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写过很多女明星离婚之后的“逆袭”爽文,有撒开拳脚搞事业的,有气场全开走花路的,但唯独黄圣依可能是个例外。
我写过很多女明星离婚之后的“逆袭”爽文,有撒开拳脚搞事业的,有气场全开走花路的,但唯独黄圣依可能是个例外。
这两天刷到芒果台的新综艺《是妈妈是女儿2》的片段,是黄圣依跟她妈妈的相处细节。
真是完全没想到,黄圣依和杨子离婚回娘家了,居然能过得这么窒息。
片段中黄圣依想给妈妈找个保姆帮忙收拾家务,但老母亲一点都不领情,着急得用上海话、普通话和英语轮番为自己论证自己并不需要请个保姆。
你来我往之间,看得我好心累。
不由得就想到了杨子,难怪网友会说黄圣依现在的人设是最强“忍人”,“所以她能受得了杨子”。
芒果台做综艺确实有一手,这档节目选的明星家庭都挺有代表性,还把母女之间的相处脉络展现得很清晰,我不仅看明白了黄圣依为什么会找杨子,也看到陈梦是怎么在妈妈的影响下一步步打到奥运冠军的……
这几个家庭或自由或严厉,都很极致,其中或多或少能照见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以及现在的育儿方式。
#01
高知妈:超在乎边界,跟子女不亲
黄圣依的妈妈邓传理,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新民晚报任职过编辑、记者,出版过书,是妥妥的高知女性。
大概也是因为事业的成功带来的自信,邓传理一直对黄圣依的管教就很严苛,从小到大都帮她安排规划好一切。她一笔一画地构建了女儿的人生方向,告诉孩子每个节点要往哪里走。
她不允许黄圣依自己选择兴趣,还认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后来黄圣依上大学的时候,执意要学表演专业,母女之间也爆发了极大的矛盾,到现在还是妈妈心中的一根刺。
即便是现在年纪大了,女儿也算小有成就,邓传理还是依然沿用过去的一套“强压模式”来和黄圣依相处。
事事都要据理力争,任何人都很难说得过她。
比如黄圣依想请保姆帮忙家务,邓传理就直接找到《三国志》,指出劳动原意指的是体育活动,以此来说明,她这个年纪的人很需要做些家务活,这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两个人的沟通看起来就是大写的“心累”。
黄妈不仅爱较真,边界感还超强,
吃饭时,黄圣依给她碗里拨了点米饭,黄妈又原封不动地拨了回去。
偏执地固守“原则”,丝毫不让。
要出去旅游了,黄妈带的行李里有黄圣依小时候穿过的裙子,都有二三十年历史了。
黄圣依说扔掉吧,咱们旅游穿新的。但黄妈觉得还能穿,“怎么太久了,我一熨就非常好。”然后又开始讲勤俭节约的道理。
最后黄圣依实在没办法,趁着妈妈不在,偷偷把老衣服拿了出去。
总之,小到要不要多加一口饭,大到要不要请个保姆,黄妈就是家里绝对的“掌控者”,几乎不给别人留商量的余地。
有理是有理,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像缺了点关系的流动。
黄圣依在这家总是小心翼翼的,稍不小心就要惹老太太不高兴。剧组问她做过最冒险的事是什么?她给出一个有点搞笑的答案,“打开我妈的冰箱,把她过期的东西扔掉。”
黄圣依能和爹味那么重的杨子过上这么多年,可能也是从小就习惯了这种被强势方掌控的“亲密关系”。
#02
黏人妈:是女儿也是丈夫
如果是黄圣依和妈妈共处一个屋檐下,像两块硬邦邦的石头在对撞,那李嘉格和妈妈薄永霞的关系就有点黏糊得过分了。
当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而做父母的还要时时刻刻都粘着孩子的时候,同样也是另一种窒息。
刚出场时,处得像是让人羡慕的模版,妈妈说女儿什么要求都满足我,“从小到大我俩从来没有吵闹。搂着抱着长大,天天就脸贴脸,上大学了回来她就跟我一被窝。”
但越往后看越觉得不对劲。首先是妈妈给女儿打电话,打了好几个都没打通,而爸爸只打了一个就接通了。
一个小细节就暴露了可能存在的问题。
妈妈打电话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催女儿回家包饺子。
到了晚上九点,李嘉格终于忙完回家。这时候,妈妈依然在沙发上等着她去包饺子。
为了赶快干完活,李嘉格脱了外套就拿起擀面杖,连口气都没来得及喘。
