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朱媛媛去世所想到的:人不要太操劳,要好好爱护自己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4 00:43 3

摘要:这其实都是跟养生方法相反了,就没有“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出现了问题之后,有很多人非但没活到一百岁,反而有可能在五六十岁就出了问题,得了绝症。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于娟《此生未完成》

我们观察生活中大自然当中的各种生物,各种动物,所有的动物基本上都能活到天年。

这其实都是跟养生方法相反了,就没有“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出现了问题之后,有很多人非但没活到一百岁,反而有可能在五六十岁就出了问题,得了绝症。

2025年5月17日,演员朱媛媛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1岁。

丈夫辛柏青的讣告如一枚深水炸弹,在娱乐圈激起千层浪。

人们震惊于这位曾以《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李云芳一角走进千家万户的演员,竟在抗癌五年间始终以温暖的笑容示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保持着从容与优雅。

更令人唏嘘的是,她离世前二十天还在微博宣传新剧《造城者》,仿佛用生命最后的火焰点燃了演艺事业的最后一盏灯。

朱媛媛的离去,像一面镜子,照见了现代人灵魂深处的困境:我们如夸父追日般追逐着事业、家庭、财富,却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生命的本钱。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当执念成为枷锁,当操劳化作利刃,我们是否该停下脚步,聆听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警报?

翻开朱媛媛的人生画卷,映入眼帘的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奋斗史诗。

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她将二十八载春秋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舞台与荧幕。

在《思凡》中,她是超脱红尘的尼姑;在《四世同堂》里,她是坚韧隐忍的韵梅;在《送你一朵小红花》中,她又是无数癌症患者家属的缩影。

每一个角色都像一块拼图,拼凑出她对表演艺术的极致追求。

抗癌五年间,朱媛媛的日程表上没有"休息"二字。

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回忆,即便在身体极度虚弱时,她仍坚持凌晨佩戴假发片化妆,挂着止痛泵出席活动。

化疗导致的脱发被精心掩饰,病号服下的身躯日渐消瘦,但镜头前的她永远是那个神采奕奕的演员。

这种近乎偏执的敬业精神,为她后面的早逝埋下了定时炸弹!

朱媛媛的离去,撕开了当代社会"过度劳累"的集体伤疤。

在这个"996是福报"被奉为圭臬的时代,我们仿佛被卷入一台永不停歇的跑步机。

职场人熬夜加班是常态,父母为子女教育焦虑失眠,创业者将咖啡当水喝,就连退休老人也要为子女房贷操心。

这种集体性的精神紧绷,恰似《黄帝内经》所言:"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从文化基因层面看,中国人对"勤勉"的推崇可追溯至农耕文明。

"昼出耘田夜绩麻"的农耕记忆,"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传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士大夫精神,共同构建了"操劳即美德"的价值体系。

但当这种传统遭遇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便异化为对生命的透支。

就像朱媛媛在《造城者》中饰演的高雪梅,我们都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建造"着名为成功的大厦,却忘了问问地基是否稳固。

反观自然界,万物生灵皆遵循"道法自然"的法则。

大自然当中的动物都能活到该活的岁数。因为天地之间,尤其是大自然的这些生物没有后天的欲望,不像人类操心各种各样的事情,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天天还牵挂着股票到底涨没涨,这个月工资奖金能发多少,孩子考试考得怎么这么差,老人又生病了,明天还得送他去医院输液,操心事非常多。

因为社会上各行各业当中都有很多操心的事情,这些东西就会干扰到我们的心态,让我们的心态变得不开心、不积极、不乐观,天天就是郁闷、生气、着急,各种各样的外在的环境都会导致人出现这些心态的波动,心就堵了,心堵了之后气血就不通了,就没法“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就成了心情郁闷。

非洲草原上的角马不会为明天的迁徙焦虑,深海中的灯塔水母在生死间循环往复,就连庭院里的梧桐树,也会在深秋时节从容落叶。

这种"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的生存智慧,恰是现代人最稀缺的生命养分。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朱媛媛在生命最后阶段选择不公开病情,未尝不是一种"无己"的修行。

她将病痛封印在私人领域,把最美的笑容留给世界。

正如她生前所说:"烫着最靓的波浪头,经营着最牛的生意。"

这看似看透生死后的豁达,实则暗藏了多少执念?

因为既然能够如此豁达,更要能真正做到放下名利权情,放下之后的我们身心才能真正恢复健康!

正如于娟所说的: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朱媛媛的早逝让无数人扼腕叹息,她太不知道珍惜自己,保住自己的健康了!

04

朱媛媛的离去,不应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应成为照见我们自己的明镜。

当我们为KPI焦虑时,不妨想想她戴着假发片坚持拍摄时虚弱的身影;

当我们抱怨996太累时,可曾看到她挂着止痛泵出席活动时忍痛的泪水?

当放下时则放下,不要为世间的名利权情所累,才是真正的智者!

《黄帝内经》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不要等到失去健康才后悔,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在这个内卷成风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学会"精神内守":对名利保持清醒,对欲望保持节制,对生命保持敬畏。

就像朱媛媛在《造城者》中塑造的角色,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建筑师,与其建造虚幻的空中楼阁,不如夯实健康的地基。

朱媛媛走了,但她留给世界的不仅是荧幕上的经典形象,更是一堂关于生命的公开课。

她用51年的人生诠释了何为"戏比天大",其实这种执念正是导致她病情加重的原因,我们在欣赏她的演技的同时也深深感叹她的执拗!她也用生命最后的坚持告诉我们:真正的敬业不该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对事业的热爱需要以生命为根基。

在这个樱花凋谢的五月,让我们记住这个总是带着温暖笑容的女子。

愿人间能因她的离去而觉醒,学会在忙碌中按下暂停键,在追求中保持平衡,在操劳中懂得放下。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而最好的剧本,永远是健康地活着。

来源:高等教育文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