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S妈的社交账号又被网友攻陷了。起因是某网友连珠炮般质问:"为什么不提告葛斯齐?为什么不敢强硬战斗?"没想到向来以"佛系"形象示人的S妈,这次竟用一句"我没有要抬举一个鲁蛇"直接引爆热搜。这句话里藏着的十年委屈,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你们家是不是偷了大S的珠宝?"
"女儿被欺负三年为什么不站出来?"
"现在知道装可怜了?"
最近S妈的社交账号又被网友攻陷了。起因是某网友连珠炮般质问:"为什么不提告葛斯齐?为什么不敢强硬战斗?"没想到向来以"佛系"形象示人的S妈,这次竟用一句"我没有要抬举一个鲁蛇"直接引爆热搜。这句话里藏着的十年委屈,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葛斯齐早年爆料截图
网友留言截图
事情要回溯到2021年,当时知名狗仔葛斯齐突然在直播中爆料,称掌握"某女星家族私吞珠宝"的证据。虽然没直接点名,但网友立刻联想到大S与汪小菲离婚时闹得沸沸扬扬的"天价婚戒失踪案"。当时就有传言称,那枚价值200万的卡地亚钻戒"疑似被S家扣留"。
"葛斯齐每次开直播,评论区就有人@我女儿。"S妈在私下聚会时曾向友人诉苦,"说什么'小偷家族',连我买菜都被路人指指点点。"但令人不解的是,面对如此严重的指控,S家始终没有采取法律手段。
直到这次网友直接挑衅,S妈才首度回应:"平心静气、呼⋯"这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被心理专家解读为"长期压抑后的疲惫释放"。而"不抬举鲁蛇"的说法,更被粉丝盛赞是"教科书级的高情商反击"。
S妈十年形象对比图
细数S妈遭遇的网暴史,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网络暴力进化史":
2013年
因在节目展示爱马仕收藏,被骂"炫富婆婆"
2016年
大S生子时晒病房照,遭批"把女儿当摇钱树"
2020年
汪小菲酒醉发文"台北家里值钱东西都不见了",S妈账号瞬间涌入5万条恶评
2022年
张兰直播暗示"有人偷拿餐具",网友立刻制作"S妈盗窃合辑"短视频
"最夸张的时候,我连手机都不敢看。"S妈曾在采访中红着眼眶说。有知情人透露,她因此患上轻度抑郁症,需要定期接受心理治疗。
但比恶评更可怕的是"网络记忆"。每当有明星家庭爆发财务纠纷,#S家珠宝疑云#就会被重新顶上热搜。心理学教授李明分析:"这种持续性的负面联想,会造成比单次事件更深的心理创伤。"
律师访谈片段
面对"为何不起诉"的灵魂拷问,知名娱乐法律师陈正豪点出关键:
举证困难
"珠宝归属涉及婚姻财产分割,除非有明确购买凭证,否则很难界定所有权。"
诉讼成本
"这类案件审理往往超过两年,期间要不断应对媒体,对素人来说是巨大折磨。"
反效果风险
"提告可能让舆论更加沸腾,参考汪小菲诉大S案,最终演变成互相揭丑的闹剧。"
这或许解释了S妈"冷处理"的智慧。就像她说的:"与其纠缠烂人烂事,不如多陪陪外孙。"但这份隐忍,却被部分网友解读为"心虚"。
网络暴力数据统计图
"每天收到几十条辱骂是什么体验?"心理咨询师林婉仪打了个比方:"就像被纸割伤,单次不致命,但无数小伤口会让人慢性失血。"
78%
的网络暴力受害者会出现睡眠障碍
61%
的人选择沉默是因"害怕招致更多攻击"
6个月
持续网暴超过可能引发PTSD症状
这恰好印证了S妈那句"被网暴10年再强的身心灵都受不了"。令人唏嘘的是,在她晒出医院诊断书时,仍有网友嘲讽:"又开始卖惨了?"
网友评论分析词云图
仔细看那些质问S妈的留言,会发现个诡异现象:越激烈的言论,点赞数越高。比如:
"敢做不敢当!"
点赞2.3万
"这时候装什么圣母?"
点赞1.8万
"不起诉就是默认!"
点赞1.5万
社会观察家吴桐指出:"人们总觉得自己在'主持公道',其实是在享受审判快感。"这种集体正义感最容易演变为暴力,就像S妈委婉提醒的:"大家多说好话。"
但是她自己现在作妖又是给谁看呢?大S都已经走了,也放下了她这个当妈还搞那么多事干嘛。
情绪断舍离
"看到恶评就划走,就像丢掉过期食品。"
——2020年采访
"我女儿们每天轮流打电话,外孙会画爱心贴满我的冰箱。"
——2022年母亲节特辑
寻找更高价值
"现在专注经营素食餐厅,顾客说吃得健康就是我的成就感。"
——2023年创业访谈
这种"柔道式应对"或许不够痛快,但正如她说的:"我要活得比他们精彩,就是最好的报复。"
小编辣评: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多"不抬举鲁蛇"的勇气
当键盘侠们等着看S妈暴怒失态时,她轻飘飘一句"不抬举鲁蛇"反而让施暴者像个笑话。这让我想起《甄嬛传》里的名言:"与其心生敬佩,不如自己就成为那样的人。"
S妈用十年时间证明:真正的强者不是打赢每场嘴仗,而是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战场。下次想对别人指手画脚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我是在追求正义,还是享受审判的快感?
互动话题
如果你遭遇长达十年的网络暴力,会选择反击还是沉默?欢迎在评论区理性讨论~
来源:侃侃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