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午刷抖音的时候,得知朱媛媛离世的消息,我的心猛地一沉。再次到一些官方媒体确认,确实,朱媛媛离世。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压抑、痛苦,窗外的阳光正是灿烂,可我的世界却瞬间黯淡了几分。
再见,媛媛
再见,那些温暖的光影
中午刷抖音的时候,得知朱媛媛离世的消息,我的心猛地一沉。再次到一些官方媒体确认,确实,朱媛媛离世。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压抑、痛苦,窗外的阳光正是灿烂,可我的世界却瞬间黯淡了几分。
最早知道朱媛媛源于《张大民》(简称)。2002年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已红遍大街小巷,这部改编自刘恒同名小说的作品,经常文学课上被剖析,现实主义佳作、烟火气的笔触,将普通人在生活“水火”中奋力生存的模样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锅炉所暗含的“水深火热”,让人久久难忘。张大民一家的命运,早在锅炉爆炸的轰鸣声中就被改写。张大民父亲,那个在暖瓶厂勤恳工作的锅炉工,被突如其来的爆炸吞噬,滚烫的锅炉水将他的头颅毁得面目全非。这场灾难让年仅12岁的张大民被迫扛起家庭重担,五口人挤在16平米的陋室,在穷困与窘迫里挣扎求生。而朱媛媛饰演的李云芳,正是这水深火热生活里最坚实的光。记忆深刻的是她和大民在新搭成的有一棵树的小屋子里的场景。“口”里有人为“囚”,“口”里有木为“困”,而那间小屋子,就方方的,像一个“口”,暗示并真实展示了他们的困境。
她的一颦一笑,都带着被生活捶打过的坚韧,当李云芳为了房子、票子和张大民拌嘴,当她在窘迫中依然撑起这个家,我感觉刘恒文字里那些鲜活的生命力,被朱媛媛用表演一寸寸点亮。最早是不习惯以为如此漂亮的演员嘴下那颗痣的,好像白璧微瑕。可是,看完她的演绎后,才觉那颗嘴唇左下方的痣反而缺了不可,在烟熏火燎的日子里,反而成了独特的勋章。
后来熟悉朱媛媛是在《家有九凤》。“九凤”有噱头的嫌疑,其中几个的演绎也并不出彩,完全示编剧有意为之,“斧凿”印记严重。而朱媛媛却出彩地将七凤的清高与倔强揉进时代的浪潮里。中文系的课堂上,常探讨人物形象的塑造,她用表演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她的眼神、她的台词,都像精心雕琢的文学语言,把七凤的挣扎与坚守诠释得淋漓尽致。她让我明白,好的表演和经典文学一样,不是长得好看、不是动作浮夸,而是在深刻理解角色后都能用最简单真实的动作直击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更熟悉朱媛媛是后来,一部又一部的经典……就像作家刘震云、余杰,我在大学对几名作家和演员格外偏爱。
最早不知道她和辛柏青,后来才知道。而朱媛媛与辛柏青从校园到婚纱的爱情,更是一段令人动容的佳话。1993年在中央戏剧学院相遇,2006年,他们步入婚姻殿堂,没有华丽的婚纱照,没有盛大的婚礼,一句“相爱已是足够”,道尽了他们对彼此的深情。两人在娱乐圈携手前行,却始终保持低调,远离炒作。2008年,《潜伏》剧组原定由他们出演男女主角,可朱媛媛因怀孕身体不适,辛柏青毫不犹豫地推掉邀约,全程陪伴在她身边。这样的爱情,纯粹而坚定,在充满诱惑的娱乐圈里,宛如一股清流。他们相互扶持,一起走过风风雨雨,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在电影、电视剧的“审美”中,“刻意小白脸”的美化塑造和刻意的多样化扮丑走向两个极端,表演陷入“弱智化”与不真诚的泥沼。但是,我几乎没有看到朱媛媛放弃对角色深度挖掘,仅以表面的光鲜取悦观众,她的表演始终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角色更贴近生活本真,引发观众的共鸣。用全身心投入的真诚诠释,对当前“弱智化”表演的无声反抗。
据说朱媛媛不仅有着出色的演技,在生活中,她的人品更是备受称赞。听说她在片场总是非常随和,对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十分尊重,拍戏时再苦再累也从不抱怨。她就像我们身边亲切的大姐姐,没有一点明星的架子。
中午看到新闻上说:辛柏青发布妻子朱媛媛去世讣告,“媛媛于2025年5月17日上午11点39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与癌症抗争的近五年时间里她并没有悲观消沉,依然坚定、自信地面对困难。”突然难过了好久。
不是熟人、也不是追星。我的青春印记里有她的作品相伴,就如当年的NOKIA平板、107路公交车、厚朴超市、彻夜观看的世界杯、带着咳嗽声的QQ上线……,渐行渐远,却也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而且恰巧,她的演绎让中文系人独有的对人生、对生活的敏锐感觉重合,看了故事,走进了不一样的人生,丰富了对世界的感知。
如今,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生命的无常让人猝不及防,曾经那些和室友们一起为她的角色欢笑、流泪的夜晚,仿佛还在眼前。可她却已化作夜空中的一颗星,虽然离去,但她留下的作品,以及她和辛柏青之间温暖的爱情故事,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在这无常的人生里,感谢她,用表演和爱,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温暖与力量。
作者简介:
郑浩克,男,80后,文学学士,爱好写作,现供职于政法部门。
来源:一画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