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图文/月亮
编辑/小鱼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也许很多人都听过这首歌,但大家一定不知道它的原唱是谁。
那么这首《说唱脸谱》的演唱者究竟是谁呢?她就是昔日的实力唱将谢津。
15岁出道,23岁登上央视春晚,28岁跳楼自杀,她的人生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居然是一个巴掌。
1999年2月14日,知名歌星谢津自杀身亡,从23楼一跃而下的她如同一颗流星,短暂又璀璨。
谢津的生命在那一天永远停留在了二十八岁,而她究竟为什么选择以这样悲壮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呢?
时间要追溯到1994年。
彼时的谢津还是红极一时的天后,不仅和王菲、毛阿敏等人齐名,更是春晚上炙手可热的存在。
一首《说唱脸谱》令她火遍了大江南北,23岁便受邀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签约华纳唱片的她被公司力捧。
不仅给她出专辑,还为她办了一场校园演唱会。
在那场演唱会上,谢津满怀斗志,但却屡屡出现问题。
彩排时她便发现舞台的音响有问题,怕正式演唱会上出什么乱子,谢津便和多个工作人员反映了这件事,由此可见她对这次演唱会的重视。
这对她来说不仅是人生的第一场演唱会,更是一个酝酿多年的梦。
为了这一天她付出了很多努力,终于有机会站上舞台,谢津更是拿出了百分百的认真来对待,但无奈她遇到了猪队友。
正式舞台的音响问题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加拉垮了,甚至谢津的话筒一度没有声音,站在台上的她看着台下起哄的观众,一下子慌了神。
谢津的第一场演唱会就这样中道崩殂,不明所以的观众纷纷质疑起了谢津的能力和态度,毕竟这样的车祸现场实在是太扫兴了。
舞台失利的谢津暴躁不已,她妆都没卸直接将工作人员叫来问责。
但负责人对此却十分冷漠,一直在推责,面对谢津整个人傲慢无礼至极。
负责人的态度令谢津气不打一处来,她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情急之下甚至动起手来。
谢津反手就是一巴掌,打在了工作人员的脸上,这一巴掌虽然解气,但却给她的星途带来了致命的一击。
娱乐圈里的人脉关系本就十分复杂,一个不起眼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是个卧虎藏龙的狠角色。
不出意外,这个工作人员背后也有关系,而且关系不是一般的硬,谢津这下子是踢到铁板了。
这位员工不仅利用受害者的身份对谢津发起舆论攻势,还利用关系向公司施压。
尽管经纪人和谢津说明了原委,但对娱乐圈抱有幻想的谢津还是期待公道的降临。
但她注定要失望了,没过多久谢津便尝到了冲动的苦头,手头上的工作都被停了,口碑也急转直下,被人扣上了霸凌员工的帽子。
很快谢津的事业便走到了末路,公司和她解约,圈子也不再接纳她了。
刚走上事业巅峰的谢津就这样跌下神坛,原来成功与失败的距离只有一个巴掌的距离。
失去工作机会的谢津整个人肉眼可见地抑郁起来,往日的意气风发还历历在目,却一下子万劫不复。
骄傲的谢津又怎么甘愿沦为资本较量的牺牲品,所以她的决绝也不过是早晚的事。
昔日辉煌已不再不过谢津因为那场“巴掌演唱会”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实在太过可惜。
有一说一,谢津的才华确实很出众,她的嗓子仿佛被天使吻过,年纪轻轻便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童星出道的谢津星途十分顺遂,凭借“希望杯”一举成名,穿着校服的她在一众歌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1988年,谢津来到北京发展,势单力薄的她一开始屡屡碰壁。
不过幸运的是她赶上了华语乐坛最包容的一年,谢津凭借自己的独特的嗓音和外形成功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在华语乐坛闯出了一片天。
1990年,谢津和那英、毛阿敏等一众明星站上了亚运会的舞台,共同演唱了一曲《亚运之光》。
要知道能够登上亚洲的盛会上足可以证明她的优秀。
在那之后,谢津彻底走红,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星。许多从前不敢想的机会向她招手,要知道那一年她才19岁。
