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打开手机,刘宇宁的脸简直像长在热搜上 ——《折腰》里被吐槽「古装丑男」,转头就官宣线上音乐节,连央视电影频道都给他做专题报道。这让我忍不住想:这哥们儿到底是踩了什么大运?
最近打开手机,刘宇宁的脸简直像长在热搜上 ——《折腰》里被吐槽「古装丑男」,转头就官宣线上音乐节,连央视电影频道都给他做专题报道。这让我忍不住想:这哥们儿到底是踩了什么大运?
要说刘宇宁背后的最大推手,非经纪公司欢聚传媒莫属。这家上市公司旗下艺人不多,却把资源全砸在他一人身上。从早期丹东老街的户外直播,到如今四部古装剧连拍,公司甚至为他量身定制「直播 + OST + 影视」的闭环模式 —— 既能通过直播固粉,又能用主题曲反哺剧集热度,堪称「网红转型教科书」。
更绝的是,欢聚传媒深谙「黑红流量」之道。《折腰》开播前,故意放出刘宇宁「战损妆狰狞」「AI 换脸古装」等争议话题,单日热搜占比达 38%,直接把播放量推上 4300 万次。这种「越骂越火」的策略,本质是资本对流量公式的精准计算 —— 刘宇宁的片酬仅为传统古装美男的 60%,却能带来 3 倍的话题热度。
除了公司力捧,刘宇宁还遇到了「粉丝型」制片人。2023 年《一念关山》被曝制片人是他的「大粉头」,不仅改剧本堆砌高光时刻,还让刘宇宁的角色从男配逆袭成「戏份碾压男主」。这种「粉丝掌权」的操作,直接让他从网红歌手摇身一变成为古装剧男主。
到了《折腰》,虽然制片人背景未被实锤,但导演邓科(曾执导《与凤行》)对他的偏爱肉眼可见 —— 大量特写镜头突出 189cm 的身高优势,用战甲压肩、微表情特写等手法,将他的「不完美」转化为角色的独特魅力。这种「反向美学」,反而让魏劭的「枭雄破碎感」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梗。
刘宇宁的资源爆发,还离不开娱乐圈的「人情网」。刘涛因看过他的直播,直接推荐他出演《做自己的光》;赵丽颖录完综艺后,向导演力荐他;甚至《长歌行》制片人鄢蓓直言:「他能成为非常优秀的演员」。这种「口碑裂变」,让他在资本寒冬中逆势拿下多部 S + 级项目。
他的粉丝更堪称「全能打工人」:包场 20 万支持《折腰》,自发制作鬼畜二创,连央视报道都被剪成「央妈宠爱」的应援素材。这种「粉丝兜底」的模式,让平台和片方看到了「韭菜经济」的潜力 —— 即便被吐槽「古装丑男」,年轻观众仍贡献了 62% 的播放量。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古装剧市场的「畸形」刚需。当下男顶流稀缺,且大多陷入「番位之争」,而刘宇宁不仅「事儿少」,还能自带话题和 OST 资源,堪称制片人的「最优解」。更关键的是,他的「非典型」长相恰好契合了年轻观众对「瑕疵美学」的追求 ——B 站用「破碎感」「病娇美学」为他辩护,甚至将他的「歪嘴笑」剪辑成播放量过亿的鬼畜素材。
这种「流量公式」的成功,让资本看到了打破「建模脸」霸权的可能。正如《影视风向标》所言:「当 AI 换脸技术能完美复刻古装美男时,真人演员的不可替代性究竟在哪?」刘宇宁的爆红,或许正是行业对这一问题的试探性回答。
从丹东街头的酒吧歌手,到坐拥四部古装剧的「顶刘」,刘宇宁的逆袭离不开资本、制片人、同行和粉丝的共同推动。但这场「流量狂欢」背后,也暴露出行业的深层矛盾:当颜值争议成为流量密码,当「瑕疵美学」沦为资本的遮羞布,演员的艺术生命又能延续多久?
你觉得刘宇宁的爆红是实力使然,还是资本堆砌的「空中楼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注:本文引用数据均来自公开报道,不代表作者个人立场。部分观点参考。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