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及谢晋,不少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电影大师”这一称谓。他所执导的影片,像《红色娘子军》《芙蓉镇》《鸦片战争》,在中国电影的历史长河里堪称赫赫有名。然而,若你觉得谢晋的人生仅有着光彩照人的一面,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他的家庭故事,比他拍出的任何一部影片都更令人痛
提及谢晋,不少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电影大师”这一称谓。他所执导的影片,像《红色娘子军》《芙蓉镇》《鸦片战争》,在中国电影的历史长河里堪称赫赫有名。然而,若你觉得谢晋的人生仅有着光彩照人的一面,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他的家庭故事,比他拍出的任何一部影片都更令人痛心。他有四个孩子,其中三个身有残疾,这一状况成了他一生都难以摆脱的阴霾。直至晚年,他才突然意识到,这一切或许和他自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谢晋于1923年在浙江上虞呱呱坠地,此地并非大都市,然而他家境颇为优渥。其祖上乃是东晋的名臣谢安,到他爷爷那一代,依旧是当地颇具声望的文化人。谢晋的父亲在香港从事会计师工作,事业颇为成功,母亲则是出身名门、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照理说,凭借这样的家庭背景,谢晋理应踏上一条规规矩矩的道路,例如考入一所优秀的大学,出国深造。但他偏偏不走常规路线,自幼便对戏曲和电影痴迷不已,这与家人的期望大相径庭。
幼年时期,谢晋于上海就读小学。彼时的上海堪称中国最时髦之地,好莱坞影片一经上映,必定能在第一时间传入。谢晋只要有空就会去看电影,其他孩子或许还忙着玩耍,他却已开始思索电影的门道。高中毕业时,家人还期望他走正途,他却狠下心,前往四川报考了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这所学校可不一般,有曹禺、焦菊隐这类大师级人物授课。谢晋在那里学习极为用心,算是正式开启了艺术之旅。
1943年,他尚未毕业便中断学业,跟随老师前往重庆,在中国青年剧社工作。别小瞧这仅仅是个开端,他各种工作都尝试过,诸如场务、跑龙套、管理道具等,各种苦头也都尝过。1948年,他加入大同电影公司,担任助理导演和副导演。新中国诞生后,他又到华北革命大学学习了一些政治知识,之后进入长江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逐渐成长为一名导演。那时的谢晋,年少气盛、干劲十足,心怀远大梦想。
1953年,谢晋于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出任导演,其辉煌时期就此拉开帷幕。1957年,他执导了《女篮五号》,这是中国首部彩色体育故事片。影片一经问世便大获成功,还斩获了国际青年电影节银奖以及墨西哥国际电影周的银帽奖。1961年,《红色娘子军》表现更为出色,一举夺得百花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1965年的《舞台姐妹》同样不容小觑,影片内涵深刻、叙事细腻,荣获伦敦电影节的萨瑟兰奖杯。
谢晋在拍摄影片时,有个显著特征,就是喜欢将政治主题与情感故事相互融合,让影片既具备教育价值,又能打动人心。在他所执导的电影中,女主角常常是最为亮眼的存在。就像《红色娘子军》里的吴琼花,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女奴如何觉醒并投身革命;《舞台姐妹》里的春花和月红,一个坚守艺术追求,一个被政治左右,二人命运截然不同。进入80年代,他的作品质量更是大幅提升。《天云山传奇》荣获了金鸡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高山下的花环》揭露了军队中存在的官僚主义问题,《芙蓉镇》则将“文革”给普通民众带来的伤害刻画得入木三分,还斩获了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水晶球奖。
谢晋执导的影片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在国外也备受认可。他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以及导演协会里独一无二的中国会员,还曾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文联副主席。他所开创的“谢晋模式”对一代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人在谈及中国电影时,都无法避开他。然而,谁又能料到,这样一位光芒四射的人物,家庭中竟隐藏着如此巨大的悲剧。
谢晋和他的妻子徐大雯共育有四个子女,其中一个是女儿,另外三个是儿子。通常而言,子女众多本应是家庭的幸事,然而在谢晋家中,这份幸事却演变成了苦难。在这四个孩子里,唯有大儿子谢衍智力发育正常,其余三个孩子均存在智力方面的问题。这样的状况,任谁遭遇都会难以承受,更何况谢晋平日里事务繁忙。
