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骑兵暴打100个步兵?哪部影视剧复原骑射战术最靠谱?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21 12:32 1

摘要:《擅长逃跑的殿下》用惊艳的作画和可爱的男主,给大家带来了一点点日式历史人物题材二创的震撼。历史人物题材二创不新鲜,画女硬说男也不新鲜,毕竟更狠的活儿日本动画也不是没整过。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擅长逃跑的殿下》用惊艳的作画和可爱的男主,给大家带来了一点点日式历史人物题材二创的震撼。历史人物题材二创不新鲜,画女硬说男也不新鲜,毕竟更狠的活儿日本动画也不是没整过。

当然,对于冷研来说,最有趣的部分,还是那场骑射比赛。今天就蹭一波动画的热度,和大家聊聊影视文艺作品中的骑射。

自古以来,骑射技术就非常高大上,在战争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是精锐骑兵的象征。以骑射留名青史的部队并不少,可要是说骑射单挑,那还得是日本武士。咱们在《日本武士》那个系列就聊过,日本武士流行的一骑讨,主要就是骑兵的弓箭对射。

《擅长逃跑的殿下》中的这场比赛,有趣就有趣在相对真实。

比起其他动画各种飞冲爆的大招,动画中小笠原贞宗的杀招对于动画来说就有些过度朴实了——骑马绕到男主北条时行的右侧。但也正是这么一个朴实到甚至有点莫名其妙的招数,却让男主无力招架。

而这,其实相当写实。

经常和游牧骑射手对线的观众都知道,除了那些能左右开弓的大神和左撇子,绝大多数人都是左手左手搭弓右手拉箭的。这个射箭姿势,向左侧射箭没问题,但想向右侧射箭,那腰大概得拧成麻花。因此,右后方,实际上是骑射的射击死角。在动画中宛如真人弓箭CS般只能用弓箭的比赛规则下,以动画男主的射术和骑术水平,被这招摁在地上摩擦那是半点毛病都没有。

而在古代战争中,这种战术也是真实存在的。

习惯使用弓箭的亚洲骑兵们,在追击战或是对敌方进行穿插包围时,就会利用敌人右后方的射击盲点发起进攻。一般的操作是派出小部队从敌人的右后方进行迂回包抄,对撤退中的敌方骑兵进一步压制,将对方阵型彻底打散。

不过,想要一招鲜吃遍天显然是不可能的。骑射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技艺,古代骑兵早就研究出了应对的战术。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左右开弓,直接抹除射击死角。但难度很高,左右开弓的含金量是足以写进史书的,不能视为常规手段。

比如三国里的著名反派董卓,年轻的时候就能左右开弓,“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

所以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骑射手们迅速左转,将追击变为和敌人对射,二是向右进行反向迂回,使用马刀、长矛等近战武器消灭位于右后方的迂回骑兵。

这两种方法说起来简单,但骑兵胯下的可不是摩托,而是活生生的战马。在混乱的战场上,以躲避箭矢的趴伏姿态操纵战马完成动作,对骑术的要求完全是地狱级别。

因此,《武备要略》中的话非常直白:“练马乃兵家之急务,临阵可以寄死生也。”

想做骑兵,那就必须练好骑术。

《平番得胜图》中明军的侧翼迂回和敌方的反冲锋)

动画中,男主北条的破局手段显然不是常规方法,而是……嗯……马上杂耍……

这就有一种“我的画风在你之上”的既视感。杂耍确实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骑兵毕竟是速度很快的高机动作战单元,在马背上玩杂耍不仅难度极高,风险也非常大。男主的动作看着很帅,但其实和玩命没什么区别。再说了,骑术水平都能在马背上玩杂耍了,为啥不好好练练常规的战术动作呢……

男主前边表现的骑术水平也很一般啊……

只能说,剧情需要。

真实的战场,是刀头舔血,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即便不玩杂耍,每一次冲锋也都是在拼命。

需要古代骑射手们一边考验骑术一边氪命的不仅仅只有骑兵间的搏杀,骑兵打步兵,同样需要高超的骑术才能玩得转。影视作品中,往往把演绎成一伙人骑着马乌泱泱的猪突猛进,但实际上,即便是人马皆配备甲胄的具装骑兵,直接冲阵也是非常少见的。

不过,也确实有那么一部作品,较好的还原了古代骑射手们攻击步兵的战术。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是嫪毐……啊不,是《大秦赋》。

《大秦赋》中的赵国骑兵,虽然还是有穿越的马镫,但他们使用的骑射战术,其实有不少地方可圈可点。

在赵国骑兵追击秦国公子异人,与秦军步兵小分队遭遇的剧情中,赵国骑射手们并不直接冲击秦国的步兵方阵,而是冲到他们面前就左右分离迂回,侧身用弓箭进行射击,这就是经典的回旋战术。

