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看了一场电影《风起秋浦河》,我记住了一个导演的名字 ——刘全玮,因为这部电影给了我终生难忘的感觉:上半场让我看吐了,然后突然的一个神转折,让我决定把刚才吐的给吃回去。
今天看了一场电影《风起秋浦河》,我记住了一个导演的名字 ——刘全玮,因为这部电影给了我终生难忘的感觉:上半场让我看吐了,然后突然的一个神转折,让我决定把刚才吐的给吃回去。
为什么是这种感觉?首先上半场一开场,我感觉故事情节俗不可耐—— 俊男美女偶遇记 。一个返乡(石台)的年轻人,偶遇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导游,于是故事就按照我预想的那样开始了。
小伙子又是搭讪、又是跟踪、又是制造偶遇,遭到了女主的鄙视。有太多的电视剧、短视频不都是这个套路?纵然男主角很帅,女主角很漂亮,风景很美丽,我也不会给高分。
剧情再往下发展,还是没有逃出我的预判,那就是两人逐渐有了交集,男的帮了女的(寻找一本祖传的李白诗集),女的也请自己爷爷帮男孩子爷爷看病。
再往下看,我实在忍不了了,因为接下来的情节我要吐了,女方爷爷郑重告诉他: 你们两个不能结合 !因为女方爷爷心里清楚,男孩爷爷是他失散 60 多年的亲哥哥。
这个套路太老了,《雷雨》有,日剧有,韩剧也有。十来岁分开、失散六十年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散六十年了,兄弟俩都是犟种,俩人都不肯相认,因为俩人心里都有恨。
最初居然是爸妈偏心,从小更疼爱弟弟,然后 矛盾 一步步加深,直到十来岁弟弟被送人。当时我在心里头就鄙视这位导演格局太低。
这什么烂格局?这选的都是什么烂故事?亲兄弟姐妹分散的题材多了, 亲兄弟姐妹 有无误会的也多了,大打出手的也不少,从来没见过因为爸妈偏心从十来岁开始记恨一辈子的。
他们兄弟分开也很离谱,仅仅是因为家里条件差,就把弟弟送了个条件好的人家。这对弟弟来说,肯定是个天大的打击,记恨一辈子也不奇怪。
对哥哥来说也充满了恨, 因为弟弟导致了爸爸受伤。弟弟被送走之后,爸爸也快不行了。在他眼里,是弟弟导致这个家支离破碎,自己却去过好日子了。
我一边看一边还批判了他们爸妈,纵然很多父母都会偏爱老幺,但整体上还是要一碗水端平的。因为家里条件差把孩子送人也难以让人接受。
我心里正骂骂咧咧的时候,突然剧情来了个大转折,我泪崩不止,也庆幸自己没中途退场。我意识到自己被耍之后,决定把自己刚才吐的吃回去以表歉意,刚才内心的批判也全部收回来。
一个好的作品,就要积极调动人的情绪。这部电影的妙处就在于,导演 用疑兵之计 故作俗套,让你放松警惕,然后在后半场逐步揭开谜底,给你惊喜,把你的情绪一下子引爆。
其实这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只不过导演刘全玮前面抑得过于出色,让我大意了。说一千道一万卡梅隆也很难制造出这样大的反差。
在回顾这部电影,其实上半场也有很多伏笔。比如导演在最开头,已经用曲曲弯弯的山路暗示了情节,我想用 “峰回路转”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因为电影的拍摄地,就是在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这个县是个人口小县,常住人口不足 8 万;但却是个旅游大县,这里的风景之美、文化底蕴之深厚,是得到过李白、杜甫认证的。
李白来了 5 次,留下了 41 首诗作,包括《秋浦歌十七首》,其中的第十五首可以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里的山水人文,给了文人骚客创作的灵感。毕竟这里是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这里的全境都很美丽,到处都是诗情画意。新鲜的负氧离子空气和富硒的饮食,让人的身心都能得到养护。
大家来了 石台 ,可以欣赏秋浦河的波光、七井画坑的秋意,以及牯牛降的原始森林、蓬莱仙洞的奇幻溶洞、仙寓山的富硒秘境,也可体验醉山野的高空挑战、怪潭激情漂流等。
这电影票价不贵,可以去体验一下这位导演的旧套路新改,也欢迎来安徽石台,沿着诗仙李白的足迹,探寻诗情画意,感受乡土人情。来源:润泽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