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时候,电商平台上迅速地,涌现出了大量的“黄杨钿甜同款耳环”,其售价从30元一直到百元都有,并且各不相同,部分商家更是,标注为“高仿定制版”,而且月销量竟然突破了千单。
这几天演员黄杨钿甜因在成人礼上佩戴的一对疑似价值230万元的GRAFF祖母绿钻石耳环陷入舆论风波。
尽管其父亲杨伟澄清耳环为“仿品”但网友的质疑并未平息。
这个时候,电商平台上迅速地,涌现出了大量的“黄杨钿甜同款耳环”,其售价从30元一直到百元都有,并且各不相同,部分商家更是,标注为“高仿定制版”,而且月销量竟然突破了千单。
这场由明星穿戴所引发的争议,意外地带火了义乌的仿品产业链,并且折射出在“热搜经济”之下的一种消费奇观。
从230万到38元,义乌工厂连夜赶制同款
事件发酵之后,电商平台迅速地上架了多款“黄杨钿甜同款耳环”,价格较为低廉,而且部分商家竟然打出“明星同款高仿”的标签。据行业人士透露,义乌工厂在事件登上热搜之后的24小时内就完成了打样,48小时便实现了量产,部分店铺单日的订单量更是突破了5000件。
不过行业专家说,正品GRAFF蝴蝶系列耳环在使用定制工艺时,从镶嵌密度、宝石切割到金属材质等方面,都跟仿品有很明显的差别。像呢正品得用10颗彩宝配石,可仿品只用到6颗,而且祖母绿的尺寸明显变小了。可是呢即便有这些差异,价格低的仿品还是成功把很多消费者吸引过去了。有个买家这样评价:“戴着拍照挺闪亮的,实际上也没人真去仔细看。”
“平替”经济的狂欢:消费降级还是社交刚需
这场仿品热潮,并非孤例。从李佳琦的79元眉笔争议,到成都太古里街拍带火的油画裙,热点事件,总能催生“平替”市场。消费者购买的,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其背后的社交符号。正如一位广州00后女孩所言:“买不起真宝石,但是可以买同款造型。”
不过狂欢的背后,却暗藏着隐忧。部分仿品由于赶工的缘故,从而致使质量较为低劣,出现了褪色;以及过敏等状况。除此之外,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争议也渐渐浮出了水面——某店铺的同款耳环刚刚上架,就被下架了,但是更换一个链接之后,又再次出现了。
舆论争议未平,仿品市场已赚得盆满钵满
尽管黄杨钿甜团队坚称耳环乃仿品,不过公众对其家庭财富来源的质疑依旧在持续着。雅安市纪委监委已然介入调查,但是尚未公布调查结果。这个时候呢,义乌商家已经靠着“明星同款”轻轻松松地赚得了第一桶金。
这场风波,揭示了这样一个现实:在流量至上的时代,热搜不但能造就明星,还能造就“物品”。而且消费者在追逐“同样款式”的时候其实更应该思考——我们所购买的,到底是商品呢,还是一场虚幻的符号游戏?
来源:Alice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