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文仨名徒:一个沉迷做广告,一个单飞后淡出,一个名利双收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1-19 20:51 6

摘要:2004年春晚,对于侯耀文和他的三个徒弟来说,是个难以忘怀的夜晚。那年,侯耀文带领最得意的三个徒弟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全国观众目睹了这场罕见的同台演出。

2004年春晚,对于侯耀文和他的三个徒弟来说,是个难以忘怀的夜晚。那年,侯耀文带领最得意的三个徒弟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全国观众目睹了这场罕见的同台演出。

没有人预料到。那一晚竟然成为了他们命运的分水岭。

要讲这件事,得先从上世纪90年代的相声江湖说起。那时可不太平,小品这个"新物种"突然崛起,一下子就抢了相声的风头。

观众对小品的情景式表演非常喜爱,而传统相声被认为过于单调。由于这种现象,相声舞台上的座位变得越来越空。

"都改行吧!"这是当时圈内的普遍想法。许多相声演员为了生计,纷纷改行。但危机中往往藏着机遇,老一辈相声名家们看着萧条的行业,开始放宽收徒标准。

只要热爱相声,即使是没有底子的新人也有机会拜师学艺。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陈寒柏、奇志和郭德纲先后拜入侯耀文门下。他们仨都不是科班出身:陈寒柏30岁才开始学习相声,算是"高龄"学徒;奇志是汉语言专业的学生;郭德纲更是在经历婚姻失败和创业受挫之后才涉足相声行业。

但侯耀文却对徒弟的要求格外严格。练绕口令时,一天说下来,口都快说干了,还不能有半点马虎;动作不到位,也必须得反复练习,直到全身都被汗水湿透。

就这样,三个徒弟在师父的严教下,各自展现出了优秀的才能。

陈寒柏以其独特的东北性格,以及口才出色的表演风格,在《周末喜相逢》这个节目中迅速崭露头角,并成为广为人知的相声演员。

奇志和搭档大兵的组合,更是一年之内可以演出1500场,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相声组合。

虽然郭德纲开始起步的时间最晚,但是他的努力和钻研精神让他的师父侯耀文看起来非常欣赏。

谁都没有想到,在2004年春晚之后,原本一片大好的局面竟然急转直下。陈寒柏为了捞金,开始疯狂地接广告,代言之多让人瞠目;而奇志和他的搭档因为节目理念不合,最终选择了分道扬镳,之后便逐渐淡出了舞台;只有郭德纲在创立德云社之后,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

"一次洗肾胜过10次补肾"——这句由我们陈寒柏老师创作的广告语令人忍俊不禁,引得观众大笑。

他可是实至名归的"广告王"。

根据统计数据,在他接广告的巅峰时期,同期在电视上播放的广告中,仅他代言的广告就有30多个。他在整个生涯中共代言了77款产品,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他的相声作品。

这一操作无疑令人叹为观止。

你以为这就完了?那可太小看他的"业务能力"了。只见他站在农田边上,信誓旦旦地宣称手里的杀虫剂能让农民增产10亿元;坐在访谈节目里,摇身一变成了健康专家,为各种助眠药和康复仪大吹特吹;从油漆到蚊香,但凡能往包装盒上贴照片的产品,都能看到他的笑脸。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广告达人"最初竟是以零基础的状态拜师学艺的。直到30岁,在相声界被视为"高龄"的年纪,陈寒柏才成功拜入侯耀文门下。

那时的他,一点也看不出“广告王”的风采,只是个默默无闻地努力着的学徒。

侯耀文对待这个“大龄”徒弟毫无怠慢,从基本功开始,天天练习绕口令,说不顺就挨板子。一场训练下来,陈寒柏常常被汗水浸透,但他东北人特有的倔劲儿,让他坚持下来。

经过一点一滴的磨练,陈寒柏终于登上了《周末喜相逢》的舞台。你知道吗,这是当年千万家庭的"下饭节目"哦!之后他一炮而红,成为了央视3套的常驻嘉宾,并在2003年赢得了一个相声比赛的冠军。

但成名之后的陈寒柏,却变得有些忘乎所以,不再专注于相声,反而一味地接广告赚钱。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还公开认了干爹,完全无视了相声界的规矩。

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相声界的一些老前辈,比如刘文亨、常贵田等,都拜了干爹。甚至连只比他大8岁的石富宽、大4岁的师胜杰,也被他认作了干爹。

更绝的是,为了讨好他的干爹杨志刚,他竟然公然与师弟郭德纲反目,这一操作让整个娱乐圈都目瞪口呆。

最终的稻草是他一时口无遮拦,公然辱骂北京球队。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弹,不仅工作单位对他进行了开除处理,舆论也对他进行了猛烈抨击。

最终,他只能灰溜溜地发文道歉,以求得公众的谅解。

自那以后,这个曾经名声大噪的"广告王"就这样默默地消失在了公众的视线里。近日,有人在公园里偶遇了奇志,他年事已高,需要一位女子搀扶着才能散步。

时光回到90年代,奇志那会儿还是个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每天都在湖南的公园角落里跟搭档排练相声。就在那个时候,一个怯生生的男孩子凑了过来,表示想跟他学相声——这个男孩子,就是后来跟他一起打拼的大兵。

