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科幻电影国际峰会”在戛纳电影宫主会场 Main Stage举办。AI时代,人的创造力会被抹杀?科幻电影的未来又在何处?站在时代前沿,从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的《狂野时代》这部中国科幻片中的AI,到全球电影工业角度与AI共创,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
潮新闻客户端 特派记者 陆芳 金然
近日,“科幻电影国际峰会”在戛纳电影宫主会场 Main Stage举办。AI时代,人的创造力会被抹杀?科幻电影的未来又在何处?站在时代前沿,从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的《狂野时代》这部中国科幻片中的AI,到全球电影工业角度与AI共创,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的这场峰会干货满满。
作为戛纳电影市场官方唯一科幻主题活动,该峰会以“科幻联结世界,AI重构未来”为主题,汇聚顶尖电影人、创作者、科幻与科技专家,探讨了AI时代下的科幻电影新机遇。
科幻与电影都是国际语言,科幻电影国际峰会的推出,也是在AI带来创作与产业变革的时代的一种呼声。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诞生在法国,1902年,科幻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用一部《月球旅行记》为世界电影打开了一扇通向无限可能的大门。
毕赣导演的新作《狂野时代》在最后时刻入围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作为一部中国科幻片,影片聚焦人与AI的关系。
在峰会现场,作为《狂野时代》剧本顾问,陈楸帆称之为“科幻诗电影”,他曾多次与毕赣导演探讨意识本体问题,“当机器开始思考,那生命是什么?”从《狂野时代》展开,在峰会开场,陈楸帆作了“人工智能共创:中国科幻创作新机遇”主题发言。
陈楸帆从2017年开始就主动尝试与AI共创,在其他人都担忧AI会抢走自己饭碗的时候,陈楸帆却用AI彻底解放了自己的创作,他说自己与AI共创开始写歌、创作视觉艺术甚至开始创作电影短片,“工具不是创造力的终点,而是起点。”
当中国电影《狂野时代》在寻求人与AI的新的表达,法国电影《瓦朗索尔1965》则通过独特的影像语言将法国史上著名的第三类接触事件搬上了大银幕,导演多米尼克·费霍Dominique Filhol与制片人史蒂夫·热内Steve René携该片亮相“科幻电影未来展望”环节。制片人史蒂夫·热内表示,以科幻为连接点,《瓦朗索尔1965》期待与中国观众见面。
焦雄屏是具有全球视野的华语电影监制,在主题为“AI重塑科幻电影工业”的圆桌沙龙上,她说如今的中国科幻电影在叙事范式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表达。“相较于西方科幻作品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中国科幻电影更倾向于展现集体智慧与拯救人类的责任感。”
在她看来,这种文化自觉性正是中国科幻电影最具价值的艺术特质。“纯粹依靠创意和叙事本身,也依然能在内容和视角上带来新鲜感,为科幻类型开辟更多元的表达空间。”
Pickford AI联合创始人科尔·克利福德也认为,“创造力始终是人类的专属领域,AI与人类创造力的结合将是未来电影制作的关键”。Beast Media Group联合创始人及联席管理合伙人亚历克斯·巴德尔认为,AI技术让更多的人能够深度参与到高质量内容的创作中来,实现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Penned Pictures制片合伙人约瑟夫·布兰德迈尔也提到,AI可以帮助电影制作人更好地理解市场趋势,但最终的创作决策仍然需要人类的智慧和直觉。
AI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了新的机会和行业。电影行业需积极拥抱AI技术。亚历克斯·巴德尔呼吁,电影行业需要适应这种变化,通过合作和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科尔·克利福认为AI技术的发展需要电影行业从业者的积极参与。AI公司与电影行业从业者应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适合电影制作的AI工具,以确保技术的发展能够真正服务于电影艺术的创作。“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技术的进步,还能为电影行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作机会。”
关于AI,本次峰会推出了一个重磅内容,就是中国AI领域代表平台即梦AI推出的“AI科幻短片计划”。
该计划从3月发起,以“AI 共生奇观”为主题,招募具有生成式AI视频创作经验的AI创作者,充分利用国内优秀科幻文本的创作基础,联动科幻世界、科幻文学馆、八光分文化3大优质科幻创作平台与机构,精选出近30个科幻文学IP,供AI创作者进行创作改编。
8强作品通过将AI技术与科幻电影创作深度融合,展示出了AI生成的超想象与视觉奇观。刘子瑜的作品《探戈》斩获“AI科幻短片计划”第一名,史训龙的作品《异影者》荣获第二名。
“AI科幻短片计划·获奖作品放映与交流”环节,《探戈》《异影者》《蚊子》《旅客》和《第1001颗星球:AI重建地球档案》五部优胜作品,以及特别提及短片《E-spark》进行了专场放映,充分展现了AI技术在电影创作领域的创新应用与艺术潜力。映后,即梦AI“AI科幻短片计划”评委陈楸帆、编剧/AIGC创作者刘子瑜与导演/CoreX-AI电影工作室创始人史训龙共同上台进行对话。
史训龙深刻感受到即梦AI在视觉表达上的卓越表现:“AI可以根据简单的描述生成具体画面,让创作者更直观地呈现想象中的超现实、超科幻场景。这对提升沟通效率和明确创作方向有很大帮助。”
面对AI技术的迭代更新,刘子瑜呼吁新一代的电影创作者不断自我更新、紧跟技术发展:“不同类型的影片都可以通过AI工具进行优化和完善。作为创作者,我们必须致力于打造全新的视听体验和更优质的创作流程。”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影工业正在迭代和升级。海丝(厦门)国际电影工业产业基地联合创始人方勇作了该基地的推介。他从平台搭建、政策支持、影视拍摄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与学术合作与国际影视合作五个方面展开,全面介绍了厦门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诚邀国际伙伴来中国、来厦门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
中国目前唯一的科幻电影节展平台——中国(象山)北纬30°科幻电影周也亮相峰会。北纬30°科幻电影周是中国影协科幻电影工委会成立后,于2024年推出的科幻电影主题活动,首届主题即为“AI共生时代,拥抱青年与海”,从科幻电影创造营主打的AI×IP模式,到鼓励青年导演融合AI进行科幻电影创作,北纬30°科幻电影周一直鼓励青年电影人积极拥抱AI等创新技术。
策展人马贺亮在“北纬30°科幻电影周推介”中表示,第二届中国(象山)北纬30°科幻电影周即将全面启动,在AI时代,北纬30°科幻电影周和科幻电影创造营立足科幻电影人才培养和项目孵化,积极开放国际合作,期待与全球青年科幻人才携手,共同探索未来影像的无限可能。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