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岁就能拼写六千个英语单词,6岁时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光彩,直接拿下冠军。
你还记得那个在央视诗词大会上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天才吗?
他就是“别人家孩子”的典型代表——王恒屹。
3岁就能认千字,4岁会背百首诗,他可真是个“小诗库”啊。
5岁就能拼写六千个英语单词,6岁时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光彩,直接拿下冠军。
无数的鲜花和掌声,时刻环绕在他身边。
可这所谓的“天才”,不外乎是个第二个“伤仲永”而已。
01
年纪轻轻就展现出惊人的才华,成就无人能比。
真让人感慨,肯定是父母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
其实恰恰相反,改变王恒屹人生轨迹的并不是他的父母,而是另一个人。
王恒屹是在2013年出生在青岛的。
因父母常常忙于工作,他从小就跟着奶奶王霞一起生活。
王霞是个热爱生活、充满文艺气息的女性。
她不仅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还常常给孙子朗读经典书籍。
2014年,王霞在朗读《三字经》的时候,王恒屹居然能精准地接上后面的诗句。
那时候他才一岁半,这样的表现真让王霞高兴得不得了。
于是,她就在家里打造了一种浓烈的读书氛围。
还添置了不少书籍和识字卡片。
还要求家人在家的时候得读书,哪怕不爱看书,也要随便翻翻一本杂志。
在奶奶的熏陶下,王恒屹开始接触了很多古诗和宋词。
每当他感觉懒散的时候,奶奶就会拿“幼不学,老何为”的故事来鼓励他。
偶尔还和王恒屹一起玩“诗词比赛”的游戏。
为王恒屹增添了古诗词的趣味,激发了他学诗、背诗的热情。
这时候,其他小朋友都在玩平板、手机这些电子产品。
他可真是个讲规矩的孩子,奶奶说几点能玩,他就几点玩。
经过时间的积累和耐心的呵护,才造就了“天才神童”登顶那一刻。
在家人的支持下,3岁的王恒屹站上了《了不起的孩子》的舞台。
在节目里,呆萌可爱的他,智力可媲美天才儿童。
不光能认出两百多国家的国旗和国徽。
还能默背两百多首古诗词,短时间内就能把古诗记住。
他只要一听到歌的前奏,立马会准确猜出这首歌的名字。
现场的观众都愣住了,没想到一个三岁的小孩居然词汇量和记忆力都这么惊人。
从那一刻起,王恒屹这个名字渐渐被大家记住了。
没想到,一旦成名,质疑的声音也接踵而至。
02
2018年,在知名学者康震老师的推荐下。
4岁的王恒屹正经历着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
走上央视的舞台,参与《欢乐中国人》这个节目。
在台上,面对观众的考验,他丝毫没有退缩。
《千家诗》里随便抽个题目,他都能应付自如。
主持人撒贝宁还真是故意“为难”他,让他来背比较长的初中课文《将进酒》。
王恒屹可真厉害,凭着深厚的基础,不仅背得很流畅。
他把诗词里的情感表现得可真到位,现场观众全都为他热烈鼓掌。
“小神童”这个称号,也因此变得广为人知。
不少综艺节目争相邀请他,纷纷让他站在舞台上。
真正让王恒屹“一鸣惊人”的,是在2020年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
节目里的“唐诗九宫格”和“飞花令”环节可真是难度不小啊。
对选手的学识和现场应变能力真的是个大考验。
不过王恒屹可是一点都不紧张,表现得相当淡定。
他甚至展现出比同龄人更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灵活的反应能力。
他凭借“姓氏飞花令”战胜了百人团,吸引了大批粉丝。
就是因为他反应灵敏,表现得那么淡定,最终一举夺冠,成功变成了“神童”。
精彩的表现让大家都为之喝彩,撒贝宁更是称赞他为“走动的中华诗词库”。
当王恒屹因为诗词大会一炮而红时,随之而来的质疑声也没少。
有的人觉得他就是个“背诗的机器”,根本不懂诗词背后的深意。
还有些人指责家长利用孩子来挣钱,担心他会像“伤仲永”那样重蹈覆辙。
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王恒屹的家人做出了让大家都很佩服的决定。
他们选择不接广告代言,减少在节目中的亮相,让孩子重新回到学校。
在家人眼中,诗词更多的是一种爱好,而不是用来赚钱的手段。
那么,后来王恒屹在失去光环之后,过得怎样呢?
03
现在的王恒屹已经12岁,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耀眼的“神童”了。
如今,他虽然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生,但成长的脚步依旧没停下。
在学校,王恒屹的表现非常低调。
他的特别经历并没有让他显得格外突出。
恰恰相反,他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热心参与各种集体活动。
他的低调和热心肠,让同学们都愿意和他在一起。
王恒屹常常在课余时间,跟同学们聊聊诗词的意思,还分享一些学习的小窍门。
这么一搞,不单让课堂气氛更活跃,也让他对诗词的理解更深了。
在这相对安静的环境里,王恒屹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
他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至今已能背诵超过1400首诗词。
王恒屹也特别看重兴趣的多样性。
书法考了十级,顺利加入了校篮球队,还自个儿学了钢琴。
书房墙上挂着自己写的对联:
“三更灯火五更鸡”对“半卷闲书一局棋”。
墨迹刚干,旁边还贴着一张便利贴:
“明天数学月考要重点复习:勾股定理的应用。”
曾经有人好奇地问他,是不是觉得遗憾不再常常出现在屏幕上。
他拿出手机,给大家看他收藏的关于苏轼的纪录片:
“你瞧,苏东坡在黄州耕地的同时,照样写出了《赤壁赋》呢!”
这种超乎年龄的聪慧,可能是因为奶奶特意陪他走过的那些路。
在承受压力的时候,家人始终在身边给他支持。父母不愿意进行商业合作,而奶奶则始终坚信“兴趣比成绩更重要”。
王恒屹自己也表示:“我希望当一名历史老师,让大家都能喜欢上传统文化。”
年纪虽然小,但是真的是挺有才华的,志向又远大,未来肯定能有所成就。
从3岁的小萌娃成长为11岁的少年,王恒屹的故事可不是那种“神童神话”。
而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平凡故事。
来源:学习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