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廖有梁因在电影《柳堡的故事》中出演过“十八岁的哥哥”,和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成功扮演了解放军战士童阿男,而给无数影迷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
1999年4月23日,廖有梁孤独离世,享年62岁。
据他当时在上海话剧团的同事回忆,廖有梁晚年生活很是落魄。
他不仅患上癌症,而且妻儿都不在他的身边。在他因病去世的时候,他的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
廖有梁因在电影《柳堡的故事》中出演过“十八岁的哥哥”,和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成功扮演了解放军战士童阿男,而给无数影迷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
银幕上清俊的帅哥,当年不知是多少人心中的偶像。
大家当然都希望他一生无虞,晚年幸福。
但却事与愿违。
他的最终结局,非但并不完满,反而与大家的想象,大相径庭。
这就令很多喜欢廖有梁的粉丝,为其感到异常痛惜。
更将矛头地准他的妻子和儿子,认为是他们的冷血和无情,才使得廖有梁晚年郁郁寡欢,过早离世。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如让我们,话说从头。
1937年10月28日,廖有梁出生于天津。读小学时回到家乡上海嘉定。
他从小就爱好文艺,并且性格活泼,机敏可爱。12岁那年,就曾在歌剧《王秀意》中,扮演过王秀意的儿子。
12岁的廖有梁(中)
1950年3月,还不满13岁的廖有梁,就跑到驻扎在上海嘉定的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20军部队文工团,要求报名参军。并因他聪明伶俐,长相清俊可爱,而被录取。这之后,他跟随部队,进入到了朝鲜战场。
廖有梁(左)和战友李茂新在战地上为前线战士们表演快板
咱们从他那个时候留下的老照片,就可以看出,他当时小小的个头,还没有抢高,但和战友演起快板来,却像模像样。
那时的文工团员都被要求“一专三会八能”。廖有梁也是一样,他不仅能演话剧,而且还曾是乐队中的鼓手,还曾演过京剧《小放牛》,甚至在舞蹈《战斗的友谊》中,他也留下了飘洒俊逸的身影。
廖有梁从朝鲜战场上回国后,成为了58师文工团的演员。后来又因表现优异,而进入到了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做演员。
文工团期间的廖有梁(中)
结果,他刚进团后不久,就遇到上八一厂筹拍电影《柳堡的故事》。女导演王苹来南京选演员,在众多漂亮的小伙子中,一眼就相中了水葱一般的小帅哥廖有梁。
那年,他刚19岁。
文工团里的小伙子们个个帅气无敌。我想王苹之所以选中从未演过电影的廖有梁,一是因为他容貌清秀,具有别的演员所没有的“少年感”,二是因为他的身上,有一种清爽纯净的气质。
而事实上,廖有梁在《柳堡的故事》中所扮演的副班长李进,之所以那么令人难忘,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朴实、他的青涩、他那阳光般的笑容,和他那清水般的眼神。
因此,《柳堡的故事》一上映,不仅《九九艳阳天》的插曲不胫而走,而且在影片中出演男主角的廖有梁。也立刻成为了无数观众所心心念念的电影明星。
那时,在社会上流传着“军官就看王心刚、战士就看廖有梁”的说法。
1964年,廖有梁又在王苹执导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哨兵中,成功塑造了解放军战士童阿男的形象。
尽管当时廖有梁已经27岁,但演起刚入伍的小战士来,却毫无违和感。
我想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廖有梁身上,依然保留着那种朝气蓬勃的学生气。
对于一名演员来说,那种纯真的气质,多么难得。
所以,大家都希望能在银幕上,多看到他的身影出现。
据说八一厂筹拍电影《雷锋》时,廖有梁就曾是扮演“雷锋”的候选演员。他的形象和戏路都很贴近这个角色。但不知为何,最终却与这个银幕形象,失之交臂。
并且在演完《霓虹灯下的哨兵》之后,他就突然从观众的视线中,消失了。
因为这时,一场运动不期而至。许多有名气和有成绩的文艺工作者,都受到了冲击。比如曾和廖有梁共同主演《柳堡的故事》和《霓虹灯下的哨兵》的陶玉玲、徐林格等演员,都纷纷被迫脱下军装,下放到南通晶体管厂和杭州味精厂当工人。
陶玉玲和徐林格
廖有梁也被调到了上海嘉定的县生建五金厂当工人。
这让热爱演戏的廖有梁很的苦闷。
而更让他苦闷的,还有他的婚姻。