这种打法并不和步兵硬碰硬,避免了肉搏战的死伤,同时在骑射手们回旋奔走的同时,能形成稳定的射击火线。

除此之外,导演还注意到了有效杀伤距离的问题。

在俄罗斯电影《维京:王者之战》中,虽然也复原出了佩切涅格人的回旋骑射,但是里面佩切涅格人超长的射击距离,已经破坏了骑射这一战术的战术逻辑。

如果骑射手射程有辣么远,甚至比步兵更远,那么立定射击才是最好的选择,不仅能提高射速,还能大大节省人和战马的体力,对士兵骑术的要求更是会大大降低。

骑射手之所以不得不一边冲锋一边射箭,就是因为射程不够远,立定射击打不过步兵,反而会削弱自己的优势。

在《大秦赋》中,就表现出了骑兵弓箭射程有限的问题,赵国骑射手们需要在距离步兵不远的地方进行快速射击。而这种短距离不仅给步兵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能让骑射手们可以在更加精准的射中目标。

但是这种射击战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冲得太近了。

骑射手如果不能及时调整马速,马匹有可能因为前方的盾牌和长矛受惊,而将背上的骑手掀倒落马。

如果骑射手骑术再差一点,也有可能直接装进步兵阵中,变成一次自杀式神风突击。这个情况在《佣兵传奇》中就有表现,毕竟手枪也是骑射嘛!

所以,古代战争中应对骑兵最好的手段其实并不是长矛方阵,而是远程攻击。

游戏中天克骑兵的长矛手面对骑兵其实很无奈,骑射手不冲阵,长矛就是摆设,还会因为没有盾牌防护被弓箭一通胖揍。而长矛手一但尝试反击,就很容易造成阵型混乱,进而产生更大伤亡,甚至被抓住机会一波击溃。

反观远程武器,无论是弓、弩、标枪甚至是投石,步兵都可以依靠站立射击的精度优势,压制快速奔驰的骑射手。只要数量够多,就能用高密度的火力投放驱散靠近的骑射手,打乱敌方回旋的行动节奏。

P3 骑兵冲锋

《大秦赋》虽然演绎出了骑射手的回旋战术,但仍然有着很多让人一脸懵逼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集中在选择战术和变化阵型的原因上。

一开始,赵国骑兵结成两个回旋阵射箭,这一战术大概可以理解为:秦国步兵由于地处峡谷,不方便迂回包围,于是通过骑射对秦军两翼进行压制,从而迫使秦国步兵阵型变形甚至崩溃。

但问题是,赵国骑兵仅进行了一轮回旋,在秦军步兵没有出现明显溃乱的情况下,赵军便集合重骑兵准备进行冲锋,同时秦军也将军阵变为多个小阵……

怎么说呢,强行解释也不是不行。

赵军将领发现秦军数量有限,只要骑兵发起冲击,莽一波,就有可能撕碎敌人,结束战斗,所以直接梭哈。

而秦军兵少,分成小阵可以避免赵军骑兵击溃侧翼完成迂回包围,牺牲前方几个小阵,也能抵消赵国骑兵的全速冲锋带来的冲击力,进而将骑兵们拖入和后续步兵们的肉搏战。

但问题是,这并不是最优解,甚至算不上常规的应对方法。

赵国骑兵既然是有相当数量的重骑兵,那么完全可以在骑射手进行压制的同时,让重骑兵在骑射手的掩护下直接对秦军侧翼进行冲锋。突破后迅速回军,前后夹击覆灭这支秦军小队。

这不仅仅是古代很普通的骑兵战术,影视作品中同样演绎过这种打法。在赵薇主演的《花木兰》中,骑射手们通过弓箭压制,迫使北魏步兵不得不组成盾阵抵御弓箭,其他骑兵趁机发动冲锋。这部电影可绝对算不上什么特别优秀的作品,它同样槽点满满,和我们吹过的《宋景诗》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而比起赵国骑兵,秦军的操作就更迷惑了。

秦军步兵里明明有不少弩手,为啥不射箭呢?

将弩手放在前排,利用弩手尽可能杀伤赵国骑兵,完全可以对敌人造成威慑,迫使敌人停滞,削减骑兵的冲击力,这可比牺牲小阵步兵要来的更加有效。

唉,有种鸳鸯阵里明明有长矛,但长矛就是强行摸鱼的既视感。

当然,在影视文艺作品还原骑射作战,是非常难的。

骑射本身技术门槛就很高,骑射作战又需要相当广阔的空间,这些对剧组的财力及调度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是巨大的挑战。即便是动画,画出真实的骑射作战同样是对从分镜到原画的巨大挑战。

即便如此,还是有从业者敢做骑射,努力为观众演绎精彩的骑射手作战,对骑射战术的还原也来越考究。我相信,终有一天,人类的影视文艺产业会在有志之士的推动下不断进步,最终孕育出挑不出刺来的,骑射作战。

文献参考:

《武备要略》

《卫公兵法》

《武经总要》

来源:冷兵器研究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