你说这缘分妙不妙啊?大兵每周都会准时去找奇志学艺,手里还总提着个录音机,把奇志的每句指导都录下来回去反复听。

虽然大兵后来拜了李金斗为师,但不可否认的是,奇志在他相声路上扮演了引路人的角色,他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两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大兵去了文工团,直到1995年大兵转业,这对组合才算正式形成。刚开始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在小歌厅表演,有时台下只有6位观众,甚至连歌厅老板都想赶他们走。

但是奇志和大兵却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他们开始在节目中加入长沙当地的生活元素,没想到这一招竟让观众越来越多,两人的名气也逐渐被打了出去。

就在这个时候,奇志有幸拜入了侯耀文的门下。在师父的大力提携下,他的演出邀请如同雪花般飞来。那个时候正好是相声行业的低谷时期,其他的相声演员一年仅有200场演出,而他却能接到1500场!1999年,这对搭档更是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还拿到了奖项,他们的事业正值巅峰时期。

好景不长,事业如日中天时,因对节目理念产生分歧,这对搭档首次分道扬镳。尽管后来为了演出需求短暂复合,但到了2003年,准备的节目落选,再次引发争执,这一次,就再也没有机会复合。

自此以后,曾经风靡一时的奇志逐渐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再次见到他时,他已经变成了一位需要人搀扶的老者。这不禁让人感慨:在相声这一行里,一个好搭档确实是太重要了。

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就像一对伴侣,缺了其中一个,难以前行。

现在要是想看德云社的演出,真是一票难求!

提及郭德纲遇见侯耀文的那时,正是他人生中最挫败的时光。他刚结束第一次婚姻,自己创办的小剧场经营不善,事业和生活都陷入了低谷。

就在这个时候,他经人介绍结识了他生命中的贵人——侯耀文。

有意思的是,侯耀文这在相声圈响当当的人物,并没有因自己的地位而轻视郭德纲。当听说了郭德纲的情况后,他立即表示愿意收他为徒。

这份知遇之恩让郭德纲深受感动。

侯耀文教徒弟的方法很有效,他从基础功开始,手把手教郭德纲深入研究相声的各种技巧。他不仅要求他们练,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表演风格。

可以说,这一点为郭德纲后来开创自己的流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郭德纲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并未被传统的框架束缚住,而是迎难而上。在相声面临电视、网络时代的挑战时,他开始思考如何在保持相声"根"的基础上,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他立即行动起来,拉上张文顺等人,创办了现在名声赫赫的德云社。这个名字如今已经成为圈内圈外的赞誉,然而在创业初期,他们同样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地找寻出路。

最神奇的是,郭德纲成功地扩大了相声的受众面。曾经相声只是老年人才喜欢的节目,然而现在德云社的相声却能让从青少年到中年人都能找到快乐。

有人说,郭德纲以一己之力将相声行业重新带活。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是有其道理的。从90年代观众寥寥无几的情况,到现在德云社场场爆满,其中的功劳还真得归功于郭德纲。

然而,提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何郭德纲能够走出这样的道路,而侯耀文的弟子中并无其他能够取得同样的成功?其实,答案很简单,郭德纲从未忘记相声艺术的根,他在创新的同时,始终坚守着传统的底线。

如今的德云社已经培养出了很多年轻的相声演员。这些新生代既保留了传统相声的功底,又充满了新时代的活力。将陈寒柏、奇志和郭德纲三人的不同选择进行对比,或许能让我们有所思考......

同样拜在侯耀文门下的三个徒弟,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回看往事,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每个人在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

陈寒柏选择了名利,接了77个广告代言,无非是想赚快钱。但他大概忘了,观众认可一个相声演员,看重的是活儿,而不是广告。

更别提那些"认干爹"的操作了,为了往上爬,连师门的脸面都不要了。最后呢?一句无心的爆粗,就把自己的前程给毁了。

奇志的故事的失败在于他固守己见太过于顽固。他和搭档大兵在节目理念上产生了分歧,但谁也不愿妥协,最后导致了两人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

多年过去,他从一年接1500场演出的红火到现在需要人搀扶在公园散步,这种落差实在是太大了。

回头再看郭德纲,他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既要坚守相声的传统,又要寻找创新的出路。创立德云社的时候,他承受了多少嘲讽和怀疑?但他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相声从老年人的消遣,变成了全民娱乐。

现在的相声江湖早已不是那个萧条的样子,商业化的浪潮中艺术的分寸如何把握,创新的路上如何守住传统的根基,这些问题是每个相声人都需要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必修课。

如果侯耀文在地下看到陈寒柏、奇志和郭德纲这三个徒弟的不同命运,会不会也觉得感慨万千?陈寒柏过于功利,失去了艺术的本心;奇志过于固执,断送了事业的前程;而郭德纲,可能是最符合侯耀文的教导和期望的。

说到底,相声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像是一面照妖镜。它照出的不仅仅是演员的功力,更是一个人的德行和胸襟。"名利双收"是真的,但前提是必须先把"艺"字练好,把"德"字守住。

来源:大爷讲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