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有名份的已经有名份了,不该有名份的也就不会有名份了,当然这里并不是否认杨议老师没有拜在侯宝林门下的能力,只是时光荏苒。先说侯家的葬礼,再说代拉的规矩。
杨议与侯耀华二位喧嚣了好久的拜师仪式成为了杨议的收徒仪式,两个人的双簧变成了一个人的独角戏,这怎是一个乱字可以解释的。
所谓的拜师仪式一开始,就是彻头彻尾的一场闹剧,之前也发文评价过结果——拜不成。侯宝林先生已经故去数十年了。
该有名份的已经有名份了,不该有名份的也就不会有名份了,当然这里并不是否认杨议老师没有拜在侯宝林门下的能力,只是时光荏苒。先说侯家的葬礼,再说代拉的规矩。
侯宝林去世之后,掌握话语权的不是大师兄贾振良,而是新的标杆人物马季,对待师兄弟的态度,马季就一句话:师胜杰之后都不算!一句话笃定了师胜杰关门弟子的位置,也将一些所谓的侯门弟子排除出去,更杜绝了以后代拉这种事的隐患。
代拉这种事,本身的可行性就不高,行业里代拉的案例一巴掌就数的过来,侯门的大师兄贾振良业已作古,这种事儿可没有兄终弟及的规矩,侯门的大师兄都没了,谁能来代拉呢?儿子替父亲代拉徒弟,开口就像是在闹着玩。
就与李文华被代拉入门做个比较:其一,按照少马爷的说法,他是来做个见证人,证明父亲马三立生前和李文华确实有过师徒之约,并不是李文华凭空想象突然起意;
再者看看是谁给组织的,姜昆就算是用私人身份组织这个拜师仪式,但背后也有官方身份背书,因此这个仪式即便是没有大师兄也能办下去,自然也没有人会去质疑李文华的师承。
但杨议拜师,就是侯耀华和杨议两个人的交接,没有有权势的人背书,说的越多就越像是一个笑话。
诚然说到底这是侯家自己的事儿,外人无权干涉,但也不要忘记,侯家的话语权,包括相声的话语权,现在还在马季这一脉的人身上,没有冯巩、姜昆等人的参与,这场拜师能办,但相声界的人认吗?
杨议早已经过了在相声圈奋斗的年纪,当年的海清也不影响他在相声界、影视圈里卓有建树,至于为什么与侯耀华唱这么一出戏,说到底都逃不过利益二字。无非是这两个人一块演一出戏,圈点元子,挣些养老钱。
炒作既有热度,有热度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收益。杨议不清楚自己拜师就是一个无头案吗,打一开始他就明白,也没想着能够真正拜在侯宝林门下,不过就是靠这个热度,维持流量赚点小钱。
杨议从一开始的砸猴,到砸缸,再到拜师,无一例外。挣钱嘛,不寒碜;侯耀华从开始开播,又是拜师又是清门,猴羊闹剧而后复合,两人的套路如出一辙。
问题是侯耀华拿着侯宝林大师的名头招摇,就不顾及生前身后名吗?当然那是人家的父亲,自己蹭没关系,指着父亲的余荫吃饭也是理所应当,可事情别做得太磕碜,对谁都不好看。
杨议的自立门户,开门收徒,无非又是炒作中的一环,这事情并不新鲜。前不久,马季的高徒、相声名家刘伟也在直播间里面收徒,没有引保代,就对着一个摄像机,这是正经收徒吗?
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但后面绝对有利益的交换。不过话说回来,还是要给杨议要是点个赞,能简单直接的把自立门户几个字说出来,还没有邀请几个相声界的同行,甚至亲爱的二哥都没有到场。
相声挣的钱已经到头了,换个行业继续焕发人生第三春,会跳舞的小布鞋还是那么俏皮。
在收徒会上,杨议直言自己不配成为一名侯宝林的底子,但自己也是在马三立、侯宝林等一众相声名家的影响下长大的,脱离不了相声的影子。
管他真假呢,打破相声行业里的家族制度,也是好的。
来源:北展溜溜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