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传》10集过后,给自己挖得最大坑,是男主父亲带回的宝物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22 09:22 1

摘要:5月22日,电视剧《藏海传》播出至第10集。关于这部电视剧低幼叙事、逻辑不能自圆其说等问题,我已经论述过。很多读者同意我的论述。不过,也有很多“小姐姐”对我进行疯狂输出——可能,只要不跪着说这部电视剧好,就要遭遇这批疯狂输出吧。本着有一说一的原则,我认为10集

5月22日,电视剧《藏海传》播出至第10集。关于这部电视剧低幼叙事、逻辑不能自圆其说等问题,我已经论述过。很多读者同意我的论述。不过,也有很多“小姐姐”对我进行疯狂输出——可能,只要不跪着说这部电视剧好,就要遭遇这批疯狂输出吧。本着有一说一的原则,我认为10集过后,这部《藏海传》最大的问题已经呈现了,叙事低幼。

而经过10集内容,《藏海传》给自己挖得最大的坑,就是男主角父亲从外边带回来的“宝物”。等到这个“宝物”最终揭晓的时候,也就是观众们全员承认这部电视剧叙事低幼的时候了。《藏海传》目前的剧情走势,很有可能会呈现当年陈凯歌导演《无极》上映之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群嘲模式。

《藏海传》整部电视剧的底子,就是男主角父亲带回来的宝物。而目前这部电视剧当中,各方力量争夺的东西,也不过是这个宝物。可是,宝物到底是什么呢?目前来讲,这部电视剧并未讲出来,还是把它当作了悬念。悬念越折腾,在低幼叙事面前,等到宝物最终出现的时候,越会引发群嘲。“一个宝物引发的血案”即将上演了。

而作为悬疑叙事,《藏海传》目前来看,已经不够悬疑了。我们不妨把这些小儿科的悬疑内容复盘一下。先从面具男那开始讲。面具男这事儿,其实也是典型的小儿科。比如说吧,正常情况之下,俩人交往,生死莫逆了,其中一个还带着面具,或者说,用化名,这在现实当中,就必然有猫腻了。所以,绝大多数的观众从开始,就没信任过面具男。

编剧想要用面具男搞身份反转,但观众们从开局,便没有信任过面具男,那这部电视剧的反转等于说是被观众们提前识破了。这就好比是,一个魔术师的技法不足,还没等他把最后的魔术表演完毕,观众们就知道这个魔术的猫腻藏在哪里了一样。一部电视剧,刚开局,就让观众识破猫腻,只能是编剧叙事低幼造成。

如是来讲,《藏海传》其实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讲的便是,男主角父亲从边境线上的墓穴当中,带回了一个宝物,多方势力都想得到这个宝物。而通过杀死男主角父亲的方式,并未让多方势力获得这个宝物。因此,这些势力开始纷纷盯上男主角和男主角的师兄(还是师弟)。通过收养等方式,让男主角和男主角的师兄长大成人,继而,利用他们复仇的心态,去找男主父亲留下的宝物。

所以,无论男主角搞多少次复仇,经历多少次算计和反算计,这部《藏海传》的最终核心在这个宝物上。这个宝物,必须具备多方力量的争抢价值。多方力量,目前来看,可以推测出几个来。比如说,侯爷这一方。比如说,朝堂上,侯爷的反方力量。比如说,皇帝老儿。比如说,墓穴的主人哪一方等等。当然,就是搞出一万方的力量来,最终的核心,还是这个宝物。

宝物到底是什么,到底有什么厉害的地方,值得那么多方力量争抢,甚至于值得多方力量做局十年之久呢?这是需要《藏海传》给出叙事合理性的。基于《藏海传》目前非常低幼的叙事能力,我比较担心的便是,最终它会搞“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那种低幼内容来当大结局。比如说,给这个宝物一个在现实维度当中根本不成立的说法。换言之,在现实的古代当中,这个所谓的宝物,根本无法调动多方力量争抢。

在古代,一个可以被生命个体自由携带的东西,再宝物,能宝物到哪里去呢?除非,《藏海传》离开现实叙事,搞旁门左道那一套。而一旦离开现实叙事,搞旁门左道,那这部电视剧就面对着宣扬封建迷信的问题了。这是让老编我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希望《藏海传》大结局的时候,宝物揭晓的时候,不是搞得封建迷信那一套。

基于这些认知,我感觉,《藏海传》给自己挖得最大的坑,其实就是男主角父亲带回来的这个宝物——所有剧情,阴谋算计,多方力量等等,都是围绕这个宝物展开的,可别到最后,这个宝物真交代出来之后,引发全部剧迷的嘲笑啊。这个核心叙事点,怎么看,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笑话。(文/马庆云)

来源:马庆云的光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