首先说大女儿谢庆庆,出生后不久就被查出智力存在一些问题,虽说不算十分严重,但也着实令人担忧。二儿子谢建庆,绰号阿三,状况更为糟糕,不仅智力低下,还时常犯哮喘,身体极为孱弱。小儿子谢佳庆,人称阿四,或许是最不幸的,患有癫痫且伴有智力障碍,根本无法自理生活。谢晋和徐大雯无可奈何,只能在忙于事业的同时,竭尽全力地照料这几个孩子。
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外界各种猜测,最终都聚焦到谢晋爱喝酒这件事上。谢晋酒量相当惊人,拍电影的时候常常背着一个酒壶,里面装的全是白酒。有一次在节目中,他拿起一瓶白酒一饮而尽,周围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还给他起了个“酒仙”的绰号。年轻时,他喝酒跟喝水一样自然,没把这当回事。但到了晚年,他自己也开始寻思,这么多年喝酒会不会对孩子们的健康有影响。
科学研究总算道出了一些要点,父母饮酒无度的确有可能提升孩子出现智力缺陷的几率。尽管具体缘由尚未彻底明晰,但不少人觉得谢晋的习惯是因素之一。他本人也曾表示:“依照旧有的传统,他们是‘讨债的’,我上辈子亏欠了他们,这辈子来偿还,可我实在无力偿还。”这番话听起来颇为沉重,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那份愧疚与无奈。
即便家中琐事繁多,谢晋也未停止电影创作的步伐。在他的影片中,总能察觉到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或许这正是从艰难生活中磨砺而出的。他将对家人的深情全部倾注于作品之中,那些有关坚守与奉献的故事,说不定正是他自身经历的真实映照。
步入晚年,谢晋依旧忙碌不停。1997年,他执导了影片《鸦片战争》,以此纪念香港回归。这部影片投入了1200万美元,讲述的是清朝和英国在鸦片事宜上产生的冲突。尽管故事情节较为平淡,但极具历史韵味,很能体现出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此外,他还创办了谢晋恒通公司,试图探索电影市场化的途径。
在教育领域,他同样有所作为,曾担任上海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电影学院的院长,培养了众多学生。他授课极为务实,常常告诫学生要拍摄贴近生活的影片,传承中国电影的人文气息。学生们都十分敬重他,认为他不像那些大导演般高高在上。
然而在2008年,命运再次狠狠打击了他。他的大儿子谢衍患上肺癌,离世得十分迅速。当年8月23日,年仅59岁的谢衍与世长辞。谢衍是谢晋最为骄傲的孩子,他曾留学海外,参与过影片拍摄,还协助谢晋操办舞台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他离世前,卖掉了美国的房产回国陪伴父母,并且立下遗嘱,将75%的财产留给弟弟谢佳庆,25%留给父母。他的这份心意让谢晋深受感动,却也愈发悲痛。
谢衍离世后,谢晋仿若失了魂魄一般。友人透露,他连续四天四夜未曾合眼,连走路都摇摇晃晃。邻居瞧见他那副模样,纷纷表示他似乎难以继续支撑下去。谢晋曾再三叮嘱谢衍要照料弟弟,然而如今弟弟尚在,儿子却先他而去,这一打击沉重至极。同年10月18日,谢晋返回上虞参加母校春晖中学的百年校庆,不料清晨在酒店被发现已没了气息,享年84岁。官方并未公布死因,但众人皆猜测,这与他痛失爱子以及饮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谢晋离世后,电影界闹得沸沸扬扬。在葬礼现场,刘晓庆、姜文、赵薇等一众知名艺人悲痛不已,数千人前来为他送别。有个名叫宋祖德的博主发表了不当言论,激起了公愤,数百万网友纷纷为谢晋发声,由此可见他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之重。谢晋的家人担心谢佳庆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会旧病复发,便一直对他隐瞒此事。谢晋生前为谢佳庆留下了上虞的老宅以及上海的房产,这也算是他最后的打算。
谢晋的一生,着实艰难。在电影领域,他堪称大师,其作品彰显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于家庭之中,他只是个留有遗憾的平凡人。他有四个孩子,其中三个身有残疾,直到临终之际才意识到或许与自己有关,这般痛苦无人能够承受。他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个人的抉择有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他取得的成就也证实,艺术的确能够战胜生活的苦难。
谢晋离世了,但其电影仍存。倘若你曾观赏过他的影片,或是对他的事迹有所感悟,欢迎在下方交流探讨。他的遗憾与辉煌,究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来源:好好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