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孙娜:传承弘扬河北梆子是人生大课题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1 21:34 2

摘要:5月21日晚,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晚会在上海举行,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级演员孙娜凭借《河北梆子折子戏专场》脱颖而出,成功摘得梅花奖。深耕戏曲舞台二十余载,孙娜感慨道,“河北梆子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的血液里,每一部戏每一个角色

5月21日晚,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晚会在上海举行,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级演员孙娜凭借《河北梆子折子戏专场》脱颖而出,成功摘得梅花奖。深耕戏曲舞台二十余载,孙娜感慨道,“河北梆子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的血液里,每一部戏每一个角色,都是我与世界,我与自己对话的方式,感恩生命让我遇见河北梆子,感恩河北梆子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

孙娜

感激感恩 “非常幸运能获奖”

“感激、感恩,我真的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得知自己获奖后,孙娜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老师和评委老师们把这次机会给了我。作为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是每一位戏剧人的梦想。“在我很小的时候,十几岁在上省艺校(现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的时候,就在自己心里种下了这样一颗梦的种子,这么多年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孙娜笑言,虽然自己梦想能拿到梅花奖,但真的拿到这个奖,还有一点做梦的感觉。

5月9日,在上海上戏实验剧院的终评演出,孙娜还历历在目。当时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观众掌声如潮、叫好声此起彼伏。“刚开始还有点担心南方的观众不适应咱们北方剧种的这种高亢的唱腔,没有想到大家这么喜欢,艺术真的是没有地域的限制,只要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它是没有局限的。”孙娜感慨道,当时剧场观众和演员达成了高度默契,反响热烈,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河北梆子折子戏专场》演出现场

此次孙娜参与终评竞演的《河北梆子折子戏专场》,包括《打神告庙》《窦娥冤·法场》《孟姜女·寻夫》三折戏。她在《打神告庙》30分钟独角戏中,翻桌盘腿、下高软倒扑虎、水袖功、卧鱼等绝技一气呵成,将敫桂英从哀怨到癫狂的心理裂变层层递进,尤其是水袖翻飞与高亢激越的唱腔形成“声画共振”,惊艳全场。在《窦娥冤·法场》中,被缚双臂的孙娜以“无身段”表演挑战情感极值,声腔在抑扬顿挫间演绎出蒙冤者的悲愤。《孟姜女・寻夫》里,她前半段以戏曲程式化舞蹈模拟跋山涉水的艰辛,后半段以丰富的唱腔将绝望与深情层层递进,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孙娜以其饱满的情感维度,娴熟的四功五法,以及浸润在骨髓里、流淌在血液中对艺术的执着之情,揪住观众的心,撼动观众的情,悲催观众的泪。”“孙娜的表演,让人们看到传统戏曲的魅力,既在于代代相传的程式技巧,更在于演员通过个人理解赋予角色的独特生命力。”演出结束后,不少戏迷在网上发出自己的感言,对于孙娜给予高度评价。

没有技巧 就是一个字练

对于参与终评这三折戏的选择,孙娜坦言,河北梆子剧种最大的特点在于高亢、激昂、苍凉和悲悯,诠释悲剧是河北梆子剧种的优势。选择这三出戏是专门设计的,他们虽然都是一个行当闺门旦,但要求唱念作舞综合能力非常强。

《打神告庙》剧照

孙娜在表演中十分注重人物情感层次的细腻呈现与程式技巧的融合,将三位悲剧人物演绎出不同的悲剧色彩。她说,三折戏在形式上各有侧重,《打神告庙》中要展现演员的四功五法,最出挑的就是水袖功,还有下桌、跪搓这些软毯功,技巧性比较强。《窦娥冤·法场》中,她的双手被缚在身后,没有多余的身段动作、技术技巧来辅助诠释人物,主要靠的是念白、唱功,还有面部表情。《孟姜女·寻夫》则巧妙地加入一些程式技巧来展现孟姜女行路上的坚韧与艰辛,在随后听闻噩耗时又用念白和唱腔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悲恸与毅然。

为了此次“争梅”,孙娜一年多来一直在排练,从体力、心力上都是极大的考验,特别是里面有不少高难度动作,比如在下腰的同时耍水袖花。“没有特殊的方法,就是一个字‘练’,练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练到有把握为止。”孙娜说。

