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之女陈格:不拼爹不炒作,40岁活成娱乐圈最争气星二代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8 13:05 2

摘要:2024年,一部成本仅800万的越剧电影《红楼梦》横空出世,票房突破1.2亿,创下戏剧电影新纪录。当观众在片尾字幕中看到“出品人:陈格”时,鲜少有人想到,这位低调的制片人竟是影坛泰斗陈道明的独生女。从越剧团跑龙套的小演员到影视公司掌门人,陈格用20年时间撕掉了

2024年,一部成本仅800万的越剧电影《红楼梦》横空出世,票房突破1.2亿,创下戏剧电影新纪录。当观众在片尾字幕中看到“出品人:陈格”时,鲜少有人想到,这位低调的制片人竟是影坛泰斗陈道明的独生女。从越剧团跑龙套的小演员到影视公司掌门人,陈格用20年时间撕掉了“星二代”标签,活成了娱乐圈最“另类”的存在。

一、13岁独闯英伦:富养女的反叛成长路

1998年,13岁的陈格拖着行李箱走进伦敦希斯罗机场。父亲陈道明在《康熙王朝》剧组拍戏,母亲杜宪刚结束央视《新闻联播》的播报,这个本该被众星捧月的“京圈公主”,却在父母“放养式”教育下开启了异国孤旅。

在伦敦女子寄宿学校,陈格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文化冲击。当同学讨论周末的庄园派对时,她正为每周50英镑的零用钱精打细算;当贵族小姐们炫耀新款Burberry风衣时,她穿着母亲从秀水街淘来的“外贸尾单”。一次戏剧课上,老师让中国学生表演京剧,陈格却执拗地唱起越剧《红楼梦》,只因“想证明中国戏曲不止有京剧”。

2003年圣诞夜,18岁的陈格在伦敦西区剧院做兼职。当看到音乐剧《悲惨世界》谢幕时全场起立鼓掌的盛况,她突然在后台泪流满面:“为什么我们的戏曲只能在茶馆里演给老人看?”这个瞬间,成了她人生第一个转折点。

二、越剧团“扫地僧”:从贾宝玉到跑组狂人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时,23岁的陈格带着越剧梦回到北京。顶着伦敦大学戏剧研究硕士头衔,她却选择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基层做起。团长初见这个细皮嫩肉的海归姑娘时直摇头:“演丫鬟都嫌太洋气。”

为演好《玉蜻蜓》里的纨绔子弟沈贵升,陈格在40度高温里穿着三层戏服练功,中暑晕倒被送医;排《画中情》时,她主动请缨兼做舞台监督,每天凌晨四点就蹲在剧场调试灯光。当同组演员发现她是陈道明女儿时,她早已靠实力拿下年度“团里最拼新人奖”。

“有次我连演38场替补,父亲来探班时我正在扫后台。”陈格回忆这段经历时笑道,“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把扫把接过去替我扫完了地。”这种“不帮忙只陪伴”的父爱,让她在越剧团蛰伏五年,从龙套演到贾宝玉,却始终离心中“戏曲复兴”的梦想差着一步。

三、从台前到幕后:星二代的“去光环”战争

2013年某天,陈格在横店剧组亲眼目睹实力派演员因“没流量”被换角。她站在瓢泼大雨中看着对方收拾行李,突然抓起电话打给发小:“我要开家只认演技的公司!”

“格调影视”成立之初,业内流传着“陈道明为女儿铺路”的谣言。陈格索性把公司注册在远离京圈的杭州,第一个项目选了冷门的戏曲纪录片。为筹拍《百年越韵》,她抵押婚房、三顾茅庐请老艺术家出山,最艰难时账户只剩83.6元。

转机出现在2017年。她制作的网剧《戏魂》意外捧红越剧小生茅威涛,豆瓣8.9分的口碑让资本开始关注传统文化赛道。当投资人带着千万支票上门时,陈格却坚持“只做精品”:“如果越剧改编需要加爱情线博眼球,我宁愿不拍。”

四、越剧电影破圈战:800万成本创1.2亿奇迹

2024年春节档,当各大片方为排片厮杀时,陈格带着团队跑遍了全国200家县城影院。“我们给影院经理放20分钟片花,送越剧脸谱书签,甚至承诺上座率不达30%就包场。”这种“笨办法”让《红楼梦》在三四线城市意外爆火,00后观众占比高达47%。

票房庆功宴上,陈格第一次公开谈及父亲:“他教我最多的不是演技,而是‘等得起的耐心’。就像他当年为演方鸿渐读烂了《围城》,我拍越剧电影也准备了整整十年。”如今她的公司已孵化12个非遗IP,但员工名单里依然没有陈道明工作室的任何关联。

结语:

当其他星二代忙着上综艺、炒绯闻时,陈格选择在传统文化领域默默深耕。有人问她为何不用父亲资源,她笑答:“大树底下不长草,我要做自己的树。”如今她的公司正筹备京剧电影《霸王别姬》,放言要“让00后为传统艺术买单”。如果你是观众,会为这样的“星二代”作品买单吗?留言区等你畅谈!

来源:正能量暖阳clq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