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素人姜尘的一篇长文将刚凭《狂飙》爆红的张颂文推上风口浪尖,各种指控让这位实力派演员的公众形象瞬间崩塌。
文 | 卿羽飞
编辑 | 卿羽飞
娱乐圈的事情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会掀起惊涛骇浪。
2024年12月,素人姜尘的一篇长文将刚凭《狂飙》爆红的张颂文推上风口浪尖,各种指控让这位实力派演员的公众形象瞬间崩塌。
半年以后,好不容易这件事快过去了,姜尘却又开始以黄杨甜甜的天价耳环事件为导火索,把将战火蔓延至张静初、赵丽颖这些女星身上。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24年12月30日,退出娱乐圈多年的姜尘突然在社交平台爆料。
说2003到2005年参加某表演培训班的时候,遭遇广东籍有北漂经历,还有一个香港经纪人的张姓导师欺骗情感,还对她动过手。
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是文中的细节迅速让网友锁定张颂文。
姜尘的这些控诉发出来以后,网友翻出2010年姜尘微博中对师傅的亲密称呼,还有张颂文自己讲过的一段早年拮据生活的采访片段。
当有人留言问她是不是张颂文老师的时候,她没有具体回答,只是说不是文生,让广大网友无限遐想,似乎已经确定了就是张颂文。
随后各种有关张颂文的爆料都出来了,什么耍大牌,拍戏时不经同意就自作主张加戏,说什么的都有。
尽管当事人一直都没有出来回应,但是相关话题当时也有很多的阅读量,据说直接导致张颂文商业代言少了好几个。
让人没想到的是,本来大家已经接受了姜尘受害者的身份,但是2025年4月的天价耳环事件,让大家对她又有了新的看法,甚至怀疑她之前的种种是不是为了流量。
当四个字的女星黄杨钿甜因为戴了一个百万耳环遭到公众质疑的时候,姜尘先是以国人仇富的心理发文。
随后又把张静初9年沉寂、赵丽颖过往的争议这些事打包归因为公众嫉妒。
黄杨甜甜这件事还没有调查清楚呢,她就认为大家是嫉妒,还连带着说了大家喜欢赵丽颖是因为她的出身不好,把复杂的行业环境说成是大众的心理问题,真的是偷换概念。
就是因为姜尘的这些言论,她的账号粉丝量在这两次事件中突然暴增,从最开始的几万飙升到上百万。
你说她的各种言论和流量没有关系的可能大不大。
姜尘在天价耳环事件里还把张静初被造黄谣9年未拍戏也说成了是公众嫉妒,却刻意忽略了这位女演员长达十余年的维权抗争。
2003年,张静初因为和导演顾长卫合作《孔雀》被传绯闻,甚至传出蒋雯丽片场掌掴的谣言。
尽管剧组后来澄清说是为了宣传炒作,但是谣言已经删除不掉。
2006年,张静初在《立春》中的镜头被全部删除,2007年和导演章家瑞合作又被传恋情,2013年与陆川的绯闻更让她陷入导演收割机的污名。
然而,到了2023年,张静初终于通过法律手段为自己正名,法院判决造谣者赔偿3万元,并强制其发布致歉声明。
在胜诉后的视频中,她哽咽表示:黄谣不会清者自清,只会愈演愈烈。
然而即便手里有判决书,还是有网友质疑她草根出身,不择手段,这种社会性死亡的阴影,这也成为了姜尘口中的公众嫉妒。
和张静初的绯闻隐忍不一样的是,赵丽颖2013年凭借《陆贞传奇》刚出名的时候,她因为农村出身,学历低遭全网的攻击,甚至被P图侮辱。
姜尘在天价耳环事件中说网友只喜欢看惨,把赵丽颖现在的成功归因为家境贫寒,却刻意回避赵丽颖从龙套演员到顶流的十年努力。
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姜尘把赵丽颖和刘浩存并列,说刘浩存因为承认自己优秀遭网暴,这种比较让赵丽颖的粉丝也不淡定了。
可是王诗龄家也很有钱,大家怎么没有仇富她呢,姜尘这话显然站不住脚。
事实上,刘浩存因为资源咖地的争议和家庭负面新闻才引发的舆论风暴,和赵丽颖因为出身和作品引发的争议本来就不一样。
姜尘的打包归因,只能说她很知道精准的调动大家的情绪,先用明星八卦转移矛盾,把复杂的社会争议说成嫉和仇富,不知道是真性情还是为了流量。
大家对于黄杨钿甜这件事,不是仇富,而是仇富来路不明的钱,因为事关救灾的钱,大家不免有些担心,姜尘的说法肯定也引来大家的不满。
娱乐圈据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网民人均每天接触娱乐资讯的时间查不到快两个小时,这么多的信息中,真相往往被流量包裹着。
姜尘的爆料模式就真的很典型,用模糊的描述引发联想,以受害者的身份占据道德高地,再通过商业变现完成流量的收割。
她2025年1月曝光的和投资人李子锋的聊天记录,虽然被对方指控恶意剪辑,但是已经成功把《日挂中天》剧组拖入大家的争议里。
张颂文的沉默也让人不太理解。
面对扔信门,税务问题这些争议,他一直都没有公开回应,只是通过作品和公益行动默默的重塑形象。
2025年4月,他出任外交官电影季国际形象大使,并官宣新片《法迷藏》《谷雨》等作品,用实际行动证明职业生命力。
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既是对网络暴力的无声抗争,也让大家看到了娱乐圈新的处理争议的方式。
当姜尘的直播间涌入上百万的流量时,张静初还在等待造谣者的道歉,而赵丽颖的粉丝还在为偶像澄清不实传闻,张颂文已经开始自己事业的新篇章。
真相或许会被时间模糊,但是勇气会永远清晰。
在现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吃瓜的狂欢,更是对真相的敬畏、对弱者的共情,以及对复杂人性的包容。
当潮水退去,留在沙滩上的,应当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良知与理性。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卿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