其实早在1967年,廖有梁就结婚了。
对方是一个叫谢理玢的女孩。
她比廖有梁小9岁,出生于1946年。祖籍是四川人,但从小在上海长大。家住上海多伦路鸿德堂附近,5岁就开始在多伦路小学读书。
谢理玢也是自幼爱好文艺,并且很有舞蹈天赋。她和廖有梁一样,也是12岁多一点就被部队文工团选中,成为总政歌舞团的一员,随后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学习。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武汉军区胜利歌舞团做演员。
1964年,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上映的时候,谢理玢18岁。情窦初开的她,被银幕上真诚又帅气的“童阿男”而吸引。
但她没想到,3年后,她会成为他的妻子。
1967年,谢理玢与廖有梁步入了结婚殿堂。那一年,谢理玢21岁,廖有梁30岁。他们把家安在了南京。
我相信那时的谢理玢一定对未来的生活,有过太多的设计和憧憬。
而且她是个好强的女人,并不甘心平庸一生。这一点,我们从她后来的种种表现,就可见一斑。
谢理玢很希望在舞蹈事业上有所建树,当然也希望作为著名演员的廖有梁,能够给自己一些推动和帮助。
可他们的婚姻很快就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因为1968年,廖有梁就从“当红明星”,变成了“被改造的对象”。
他不仅被剥夺演戏的资格,而且还被“打回”原籍。
廖有梁为此曾非常伤心。他甚至说过“此生再也不回南京”之类的话。
而这时,谢理玢并没有选择放弃廖有梁,而是和他同进退。他们的儿子廖海,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生。
回到上海嘉定后,日子过得艰难些。廖有梁郁郁不得志,谢理玢也偶有埋怨。但更多的时候,她还是不断地对丈夫进行鼓励和打气。
后来,廖有梁在老战友袁岳(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赵大大的扮演者)的帮助下,进入上海邮政局的业余话剧队,算是重新回到了舞台上。
而谢理玢也成为了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的一名舞蹈演员。
谢理玢的事业心很强,一心想干出成绩来。可上海歌剧院舞剧团人才济济,她想从一众优秀的舞蹈演员中脱颖而出,也并非易事。
可谢理玢还是没有放弃任何一次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1978年,她在上海歌剧院舞剧团排演的双人舞《向往》中,就扮演了一个少数民族姑娘。
1979年,上海歌剧院舞剧团排演大型民族舞剧《奔月》,谢理玢的名字,就一连出现在了《水罐舞》、《花环舞》、《鼓舞》和《蜗牛舞》中。虽是群舞演员,但出场次数,却不亚于主演。
这时谢理玢33岁,她显然已经过了一个舞蹈演员的黄金年龄。但她并没有得过且过,而且毅然改行,做起了编导和舞蹈老师。
1982年,由她编创的三人舞《嬉浪》,在华东六省一市的舞蹈会演中,还曾获得创作二等奖的荣誉。
当时剧团培养了许多舞蹈新苗,周洁就是其中之一。而谢理玢呢,也是周洁的一名舞蹈老师。
女星周洁
谢理玢不仅很努力,而且勇于尝试和创新。
80年代,一个名叫皮尔·卡丹的法国人,将“时装”二字引入中国,引起不小的波澜。
但当时,人们对“奇装异服”还普遍存有戒心。可谢理玢却从中看到了一个缤纷的世界。她在上海,率先组织起了一支时装表演队,并且由她亲自担任编导。
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过一部电影,叫《黑蜻蜓》,由陈烨、宋佳、邬君梅、巫刚等担任主演。而这其中,就能看到谢理玢创业的影子。
这时的谢理玢似乎迎来了自己事业的黄金期。她所组建的时装表演队,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而且还经常会被邀请到国外参加演出。这让谢理玢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她的心,渐渐地,不再满足于现状。
可是与谢理玢整日充满干劲所不同的是,这时廖有梁的事业,却不见起色。
他后来进入到了上海儿艺,但最初却没有正式编制,通常只能在一些剧目中打打酱油、跑跑龙套。
而且这时的廖有梁从外形到心气上都变化很大。他刚过四十多岁,但却容颜大改。用他同事的话说,长得黝黑,背也驼了,看上去没什么精神,戴一副宽大的眼镜,不停地抽烟。
其实这时廖有梁也曾接到一些片约,比如在《都市里的村庄》中演过陈金根,在《在被告后面》中演过郝宝生。可与当年出演“副班长”和“童阿男”时相比,他却显然失去了那股灵气。
