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少华的旧照片曝光了,嘿,26 岁的他穿着西装,那叫一个帅气。眉毛像剑,眼睛亮晶晶的,浑身透着一股书卷气。笔挺的衣领把下颌线衬得就像用刀削过似的,谁看了都得忍不住说一句:“哎呀,这世上咋有这么俊的人呢!”
徐少华的旧照片曝光了,嘿,26 岁的他穿着西装,那叫一个帅气。眉毛像剑,眼睛亮晶晶的,浑身透着一股书卷气。笔挺的衣领把下颌线衬得就像用刀削过似的,谁看了都得忍不住说一句:“哎呀,这世上咋有这么俊的人呢!”
可这么帅的人啊,两年后就披上了粗布袈裟,成了 86 版《西游记》里最让人心疼的唐僧。全国观众都记住了他在女儿国台阶上说的那句颤抖的 “若有来生”,但是没多少人知道,在这张被岁月珍藏的脸背后,藏着那个时代的真诚和心酸。
1980 年的时候,影视圈还没有什么 “流量” 的说法呢。演员们每个月就拿着几十块钱的工资,在荒漠里一待就是半年。徐少华进《西游记》剧组的时候,每集片酬才 50 块钱。他为了琢磨好 “出家人不打诳语” 这句话该用多大劲儿,顶着内蒙古的大太阳,钻进卡车底盘。那时候可没有替身,也没有绿幕,妆造也不是花大价钱弄的。他就在火焰山的片场,硬是被晒得脱了三层皮,就为了让唐僧额头的汗珠看起来更真实。
导演杨洁说选他是因为他 “眼里有佛性”,其实啊,这佛性是生活磨练出来的。他从小就没了爸爸,在青岛的老巷子里长大。他妈妈一个月就 30 块钱工资,要养活六个孩子呢。他在少年宫练舞的时候,膝盖上结的痂啊,比同龄人吃的白面馒头都多。就是这种在苦水里泡出来的劲头,让他在最火的时候干了一件特别惊人的事儿。
《西游记》前 11 集火遍全国的时候,好多商演邀请就像雪花一样飞来。这个超级火的 “唐僧” 啊,却把名利场的入场券给撕了。他拿着山东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在剧组挽留他的时候,转身就走了。他后来在简陋的商演后台说:“现在看是错过了好几个亿,可当时就觉得书没读完,心里不踏实。”
三十年过去了,灯光照在他发福的身上。可是当《女儿情》的旋律响起来的时候,台下的观众突然都不说话了。那个为了艺术理想不顾一切的年轻人,其实从来就没有真正变老。
现在再看 86 版《西游记》,粗糙的画质反而像是最好的滤镜。徐少华在女儿国加的那场游园戏,没有花瓣雨特效,也没有什么高级的运镜,就靠眼神就把 “圣僧动凡心” 演成了经典。
朱琳演的国王把满园的春色都揉进了 “御弟哥哥” 这句话里,他克制地垂眸,这比说多少话都强。这可不就是那个年代的写照嘛。一群人用自行车链条改装成紧箍咒,拿保鲜膜做瀑布,就拍出了豆瓣 9.6 分的传世之作。他们不懂什么 “番位之争”,只知道摄像机一转,每个人都得像取经路上的苦行僧一样认真。
六小龄童在一个综艺上又挥舞金箍棒的时候,弹幕一下子就被 “泪目” 刷满了。我们怀念的可能不只是某个演员,更是那种把演戏看得比命还重的精神。徐少华晚年商演的时候被人嘲笑 “落魄”,可当他穿着发白的袈裟再唱《取经歌》的时候,还能看到他当年在卡车底下时眼睛里的光呢。那是一种不管前程的纯粹,是没有任何修饰的赤子之心,是那个时代留给娱乐圈最珍贵的东西。
来源:锐轩妈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