1992年,谢津接到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的邀约,参加了中国首届《中国风》演唱会。
虽然谢津出道很早,但以她的年龄能够出席这样的活动简直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能够得到谷建芬老师的指点对她来说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毕竟谷老师可是华语乐坛鼎鼎大名的人物,许多歌唱家都出自她的门下。
这次活动也令谢津学到了很多,21岁的她在香港晚会上大放异彩。
不仅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还令许多业界大拿看到了她身上的潜力。
在那之后,谢津接到了很多公司抛来的橄榄枝,最后她选择了华纳。
她也因此成为了华纳签约的第一批内地女歌手,这样的实力自然不是说说而已。
签约公司后的谢津如虎添翼,发唱片、上春晚、开演唱会。
她的成名之路仿佛开了二倍速,别人的21岁还在青春期挣扎,她的21岁就已经飞黄腾达了。
这一年的8月,谢津发布了自己的第三张专辑《我已是个大女孩》,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她对成长的渴望。
这张专辑不同于前两张,一经发布便大获成功,尤其是专辑里的那首《说唱脸谱》更是火遍大街小巷。
谢津因此名声大噪,有了拿得出手的代表作。随后在23岁的那一年,她还受邀参加春晚,演唱了自己的歌《说唱脸谱》。
随着她在大众面前频繁刷脸,谢津也吸引了不少歌迷的喜爱,成为了许多观众心中的“无冕天后”。
许多人都认为谢津年纪轻轻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假以时日她也会成为了华语乐坛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不过那一年正是她走向落寞的1994,春晚成了她最后的绝唱。
一代顶流歌星就这样销声匿迹,最后纵身跃进了死亡的深渊。
张爱玲曾说过:“出名要趁早。”
但谢津的悲剧令大家见识了出名过早的危害,在不能保护自己的年纪站上尔虞我诈的名利场,对她来说也是一种悲哀。
其实谢津的世界很纯粹,除了音乐就是音乐,在很小的时候她就展露出了惊人的歌唱天赋。
比起那些眼界窄的父母,谢津的爸爸妈妈却全力支持女儿的梦想,他们为了不让女儿的天赋埋没,将她送去学习唱歌和钢琴。
在父母的尽心培养下,谢津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6年,15岁的她在父母的支持下去参加了在本地举办的“希望杯”歌唱大赛。
穿着校服的她在一众成年歌手中十分显眼,许多选手都爱逗她,对于这个还在读中学的小姑娘,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轻敌了。
站上舞台的谢津大放异彩,令评委们眼前一亮。
他们为15岁的谢津惊叹,认为她会成为下一个明日之星。
谢津就这样一路杀到了决赛,最后拿下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15岁的亚军吸引了所有人的注目,不少观众对这个惊才绝艳的小女孩印象十分深刻。
谢津就这样成为了学校里的“大明星”,随着名气日益大增,她慢慢厌倦了学校里按部就班的生活。
她想去音乐领域深耕,早日站上自己的舞台,唱着自己的歌。
但教育的缺失也令谢津的人生失去了很多东西,在人情世故上她一无所知。
学校里的环境十分单纯,出了学校还有妈妈为她保驾护航,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她的单纯。
但这种单纯根本不适合娱乐圈的土壤,这个圈子里需要“厮杀”,需要世故,需要有颗强大的心脏,但这些谢津显然都没有。
被妈妈护在羽翼之下的她只需要唱好歌就行了,但突如其来的爆火将她推上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峰。
在那里妈妈的力量已经不能庇护她了,她不仅有了新的经纪人,还需要自己独当一面。
但太早成名令她小瞧了娱乐圈里的尔虞我诈,年纪过小的谢津站上了人生巅峰,但先赢不是赢,经得起赞美,也要耐得住诋毁。
成名过早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从天而降的机遇,但对另一些没经历过苦难的人来说,也许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来源:法理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