敲门,现在连快递员都懒得问‘黄副总队长住几楼’。”
只有黄艺博曾经使用的社交账号,在2月15日悄悄地给电影《魔童降世》点了个赞,或许像魔童哪吒一样自由生长,也曾是这个少年的愿望。
黄艺博的故事像一部荒诞寓言:父母用新闻联播当摇篮曲,用党报做识字卡,把儿子雕琢成“迷你版公务员”,却忘了填鸭式荣誉收割会反噬学业根基。
更讽刺的是,他们拼命堆砌的“政治素养”,在高考卷上换不来一道数学题的分数。而那些曾被嘲“不务正业”的孩子,反而在自由生长中突围。
孙童高考时心无旁骛刷题,黄艺博却在替领导写发言稿;孙童在实验室熬夜搞科研,黄艺博在学生会筹备“红色主题演讲比赛”。
两种人生轨迹证明:过早戴上“五道杠”,或许反而捆住了飞翔的翅膀。
结语当媒体散去,热搜冷却,那个曾经对着镜头侃侃而谈“民族命运”的少年,终于不必再扮演“小大人”。
他在格子间里默默加班时,或许会想起某个下午——没有摄像机,没有五道杠,只有书包里被妈妈偷偷塞进的饼干,和教室后排孙童冲他做的鬼脸。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凤凰网资讯】【京华时报】【浙江新闻网】
来源:稻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