我想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一是廖有梁那些年的经历,多少让他有些意兴阑珊。
他曾经是全国最红的演员,却突然一下子,就变得无人问津,这落差,任谁都难以适应。
二是他与妻子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谢理玢人年轻,又漂亮。很多人都说,她长得跟在日本电影《追捕》中扮演“真由美”的中野良子,有几分相像(看照片,也的确有些相似之处)。她又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所以迈开双脚朝前奔。
可廖有梁呢,却似乎有些停滞不前了。
那么,最终谢理玢选择离开他,远渡重洋去美国,有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况且当时全国正掀起一股“出国”热潮。尤其是上海,凡是有点门路的人,心思都开始活泛起来。这时谢理玢想给儿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所以她也积极地投身其中,似乎也无可厚非。
据说她走之前,是有想让廖有梁一起走的。但廖有梁没答应。他终究放不下自己所热爱的演艺事业。于是两人选择离婚。
可是当谢理玢带着孩子真走了,他却又难以适应妻儿离去的现实。
后来,廖有梁又出演过电视剧《末代皇帝》中的载涛、电影《庭院深深》中的老尤等角色,还在电视剧《状元村的孩子》剧组,担任过副导演。可到底未能重塑曾经的辉煌。
事业的不顺,情感的失落,使他愈发放弃自己。
烟抽得越来越多,酒也喝得越来越凶。
我觉得,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首先得爱惜自己,你自己不爱惜自己,又怎么能要求别人来重视你呢?
廖有梁的晚年,的确变得贫弱不堪。很多人从“同情弱者”的角度,都将这其中的主因,归咎于妻儿的离去。但除此之外,跟廖有梁个人的悲观情绪,有没有关系呢?
我觉得是有的。
况且谢理玢对廖有梁也不能说没有感情。两人曾同甘共苦在一起将近20年的时间,他们之间,也曾有过许多甜蜜的时光。不然,谢理玢的离开,也不会对廖有梁造成那么大的伤害。
谢理玢带着儿子廖海出国后,廖有梁确实就像变了一个人,情绪很低落,精神也不振。大家很难想象,他就是曾经在《柳堡的故事》中出演过副班长的那个“十八岁的哥哥”。
然后他又患上了肝癌,还被无良商家骗走新房的装修款,然后他就住进了医院,并且再也没有出来过。
据说在廖有梁患病期间,他的儿子廖海曾回国照顾过他一段时间,大概有一个月左右。但因为当时廖海正面临考研,所以在父亲病情有所缓解的时候,他就回了美国。
可谁料儿子刚走,廖有梁的病情又突然恶化,然后他于1999年4月23日,便撒手人寰了。
当时他的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
而且人们还找到了他留下的一盒录音带,其中有他对老战友们所说的话“你们好好活着,活着真好!”也有对儿子的呼唤“小海,你在哪里啊?”字字句句,令人泪崩。
这大概就是这么多年来,很多人都认为谢理玢母子“太过冷漠”的真正原因吧?
但谢理玢其实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据廖有梁的老战友刘鸿声(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老班长扮演者)回忆,廖有梁生前非常想念自己的儿子,在他的家里,有一个抽屉,里面全部装着儿子用过的东西,甚至连廖海勇过的半截铅笔和快要断掉的橡皮,都一直保留着。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那份深深的爱。
可谢理玢又何尝不是一样呢?只是两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吧。
她的确有着自私的一面,也的确对廖有梁造成过伤害。但谁又理解她的迫不得已呢?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每当《九九艳阳天》的歌声响起,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廖有梁那张充满勃勃朝气的阳光笑脸。所以很难接受他孤独离世的这个现实。
如今,廖有梁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有26年的时间了。可在我们心里,他依然是那个永远的“十八岁的哥哥”。我们也依然相信他和“二妹子”之间的爱情,是真实存在的。哪怕后来谢理玢离开了他,但那份爱,却并不会因此而消散。
我也相信廖老师的儿子廖海,也是深爱着他的父亲的。只是有些事情,他也无能为力吧?
各位觉得,是不是呢?
来源:DJ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