为了这点小事触发夺命连环call,回家还有一种就是因为等你,我们什么也没做的感觉。
果不其然,越看到后面,母女之间的貌合神离就展露得越明显。
李嘉格也在采访中坦言,和妈妈的关系是有些错位。
就拿一起睡觉这件事来说,妈妈是炫耀的,李嘉格则是有点厌烦的“就甚至我都结婚了,她现在还想跟我一起睡觉”,原来妈妈只是“单相思”。
她内心一直觉得妈妈没有边界感,
“她经常跟我倾诉这些负面的事,我觉得我承受不了。”
“我妈一大法宝就是哭,说不过我就哭。”
眼看矛盾暴露了,妈妈也在反思,她觉得女儿嫁人后不像之前那样跟自己亲密了,像是关上了一扇门,这样的的落差让她很难接受。
两人经常说着说着声音就开始变大,但要说有什么值得吵的,好像还真没有。
她家爸爸的存在感并不强,母女拌嘴时,爸爸则是躲在厨房图个清静。
但也许就是因为爸爸长期置身事外,李嘉格有时会有种“给妈妈做‘老公’的感觉。”
#03
严厉妈:教练体罚,我补刀
在《是女儿是妈妈2》里,最狠的妈妈是奥运冠军陈梦的妈妈。
看完陈梦对曾经妈妈的对她严厉教育的回忆,才知道这个在奥运会中夺得乒乓球冠军的女人,除了背后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外,背后还有个不留退路的妈。
陈梦的妈妈曾经是名军人,在部队打过乒乓球,她的经历塑造了她硬、狠的性格,做事上很看重结果。
有件事不光陈梦记忆犹新,我们这代当妈的听了都会觉得毛骨悚然。
陈梦小时候有次训练表现不好,遭到教练的体罚。回到家,陈梦对妈妈说起了这件事,原本是想寻求安慰,可结果妈妈问清教练打的哪里后,又朝那儿打了一顿,“教练打你哪,我就打你哪,教练打几下我就打几下”。
陈梦妈妈的想法就是,我严厉点,她能做得更好,以后会更自由些,“你温柔些,她就不怕你,有些东西她就不会那么严格要求自己。”
嗯~怎么说呢,这种极端的做法在那个年代很普遍,搁在现在肯定就不灵了,并且也得看孩子的性格是坚毅还是软弱。
陈梦当时还小,自然很难理解妈妈的苦心。有次超市排队,陈梦突然来了句,“妈妈,我是你亲生的吗?”陈妈也是百感交集。
但这并没有改变陈妈的作风,后来陈梦打比赛,每次发挥不好妈妈就让她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的状态不够亢奋,不够积极。”“你的意志力不够顽强,比赛的争胜欲望不强。”
好在像陈梦这样的娃天生就是耐鸡的料,在这么高压的教育下,她真的被鸡出来了,成绩一路狂飙,五岁学乒乓球,九岁进省队,十三岁进国家队,后来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
有次比赛时受伤,疼得站立都十分困难。但她不敢倒下啊,因为后边有个紧紧盯着自己的老妈。
不过,再耐鸡的孩子,也总有极限。陈梦能被亲妈绷得这么紧还没有崩掉,除了天生自带强大的内核,还幸运得有一个很有耐心的爸爸。
她家把一刚一柔发挥到了极致,妈妈负责严厉,爸爸负责照顾女儿的情绪。
陈梦的老爸在带娃上确实花了不少心思,他自学了很多心理学、体育方面的知识,会和陈梦一起探讨,给陈梦带来了很强的安全感。
他给女儿烧饭吃,不仅饭桌上也很注意她的口味,甚至知道她每个菜吃了几口。妈妈给她夹菜,爸爸会说“她不喜欢吃,都没夹几筷子。”
回到母女关系上。虽然现在的陈梦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但妈妈心中对女儿的那份亏欠和愧疚却也是难以抚平的。
▼
看完这些母女相处,我也想起了一部电影,《蝴蝶效应》。它讲的是男主意外有了穿越时空的能力,他靠这个能力穿越回童年,想修正一起让玩伴遭受灭顶之灾的错误。
但他很快就意识到,当他改变过去时,就会导致现实出现更为严重的混乱。即使穿越回过去的机会再多,他也无论如何找不到完美的解法。
这可不就是养娃的感受吗。
严厉如陈梦妈,女儿成才但心中难免愧疚;冷静如圣依妈,女儿是明事理了,但心中缺爱......不管选择用什么样的路径养娃,到头来都是有失有得。
不过我想说,当大家回头看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的选择。那条没有走过的路想象起来很美,但实际也是布满荆棘。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你清楚的知道你很爱ta。
来源:创意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