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开播几天,古装剧《折腰》凭借宋祖儿的亮眼表现和跌宕剧情引发热议,却因男主角刘宇宁的争议陷入口碑两极分化。这部被寄予厚望的作品,仿佛被一道“魔咒”笼罩——观众一边赞叹宋祖儿的倾城美貌与细腻演技,一边对刘宇宁的造型和表现提出质疑:“换掉他,《折腰》本可封神。”
刚开播几天,古装剧《折腰》凭借宋祖儿的亮眼表现和跌宕剧情引发热议,却因男主角刘宇宁的争议陷入口碑两极分化。这部被寄予厚望的作品,仿佛被一道“魔咒”笼罩——观众一边赞叹宋祖儿的倾城美貌与细腻演技,一边对刘宇宁的造型和表现提出质疑:“换掉他,《折腰》本可封神。”
一、角色适配度不足:外形与演技的双重困境
在《折腰》中,刘宇宁饰演的魏劭是一个背负血仇的枭雄,角色设定充满矛盾张力:前期冷酷决绝,后期因爱动摇。这样的复杂人物本是演员突破的良机,但刘宇宁的呈现却未能撑起角色的深度。
1. 造型争议:古装与现代感的割裂
刘宇宁的妆容和脸型被批“邪魅有余,霸气不足”。剧中,他惨白的底妆搭配细长吊眉,强化了阴鸷感,却与枭雄应有的阳刚气质背道而驰。
细长的下颌线和尖下巴,更让他在特写镜头中显得“鼠系感”十足,与原著中“高大英武”的设定形成反差。
2. 表演模式化:情绪表达的扁平化
尽管刘宇宁试图通过皱眉、眯眼等细节展现角色的狠厉,但过度夸张的表情管理反而显得生硬。例如,战场上的情绪爆发戏,他摇头晃脑的动作和浮夸的肢体语言,削弱了枭雄的威严感,被调侃“像街头混混而非将领”。相比之下,宋祖儿自然流畅的表演更显真实,两人CP感薄弱的问题也源于此。
二、古装剧的“魔咒”:从《一念关山》到《珠帘玉幕》的争议循环
刘宇宁的古装争议并非首次。近年来,他从《一念关山》到《珠帘玉幕》,屡次因造型和演技被推上风口浪尖。
1. 造型翻车成“固定标签”
在《一念关山》中,刘宇宁摘下面具的苍白脸色和瘦削下颌线曾登上热搜,网友戏称“古装美男变瘦猴”。
而在《珠帘玉幕》中,厚重粉底和刻板修容让他看起来“面具感”十足,甚至被吐槽“男配颜值吊打男主”。这些争议暴露了他与古装审美标准的错位:现代感十足的五官难以驾驭古典气质,硬朗线条反而破坏角色和谐。
2. 演技局限:从“用力过猛”到“情绪空洞”
尽管刘宇宁在《折腰》中尝试改进,但情感层次仍显不足。例如,与宋祖儿的冲突戏中,他的愤怒缺乏合理铺垫,台词节奏生硬,被批“为虐而虐”。
反观现代剧《做自己的光》,他饰演的霸总凭借自然肢体语言和眼神戏赢得好评,证明其表演潜力需依托更适合的题材释放。
三、赛道选择的启示:现代剧或成破局关键
刘宇宁的困境折射出演员与角色适配的重要性。与其强行适配古装人设,不如探索更适合的领域:
1. 现代剧:放大外形与演技优势
身高190cm、轮廓分明的五官,让刘宇宁在现代剧中自带“霸总”气场。例如《做自己的光》中,微狼尾发型和简约西装造型弱化了他的面部短板,
而职场强者的角色设定也契合他擅长的“外冷内热”戏路。此类作品既能规避古装争议,又能强化其“硬汉”标签。
2. 古装剧:需更谨慎的角色匹配
若坚持古装路线,刘宇宁需在选角上更注重角色特质。例如,饰演《紫川·光明三杰》中冷酷将军这类“非典型美男”角色,或能通过硬核演技弥补外形争议。
四、观众与行业的反思:包容性与专业性如何平衡?
刘宇宁的争议也引发对影视行业生态的思考:
• 观众审美多元化:部分观众认为“颜值不应成为古装剧唯一标准”,演技和角色塑造才是核心。
• 制作方责任:剧组需避免“流量优先”思维,根据演员特质定制角色,而非盲目堆砌CP热度。
• 演员自我突破:刘宇宁若想摆脱“古装魔咒”,需在剧本选择、形象管理上更谨慎,同时提升台词与微表情控制力。
《折腰》的争议不仅是刘宇宁个人的瓶颈,更是古装剧工业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换掉争议演员或许能让《折腰》更趋完美,但对于演员而言,找到与自身特质契合的赛道,或许才是突破“魔咒”的终极答案。毕竟,真正的演技无需被外形定义,而好作品永远需要多元的角色诠释者。
来源:八卦阿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