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视制作》创刊于1994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是国家级影视制作专业期刊。专注于影视节目摄制、编辑、后期制作等技术的推广,致力推动我国影视制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2014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出版行业最高奖)期刊类提名奖。
2025 年 5 期
导 读
【观潮】
2025年,中国超高清驶入全链条发展快车道
4月22日,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5)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深化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地方党委政府协同联动,会同产业各方大力推进超高清整体升级、规模见效,将2025年确定为“超高清发展年”。继北京卫视4K频道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卫视4K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后续将有广东、深圳、江苏、浙江、湖南、山东、四川、上海等八省市超高清卫视频道陆续在2025年6月和9月开播,这将推动我国超高清发展迈入规模见效的崭新阶段。
本文在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开播后第一时间走进北京广播电视台,深入一线技术和创作团队就超高清频道开播前一系列技术和节目上的准备进行深度报道。并就即将开播的广东卫视、四川卫视目前的筹备情况进行汇集,以供行业内人士交流和学习。相信随着超高清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节目内容的持续创新,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行业报道】
技术赋能视听盛宴:2025年春晚·亚冬会中科技创新的多维突破
为更好地展示蛇年春晚科技创新的成果和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技术亮点,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图像专业委员会于2025年4月25日下午,在CCBN2025展会上举办了2025年春晚·亚冬会技术运用主题研讨会。
研讨会以“声色俱美真情意虚实共创新境界”为主题,邀请了2025年总台春晚、北京台春晚、哈尔滨亚冬会的制作团队、节目团队主创人员,针对节目创意设计、灯光舞美造型、虚拟AR渲染、超高清视频制作播出、亚冬会5G移动传播等科技创新亮点和国产化应用实践,进行深度解读和演示。
【高新视频】
卫视1000m2 4K超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与实施
为积极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1+3+6”超高清先锋行动计划,满足台内各类型日常或特别节目的4K超高清节目录制和直播任务,为全新的卫视4K超高清频道开播提供稳定的4K超高清节目源,北京广播电视台积极投入卫视4K超高清演播室系统项目建设,旨在打造一个具有4K超高清制作能力的演播室系统。本文介绍了卫视1000m2 4K超高清演播室的视频系统组成及特点、方案设计以及投入使用后的实施效果。
【AI视听】
AI数字人在电影公益放映影片推介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AI技术、信息化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各类AI制作生成工具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基于AI数字人的强交互性以及形象、语调和语言表达的可设计和操作性等优势,AI技术在媒体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各大主流媒体都在积极使用AI数字人进行信息播报。
本文以AI数字人在“中国电影公益放映”新媒体发布平台中进行的电影公益放映影片推介工作为例,介绍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以“电影公益放映+互联网”模式,通过AI公益放映数字人形象“小莉”输出影片分类、故事梗概、主旨意义等电影节目内容,旨在更加生动地向数字院线和基层群众介绍电影节目,提升人民群众对各类电影节目的直观感受,吸引更多人走出家门、参与公益放映活动,为各级电影管理部门、公益院线更好使用AI技术提供参考。
【博士专栏】
“自拍”影像时代的社会关系重建探究
——以UGC纪录电影《烟火人间》为例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数量已达到10.4亿人,且用户数量仍在持续增长。短视频的爆炸式发展,快速将互联网时代掀起的“自媒体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短视频作为当代重要的新媒体形式,早已渗透影响到社会文化和大众的日常生活。
本文以UGC纪录电影《烟火人间》为例,藉由福柯的“自我技术”理论视角,分析短视频中的“自拍”行为作为个人表达与创造手段的特点,并借此探讨该形式如何通过影像的重构来反映并塑造社会文化秩序。此外,文章还将探索短视频在跨媒体互动、集体记忆建构和社会身份建构中的作用,进一步强调短视频不仅是一种娱乐和消费的媒介,更是洞察和理解当代社会变迁的关键途径。
【摄录地带】
多格式系统摄像机在大型户外转播信号交互中的应用
多格式系统摄像机指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如HD、SD、4K等)录制与播放的专业影像设备。其采用高性能成像元件,常见的如CMOS或CCD传感器,并搭载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可精准捕捉细腻的画面细节,还原真实色彩。同时,先进的信号处理系统赋予其宽广的动态范围和先进的色彩功能,支持高效的视频压缩编码,既能平衡画质与文件大小,又能适配不同播放平台与存储介质需求。
本文以江西广播电视台4K超高清转播车系统为框架,以多格式系统摄像机实战应用为例,详细阐述了多格式摄像机的灵活性、兼容性、多功能性在大型节目中的技术思路、落地应用和使用心得。
【音画制作】
AI超写实风格视频创制全流程解析——以《秀洲之光》MV为例
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改变传统的创作模式。随着AI技术在视觉媒体领域的广泛应用,以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为代表的深度学习图像生成工具,已广泛应用于文生图与图生图场景。通过LoRA(Low-Rank Adaptation)模型的精细化调校,创作者得以实现风格统一的视觉效果。
在《秀洲之光》MV制作过程中,创作团队将AI视频算法生成工具结合当地城市人文风光特色,运用图生视频、高清修复等合成技术,实践了一种AI生成视频风格和本地建筑人文特色兼备的视觉呈现方式。本文以《秀洲之光》MV视频项目为案例,探讨AI技术在超写实风格视频创制中的应用。
【系统网络】
大型电子竞技赛事网络直播中切换台的工程制作
近些年,电子竞技比赛的发展可谓迅速且多元化。从早期的局域网对战到现在的全球在线赛事,电子竞技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体育竞技活动。电子竞技赛事直播对切换台的性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切换台具备支持多路输入及输出画面、快速切换、高质量画面输出以及稳定性和可靠性等特点。
本文以GV的Kahuna切换台为例,深度介绍了Kahuna切换台的底层逻辑,并结合大型电子竞技赛事网络直播的实际制作需求,详细阐述了切换台工程制作思路。
【数字艺术】
美食类纪录片的在地性表达与传播创新
在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带领美食类纪录片迈入“公众时代”后,以食物为切入点进行文化呈现和情感寄寓的在地性表达成为一种美食类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在传播领域,随着资本大量涌入,美食类纪录片也开始在跨界商业、品牌构建、多媒体平台、全媒体营销、国家传播等多个领域进行开拓,并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但是随着“舌尖体”在美食类纪录片中的泛滥,不实宣传、美化摆拍、过分煽情以及院线市场空白等问题也层出不穷,面对这一现象,多个新媒体制作团队积极尝试新的表述风格与宣发模式,向后来者证明了美食类纪录片依旧具有无限潜力。
2025 年 5 期
目 录
来源:影视制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