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1日,18岁的演员黄杨钿甜在社交平台分享了成人礼的照片,她所佩戴的一对耳环,居然被认出是奢侈品牌GRAFF的经典款,其官方售价大约230万元。
5月11日,18岁的演员黄杨钿甜在社交平台分享了成人礼的照片,她所佩戴的一对耳环,居然被认出是奢侈品牌GRAFF的经典款,其官方售价大约230万元。
作为童星出道的年轻演员,这样昂贵的饰品,与她的年龄和职业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爆料称黄杨钿甜的父亲杨伟曾是四川雅安的公务员,2015年至2017年在雅安市经合外事局工作,后辞职经商。雅安市相关部门证实,杨伟确实在2017年辞去公职,目前名下有3家企业,包括影视公司和美妆贸易公司。不过他辞职后的收入与原单位无关。
一)慈善总会主任“撞名”谣言指向灾后重建资金
事件发酵之后,我们来看看其他人是如何说的,翻出了2011年至2014年四川省慈善总会的那些文件,并且发现,当时的办公室主任同样叫做杨伟,他负责着雅安地震灾后的重建项目。这样的巧合,居然让部分网友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黄杨钿甜的父亲或许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那些善款。
5月20日,四川慈善总会正式回应:经核实此“杨伟”非彼“杨伟”两人只是同名同姓,没有任何关联。四川省民政厅官网的文件也显示,当时的办公室主任确实另有其人。
二)其父亲自澄清:耳环是仿品,从未在慈善总会任职
5月16日,杨伟通过社交平台发布长文,解释女儿佩戴的耳环是母亲所有的仿品,并非正品。他强调自己从未在四川省慈善总会工作过,并晒出2011年至2017年的公职履历,证明自己在2015年才调入雅安市投促局下属单位,与网传的慈善总会任职时间完全错开。
三)经纪公司强硬发声:已启动法律程序
黄杨钿甜所属的嘉行传媒也发布声明,承认接受公众监督的合理性,但怒斥“公务员贪腐”“奢侈品炫富”等为不实信息,表示已收集证据,将对造谣者追究法律责任。
一)童星收入与家庭资产透明度
黄杨钿甜,7岁便开始出道了,她参演过《楚乔传》《如懿传》等一共33部影视作品。在2025年,她居然同时被中戏和北电以高分录取,商业价值十分显著。其父亲杨伟名下的企业,涉及影视文化以及美妆贸易,而且“黄杨钿甜影视工作室”已经运营了7年。
网友质疑,家庭的商业版图到底是否与童星职业紧密绑定呢?收入来源是否合法且透明?
二)同名同姓成谣言温床,理性吃瓜有多重要
事件中部分网友将不同时间段、不同单位的“杨伟”直接等同,而且甚至伪造证据。法律专家指出,在未核实身份信息的情况下,传播此类谣言,其实涉嫌诽谤。此次慈善总会的官方澄清,这样的话为类似事件提供了“信息溯源”的范本。
三)公务员辞职经商合规性争议
雅安市经合外事局明确表示,在杨伟任职期间,他一直未与灾后重建项目有任何联系。并且他在2017年离职后,创办公司,这样的话,这一行为完全符合公务员离职从业的规定。其实此事件稍显突出地显示出大众对“公职人员经商”这类现象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此同时这也提醒以前的公职人员,必须长久且持续地保持自身及家庭信息公开的透明性。
此次事件,虽以“同名误会”收场却暴露出网络舆情中“标签化联想”的弊端。对公众而言,需警惕,“身份预设”下的信息误读;对当事人而言,及时主动,公开关键信息,借助权威渠道辟谣,是遏制谣言的有效手段。
正如嘉行传媒声明中所言:
合理监督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但是谣言终将止于智者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保持理性,不被情绪左右,让真相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对于黄杨钿甜及其家庭来说,或许通过更透明的信息公开,才能彻底平息这场风波。
来源:今天想要做什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