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之后张泉灵再回“对谈”舒适区:想要走进一个人心里?首先你得做个人!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24 14:14 2

摘要:在湖南卫视已经播出两期的对谈节目《背后》里,她以“对谈者”的身份坐在“浪姐”李晟、倪虹洁面前,听前者讲自己如何从湮没的时光里找回“野心”,看后者在自己身边,说起父亲、儿子时哭得一塌糊涂。

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

《再见爱人》之后,张泉灵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舒适区”。

在湖南卫视已经播出两期的对谈节目《背后》里,她以“对谈者”的身份坐在“浪姐”李晟、倪虹洁面前,听前者讲自己如何从湮没的时光里找回“野心”,看后者在自己身边,说起父亲、儿子时哭得一塌糊涂。

这显然是更多电视观众熟悉的张泉灵,但它,又只是张泉灵的一部分。毕竟,这位前央视主持人、记者在离职10年后,已经成功转型为企业家。

面对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张泉灵坦言创业是“升级打怪”,是自己天性里热衷“探索新地图”的部分;而她曾经最擅长的领域,如今则是自己的“休息区”和“快乐养分”。

在这个“休息区”里,她能安放自己的好奇心。

“以前的我,对事儿感兴趣,现在的我,越来越对‘人’感兴趣,跟人对话太爽了。”采访中,张泉灵不止一次地说。而她真的一点都不会担心这个工作会被AI取代,因为,要走进一个人的心里,“首先,你自己得先做个人。”

热衷从“升级打怪”里获得满足

做节目?那是回到舒适区休息

极目新闻:去年参加《再见爱人4》、帮观众向嘉宾犀利提问是不是让你又想回归舒适区,然后才有了这次《背后》的“对谈者”身份?

张泉灵:我是一个特别喜欢探索“新地图”的人,去年《再见爱人》邀请我的时候我就一个想法:真人秀?没玩过!去看看他们是怎么“搞”的!

我身上总是有巨大的探索新地图的欲望,来《背后》也是因为导演告诉我,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访谈节目,是希望通过已经获得了关注的“姐姐”们寻找她们跟社会情绪的共鸣点,这个角度一下子就击中了我。

因为,理解舆论场上发生的那么多的事,它们背后有什么样共通的社会情绪,社会情感在当下有怎样的变化,这是我极其感兴趣的一部分。

极目新闻:你的时间够用吗?

张泉灵:企业有不同的阶段,爬坡期、出坑期、冲刺期,在那些阶段里,做老板是一点别的时间都不会有,如果这个节目的邀约在两年前,我肯定不行。但如果企业在一个相对比较顺的通道里,那我就能挤出时间。

加上我这个人总是希望从升级打怪里获得满足,做教育产业、做企业就特别像升级打怪,我觉得特别适合我自己。但是做企业很难快速获得正反馈,心态往往是:千万别得意,稍微一得意就会发现自己还在坑里!那对谈这件事情能迅速让我获得正反馈,就特别容易快乐。

恰好有时间,又能让我快速快乐,那我就很愿意到有“舒适区”里快乐一下。

极目新闻:做企业这10年,让你有了哪些变化?

张泉灵:我做记者的时候就已经是全国劳模了,但我觉得大概我会比以前可能更“卷”一点,如果你是我们公司的员工,你又不想“卷”的话,那你大概率不是很快乐。

然后我现在对人更感兴趣,去年刚从《再见爱人》回去的时候我非常不习惯,经常问刘乐(制片人):他们怎么样了?他们好点了吗?然后她出于保密只会告诉我说:情况更加不可收拾了。(大笑)

以前做记者,我对事件更感兴趣。如果十多年前让我做一档叫做《背后》的节目,我会充满了探案的快乐,会想去找到所有事情背后的秘密——这件事本来有没有别的可能性?这件事是合理的吗?如果有反常点,那太好了,挖一个(内幕)!

现在我觉得人的多样性非常神奇,无论多么奇葩的人,多少都能照应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我就想去研究人。

倪虹洁的“破碎感”让人心疼

但依然舍得去爱才是人性的治愈

极目新闻:李晟这一次在浪姐中非常火,跟她对谈,最触动你的是什么?

