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当一部分是转转二手手机回收、二手车这类抖音大路货广告,这样的广告,抖音上几万粉的小网红都能接到,并且大概率这还是分佣的。
隋坡老师最近和前MCN之间的瓜,各位观众吃了个热闹。
有人问,网上说隋坡老师一条商单的提成才500,这个MCN公司怎么这么坏?
其实答案很简单,这家公司能力不行。因为能力不行,但是又想赚钱,所以只能靠坏。
什么能力不行?商业化变现的能力不行。
我们看一下这个MCN公司的结构,真正赚钱的大号只有两个:隋卞做和隋卞一探。
看到没,整个公司几乎就是逮着隋坡老师在这猛薅羊毛。
真的就应了那句话:坚持在业务一线的就两人。
然后我们再看一下广告的构成。
相当一部分是转转二手手机回收、二手车这类抖音大路货广告,这样的广告,抖音上几万粉的小网红都能接到,并且大概率这还是分佣的。
比如去年7月这条游戏广告,一看就是平台推广的,大大小小的网红批量做的广告。
按照运营的爆料来看,一条广子,分成才给隋老师500,看起来非常令人发指,但是MCN拿到的,也不多。
为数不多的很多广告投放还是一些不怎么出名的公司投的。
图片和内容无关
比如有一期和鲁菜大师在文升园拍的,我没记错这期视频的广告是一个几乎没怎么听过的牌子的酒。算是勉强和隋坡老师的厨师身份相关。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这个MCN在商业变现上非常乏力,没有什么资源,所以接不到什么高品质的广告,只能跟最低端的网红抢这种分佣广子,走多快好省的路线。
按理说隋坡老师这种业内身份,加上账号的粉丝量,不管是各类食材还是厨房用品,找相关行业的企业去谈广告应该是没什么太大的压力的。
像隋老师的粉丝,相当一部分是对生活品质有点追求的,人家真的爱做菜,老师推荐个什么肉、鱼、菜啥的,粉丝可能是真的买,尤其是如果隋老师可以教怎么做的话。但是你给我推送这么大路货这种low的广告,我连点都不会点进去看。
那么变现乏力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无非两条路,开源和节流。
开源的路子其实有两条,一条是拓宽商务渠道找更大的品牌去接高品质的广告,以隋老师的粉丝量和背景理论上不难。另一种就是搞自有品牌的产品,但是很显然这个路子这家MCN做不了。
开源不行,那就节流呗。
MCN之所以叫MCN,是因为旗下会有一堆矩阵号,只要有一两个成了爆款,赚大钱就比较容易了。但是能不能成为爆款号有时候看运气,所以MCN一般会养一堆粉丝量可能几千几万的小号,为的是什么呢?接不到大的广告的时候能用规模去接平台的分佣广告,靠走量挣钱。
一家MCN公司,商务、运营、文案、编导这些最基础的配置肯定要有,但是这些人肯定不可能为一个网红服务的。所以落实到网红个人,实际上可能就一个跟拍的摄影师。
从公司架构来说,商务运营这些属于指挥部,网红属于前面冲锋陷阵的。
而这家MCN的问题在哪?冲锋陷阵的就隋老师一个人的号。老板资源不行,孵化能力也不行,连那种几万粉丝的小网红号都没孵化出来。也就是说打辅助养团队的号几乎没有。
到最后就可着隋老师一个人在这猛薅,希望一个月能出30条视频。因为除了隋老师和小李,其他人的工作都是不饱和的。
所以这时候你就明白了为什么说团队空转,因为整个公司就没孵化出什么其他像样的号,一帮团队没了隋老师就没什么具体工作。没有隋老师出镜那么大概率连播放量的收益都挣不到。
而更加石锤这家公司商业变现能力差的证据是他们自己发的。
解读一下什么意思呢?隋老师家有个带卡拉OK的大院子,花了几十万装修,他们认为这几十万是他们帮隋老师挣到的。
并且反问为什么都说隋老师一条商单500元?但是却又拿不出证据证明一下隋老师一条商单的真实分成是多少。
隋老师和他们合作两三年,粉丝数几百万,他们拿出的金额是隋老师赚了几十万(隋老师要是拿了几百万他们肯定会写)。
几百万粉丝的网红,几百条视频的出产量,两三年才到手几十万,这放网红圈里,人家都得说一声真好“牛马”,好便宜。
而隋老师真正的主业收入应该是多少呢?
国家级厨师,师承名门(他师傅照片挂淮扬菜博物馆的),五星级酒店行政总厨,基本工资是几十万打底的,这还不算外出讲课、参加活动做评委以及帮其他酒店研发新菜等业余的收入。也就是说,隋老师愿意干,这种行业顶尖的大佬,年收入上七位数是不难的。
所以看完觉得可笑不?
在一个MCN两三年挣到的钱都不如自己一年的基本工资,说出去厨师界师兄弟怕是都要“笑话他”。
这种合同都能忍着干到合约期结束,真体面人。
所以我到现在都看不懂这个MCN 机构是怎么想的,要么证据石锤赶紧去法院打官司,把起诉书亮出来,好歹算光明磊落。要么搅浑水好歹也让大家看下隋师傅一个商单到底有多少分成。
不断搁这自爆的,真没见过。
这个操作,绝对是要上教科书的反面案例。
来源:柯南道尔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