虽然为了这次演出做足了充分准备,但终评前一天的插曲,让孙娜有点担忧。“参加评比之前,一直在为这个折子戏高强度排练,我膝盖的旧伤复发了,特别是前一天影响到动作的精准度。还有自己的水袖用得时间长了,布料变得有点软,再加上8号那天上海下了一天的雨,有潮气,又松软又沉重,有点打不开。如果临时换新水袖,需要至少三五天的适应期,所以内心特别着急。”孙娜说,好在第二天就雨过天晴了,水袖没有长时间浸染潮气,她的膝盖在前一天紧急吃药、贴膏药,卧床休息的情况下,有了充分的缓冲时间。那天晚上终评演出非常顺利,她终于松了一口气。

《窦娥冤·法场》剧照

当晚,谢幕时,孙娜不仅向观众鞠躬,也转身向台上的演职人员深深鞠上一躬,“比赛前大家都对我照顾有加,当天更是在领导、老师、同事,甚至我的师妹等人的帮助下,我们整个团队上下一心,所有力量往一股劲上使,拧成一股绳,那种气场让我特别受鼓舞,给我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在台上我感觉特别自信,心态也特别平和,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参赛任务。”孙娜说,台上的演职人员代表的是台前台后所有的领导、老师、同事,“其实我向大家行礼的时候,我的眼泪已经出来了,就是由心而发地感谢大家。”

25年坚守 舞台角色加大了生命的宽度

梅花奖的荣光,映照的是孙娜25年从艺之路的坚守。1986年出生的她,机缘巧合下与戏曲结缘。2000年,她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现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闺门旦的温婉与刀马旦的英气在她身上兼收并蓄,并且练功刻苦,老师为孙娜制定了闺门旦、刀马旦两个行当双跨的尖子生培养计划,从而铸就了孙娜文武并重的发展方向。她于2006年底进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2015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河北梆子本科班,2020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家培养班,两次进修让她在深研河北梆子精髓的同时,汲取京昆养分,为她的表演注入更丰沛的艺术张力。

她始终践行“戏比天大”的古训,每日晨功必练水袖、腰腿,竞演前数月闭关打磨细节。孙娜曾在一次戏曲合成排练中,眼睛受伤,但她坚持排练完才去医院。“当时是排练《天竺传奇》进入后期合成阶段,所有的乐队、演员、舞美都集中起来排练。我受伤的时候才排练到一半,后面还有一个小时的戏,不能因为我让所有的人都白来了。”孙娜说,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受多大的伤都能够坚持下来,因为戏大于天。

《孟姜女·寻夫》剧照

虽然戏剧演员会经历很多的挣扎和伤痛,但她也乐在其中。“我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候,是我在舞台上饰演各个不同朝代、不同命运角色的时候,我的生命的宽度加大了,我不仅拥有孙娜一个人的命运,也体验了各种人的命运。”孙娜说,自己在舞台上尽情投入,不仅是为观众奉献演出,自己在舞台上也十分享受这种人物的状态,当观众情不自禁拍手叫好的时候,演员和观众的心灵达成了高度的默契,那个时候也是最幸福、最开心的时刻。

传承弘扬河北梆子是人生大课题

5月21日晚,孙娜在上海捧回了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奖杯。这也是河北省戏曲演员连续两届获此项殊荣,孙娜也成为河北省第35朵“梅花”。

“获得梅花奖是对于我们演员的最高鼓励和认可。但它不是终点,而是另外一个新的开始,”孙娜说,后面的路或许比之前攀爬这座艺术高峰的路会更加的难走,因为对自己的要求更加高了,对自己的艺术表现也更加严谨。

孙娜(左一)参加颁奖晚会走红毯。马会波摄

作为一名河北梆子演员,孙娜也始终把河北梆子的传承和发扬的责任使命谨记于心,“传承之路我一定还要坚持下去,向更多的老师、前辈、老艺术家去学习我们梆子更传统、更精髓的内容,然后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创新,结合自身特点以及时代和观众的需求,一点点地去探索,将河北梆子的经典元素与新时代的观众审美相结合,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戏曲语言,为河北梆子的传承与发扬贡献一份力量,让这个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这对我来讲是人生的大课题”。

“25年的从艺时光,河北梆子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的血液里,每一部戏每一个角色,都是我与世界,我与自己对话的方式,感恩生命让我遇见河北梆子,感恩河北梆子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对于自己25年的从艺经历,她深深感慨道,作为一名演员唯有用多几场演出,演观众爱看的戏,回报自己深深爱着的河北梆子。

据悉,孙娜领奖归来,还将在石家庄举办惠民公益演出,向家乡父老汇报。

来源: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