张泉灵:李晟和我的共鸣大概是,“女孩是可以有野心的”。十年前如果我们说一个女孩“野心勃勃”,基本上是个贬义词,但今天不会这样,女孩们可以很勇敢表达“我要什么”,野心可以和初心同在。当你有一个正确的姿态和态度去拿你想要的东西,一点问题都没有。

李晟还让我看到,一个人受欢迎一定不是“白来”的,当我挖掘出她身上的那一点,我觉得一个职场小白都可能产生共鸣。

极目新闻:看片的时候,倪虹洁的眼泪让很多记者都哭了。

张泉灵:倪虹洁身上有挺“破碎感”的东西,我特别心疼她又理解她。我跟她一样是上海人,小时候四五口人住10平米。

所以我拿到她的完整资料的时候,我只有心疼,我完全能够想象那种被父母送回上海、被迫住到亲戚家的小心谨慎,一张小小的八仙桌,夹菜永远只夹自己面前那一碗的讨好型人格。

我也能够想象她因为天赐的美貌得到了婷美的广告,却要在那个年代走在胡同里被人指指点点,甚至怀疑她是变性人、因为“女人不会那么好看”。

我能想象倪虹洁内心有多渴望爱,期望获得爱,然后又陷入婚姻的泥沼,离婚了发现自己还欠了前夫的共同债务,拼命工作去还债后,儿子跟自己不亲密了……我特别心碎。

我因为常年做节目可能泪点会比较高,但我自己看这期节目的时候,我也会哭。

张泉灵和倪虹洁在节目中

极目新闻:但是最后你说她治愈了你。
张泉灵:倪虹洁的人性光芒恰恰绽放在痛苦中。我本来以为,我会在她家见到一个要跟我倾诉、跟我诉苦的姑娘,我还担心:一个明星在节目里诉苦,会不会遭到新一轮不公平的声音?

结果我走进她的家,她坐在巨大的天窗下,阳光洒满她的全身,她捡来的流浪狗、流浪猫围着她,不怕人。

我突然意识到,这些猫狗不怕人,是因为倪虹洁给了它们足够多的爱。虽然她受到了很多伤害,但是她仍然相信爱,舍得给出爱,用爱别人的方式去治愈自己。

我一直坚持认为,爱和被爱都是一种能力,受过伤还会去爱更是一种能力。那一刻,她也治愈了我。

“把人弄哭”不是访谈者的目的

真正长心的人,是不会被AI取代的

极目新闻: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片段是,节目里,问哭倪虹洁的是AI,而不是你。作为一个对谈人,你会不会产生心理落差?

张泉灵:我不会,把人弄哭并不是我们作为访谈者的目的。我是一个带着善意的倾听者,而不是扮演一个有着精准手术刀的外科医生。

而且AI问的这些问题,背景我都知道。当我知道这一切过往的时候,作为一个“人”,我是不会那样问的,我不会故意去刺痛她,我不太忍心那么“出手”。

极目新闻:你跟AI一起共事的时候,有想过AI可能有一天取代你访问者的这个身份吗?

张泉灵:AI的确有巨大的搜索、整合能力,但一个“真人”可能永远无法对AI敞开心扉。

你能想象一个人会对着一个屏幕笑,对着一个屏幕倾情表达,对着一个屏幕掏心窝子吗?我觉得很难!那场景多少会让人怀疑自己: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笑)

一个访问者真的想靠近一个人的内心,至少,他也得做个“人”吧?

所以我特别相信,如果你是需要去采访一个“人”,那“有个人在场”还是很重要的。如果采访对象面对的是一台跟他没有任何情感连接的机器,他也不会有任何情感上的负担,他可以拒绝回答,不想回答:“对着一个只会情感算法而没有真情感的东西,我为什么要付出我的真情感呢?”

所以,记者也好,访问者也好,任何靠近人的职业都需要人的情感流动,这就是人的价值。我觉得AI不会取代一个真正的记者,和一个真正长心的人。

张泉灵和李晟在采访中

极目新闻:我们现在经常提到一个“网络围猎”的问题,越是敞开心扉,可能越是会受到舆论的审判。你会担忧吗?

张泉灵:所有的公众人物,面对网络上不同的评价本身就是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或者是他们未来永远要面对的事情,对我来说,也一样。当你知道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那你的心态就会好多了。

极目新闻:你面对批评的方式是不看吗?

张泉灵:少看它,但还是要看一眼,万一引发了更大的舆情需要处理呢?(大笑)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但是别老盯着它看,何必呢?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