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掀桌《听风令》:双男主争议背后的资本算盘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16 09:03 1

摘要:当#许凯超话头像变黑#的词条霸榜热搜三天,这场围绕《听风令》的“双男主”引发争议,终于等来制作方欢娱影视的正面回应——于正一句“从未定位双男主”,让沸腾的舆论场骤然陷入冰火两极。

当#许凯超话头像变黑#的词条霸榜热搜三天,这场围绕《听风令》的“双男主”引发争议,终于等来制作方欢娱影视的正面回应——于正一句“从未定位双男主”,让沸腾的舆论场骤然陷入冰火两极。

这场风暴的导火索,是5月14日剧方公布的唐朝探案剧设定。改编自《唐案无名》的剧本,原著中史无名与苏雪楼本应平分秋色,但粉丝扒出许凯饰演的史无名在九个案件里仅作为“人形线索”存在,核心权谋线全倾斜于魏哲鸣的苏雪楼。更让许凯粉丝炸锅的是,剧方通稿反复强调“双男主携手破奇案”,而实际戏份分配堪比“镶边男主”。

于正的“大男主剧”定调看似平息争议,实则暗藏玄机。欢娱影视内部人士透露,《听风令》立项初期确实考虑过双男主模式,但评估魏哲鸣《国色芳华》的疯批男二热度后,决定放大其角色深度以吸引招商。这种“既要原著CP红利,又想吃尽流量经济”的操作,恰是当下IP改编的典型困局——当《唐朝诡事录》靠扎实的探案逻辑斩获8.2分时,《听风令》却陷入“未拍先撕番”的怪圈。

争议背后藏着三重行业暗礁:

1. 短篇改编的先天缺陷:原著九个独立案件缺乏主线串联,为影视化被迫新增70%原创剧情,导致角色失衡。编剧坦言“史无名在原著本就是引子”,这与粉丝期待的“破局型男主”产生致命错位。

2. 流量转型的信任危机:许凯近五年深耕偶像剧市场,《听风令》本是其转型正剧的关键战役。但导演成志超《安乐传》4.8分的前科,让粉丝质疑制作班底能否驾驭悬疑题材。

3. 饭圈经济的反噬魔咒:粉丝后援会晒出“史无名台词仅占全剧18%”的数据图,将艺术创作切割成Excel表格的行为,恰暴露了影视工业化与粉丝经济的根本矛盾。

值得玩味的是,被卷入风暴眼的两位演员,其实都在默默蓄力。许凯为揣摩史无名角色,提前三月研读《唐律疏议》;魏哲鸣主动提出增加双男主互动细节,甚至在剧本围读时设计“共饮毒酒验尸”的高光桥段。但当创作空间被数据指标挤压,演员的诚意终究敌不过资本博弈的规则。

这场闹剧最讽刺的注脚,或许是《听风令》官宣海报上的slogan——“听风辨案,见微知著”。当制作方连角色定位都辨不清风向,观众又如何相信他们能拍出探案剧应有的逻辑缜密?或许正如某位编剧在匿名论坛的吐槽:“现在拍剧不是先找故事核,而是先算粉丝账本。”

行业的警钟已然敲响:当《唐朝诡事录》用540个实景镜头征服观众时,《听风令》却在开机前就输掉了最珍贵的创作纯粹性。毕竟,真正的悬疑感不该来自戏外的番位谜题,而是戏内的智力交锋。

来源:努力输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