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位男士是赵忠祥、王刚和姜昆,而三位女士,分别是刘晓庆、方舒和顾永菲。
1986年的春晚,有六位主持人。
三位男士是赵忠祥、王刚和姜昆,而三位女士,分别是刘晓庆、方舒和顾永菲。
当年,央视曾专门做过民意调查,发现喜欢三位女主持人的观众群体,背景差异很大。
一身书卷气的顾永菲,最受知识分子观众的欢迎,方舒的形象有亲和力,大学生们比较喜欢她,而活力四射、生命力旺盛的刘晓庆,是工人、农民观众最喜欢的主持人。
这三位女士,还具备一个十分有趣的“共同点”。
顾永菲的代表作,是1984年电影《雷雨》里的繁漪;1985年,方舒演了电影《日出》里的陈白露;早在1981年,刘晓庆就出演了电影《原野》里的金子。
《雷雨》、《日出》和《原野》,被称为曹禺先生的“生命三部曲”。
所以有人打趣说,顾永菲、方舒和刘晓庆,都是“曹女郎”。
南通的顾氏家族,颇有些艺术基因,而顾永菲和《雷雨》,大约是有些缘分的。
她的祖父顾儆基创办过实验中学,她的伯父顾而已也曾是电影明星。
她的父亲和母亲,一个剧作家,一个广播电台播音员。二人年轻时就演过《雷雨》,一个是
“鲁贵”,一个是“四凤”。
顾永菲本人,干脆来了个“大满贯”,她先后演过四凤、繁漪和鲁妈三个角色。
她的人生也跌宕如戏。
顾永菲出生于1946年,16岁就考入上戏学习表演,但是直到31岁时才真正从影。
1981年,她第一次在电影中担任主角,1984年,38岁的顾永菲终于一举成名。
1985年的金鸡奖,“繁漪”出乎意料地输了,输给了唯一的“对手”,“黄山姑娘”龚玲玲。
顾永菲的演技和艺术成就,不需要奖杯来证明。
演四凤时她还在中学读书,演繁漪时,她的年龄刚刚好。
1984年,上影厂的《雷雨》,是孙道临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作品。
好导演与好演员总是互相成就。
为了表现出繁漪身上的“文气”,孙先生指导顾永菲阅读李清照的诗词;顾永菲深思熟虑后设计的表演桥段,常常让孙先生惊喜。
在孙道临先生的镜头下,繁漪复杂、美丽、阴鸷、优雅又癫狂。
她像是天上的繁星,不慎坠入周家这潭死水,偶然泛起一阵涟漪,最终彻底沉入深渊。
她痛苦、渴望、压抑、挣扎、呼喊、爆发、崩溃,一如破坏力极强的夏日雷雨。
这是戏剧史上最有魅力的女性形象之一,曹禺先生本人也给予盛赞。
86年春晚过后,顾永菲息影长达十多年,直到1989年,陈凯歌导演请她回来,出演《荆轲刺秦王》里的“赵姬”。
2004年,潘虹版的全明星话剧《雷雨》中,也有顾永菲的重要戏份。
二十年物是人非,38岁是繁漪,58岁是鲁妈。
86年春晚后,刘晓庆出演胡玉音,把金鸡奖收入囊中。
1986年,方舒出演“西太后”,于次年走入第一段婚姻。
三位明星的人生,在春晚舞台上短暂交集之后,各自奔往不同的方向。
来源:我来我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