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相约《美术中国》,同卢禹舜、莫晓松、王颖生赴一场艺术盛宴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17 15:12 1

摘要:新媒体端:《北京时间》app,5月17日晚20:00同步直播(《北京时间》是北京首个市级融媒体平台,也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新媒体音视频客户端,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各个电视频道、广播频率一体化采编联动,融合传播。北京时间客户端累计下载量5020万,端外矩阵粉丝量超5

BRTV纪实科教频道《美术中国》栏目

大道同工——卢禹舜、莫晓松、王颖生

全国首播时间:

5月17日(周六)20:00

BRTV纪实科教频道《美术中国》栏目

(覆盖全国7亿多观众200多个中心城市)

北京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

5月21日(周三)北京时间11:08《美术中国》栏目

覆盖播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

新媒体端:《北京时间》app,5月17日晚20:00同步直播(《北京时间》是北京首个市级融媒体平台,也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新媒体音视频客户端,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各个电视频道、广播频率一体化采编联动,融合传播。北京时间客户端累计下载量5020万,端外矩阵粉丝量超5000万,覆盖用户1亿+)同时也在BRTV纪实科教频道视频号(粉丝280万)、《美术中国》抖音号、今日头条、个人视频中播出。

在这个清风拂面、玉兰飘香的时节里,中国画坛迎来了一场盛大的艺术盛宴“大道同工——当代中国工笔画七人展”,此次展览汇聚了陈孟昕、贾广健、刘万鸣、卢禹舜、莫晓松、唐勇力、王颖生等,在当代中国画领域内享有盛誉的艺术家,展厅内陈列的近百幅精品力作,是他们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工笔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千年来东方美学的精神内核与技艺精髓,这几位画家在人物、花鸟走兽和山水画科领域,数十年深耕不辍。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的再现,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人文领域。从都市生活到生态关怀,从个体情感到人类命运,工笔画的表现疆域不断拓展。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道同工——当代中国工笔画七人展”,去沉浸式体验一场融贯东西、跨越时空、对话古今的艺术之旅。

画家简介及作品欣赏

卢禹舜先生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艺术委员会主任、教授;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全国政协十二届、十三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获“人民教师”称号;“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卢禹舜先生的山水画以沉雄蕴藉的人文气象而孤标一格。他深切体悟到写实派山水的要义,以写生稿为原型,在尊重视觉感受的基础上,力求表达“真山水”的基本结构与物理特征,从现实物象中呈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山水精神。

卢禹舜先生作品:

《覆天载地惟象无形四方八极六合九州大道不孤天下大同》

2022年

191cm×251cm

卢禹舜先生作品:

《覆天载地四方八极六合九州大道不孤天下大同系列之四》

2022年

248cm×193cm

卢禹舜先生作品:

《覆天载地惟像无形四方八极六合九洲天地大同》

2014年

240cm×204cm

卢禹舜先生作品:

静观八荒

231cm×142cm

2008年

卢禹舜先生作品:

《天地大美不言大美为真心驰神往笔遂墨顺系列之一》

69cm×273cm

2019年

卢禹舜先生作品:

《域外写生》

39cm×39cm

卢禹舜先生作品:

黄河写生

28cm×42cm

2021年

卢禹舜先生的笔墨语言纯熟而丰富,线条细秀而有弹性,既具有北方山水的苍茫宏大,又不失南方山水的精致幽微。在构图上,他善于运用对称、均衡等手法,营造出宁静而悠远的意境,画面宏大且富有层次感。卢禹舜先生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更在哲理思考和诗意表达方面有着深刻的内涵。他的山水画作品常常以山水、宇宙和生命作为创作的三大母题,形成了多层次、多视角、多场景、多隐喻的开放式绘画格局。

卢禹舜先生作品:《观山海系列之一》

96cm×530cm

2020年

卢禹舜先生作品:《观山海系列之三》

95cm×533cm

2020年

观卢禹舜先生的作品,不难发现他在色彩运用上见解独到。他摒弃五彩斑斓,执着于纯粹质朴的色彩表达,将红色与黑色这两种基础而鲜明的色彩运用得炉火纯青。

他认为,与西方绘画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交织不同,中国画的色彩运用更注重对缤纷世界的提纯与升华,不追求表面的绚丽,转而追寻深沉内敛的艺术境界。正是这种看似简约的色彩搭配,精准凸显了中国画的本质魅力。而卢禹舜先生的作品,正是这一艺术理念鲜活而深刻的诠释。

卢禹舜先生作品:《黄河平天下平黄河安澜天下大同》

185cm×245cm

2023年

卢禹舜先生作品:《黄河安澜天下大穰》

490.7cm×123.8cm

2020年

卢禹舜先生深耕传统文化沃土,从古老典籍中获取创作灵感,那些泛黄书页里的神话传说、地理风貌、人文哲思,如璀璨星辰,点亮了他艺术创作的浩瀚苍穹。在《山海经》的奇幻世界里,他探寻到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与想象,将其幻化为笔下灵动的线条与斑斓的色彩。他以画笔为舟,在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悠然泛游,将古籍中的深邃意境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每一幅作品都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他与古人智慧的共鸣。

卢禹舜先生作品:《观山海经》系列

2020年

355cm×96cm

卢禹舜先生作品:《天地人和百家和鸣》

2022年

217cm×144cm

相比卢禹舜先生画作中所展现出的对天地万物的宏大包容与物我交融之境,莫晓松先生同样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与精神追求。他以细腻笔触、灵动色彩,在花鸟虫鱼间勾勒出别样的诗意画卷,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思紧密交织,为观者开启了一扇通往另一番艺术世界的绮丽之门。

画家简介及作品欣赏

莫晓松先生

莫晓松,祖籍甘肃陇西,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北京画院副院长、艺委会副主任、教育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美协理事,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北京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画作品先后参加全国七届、八届、九届,十届美展,百年中国画展,获全国当代中国花鸟画艺术大展金奖。

莫晓松先生作品:《京华春韵》

2020年

240cm×835cm

莫晓松先生作品:《春到红墙》

2002年

210cm×195cm

莫晓松先生作品:《寒蕴梅竹劲》

2022年

175cm×185cm

莫晓松先生作品:《碧晴云潮起》

2023年

183cm×192cm

莫晓松先生作品:《南国秋意浓》

2019年

260cm×185cm

莫晓松先生作品:《萧萧暮色》

2019年

200cm×300cm

莫晓松先生作品:《暮光》

2020年

200cm×300cm

莫晓松先生的艺术生涯始于一个工笔花鸟艺术世家,其父为甘肃省美协主席、著名工笔花鸟画家莫建成先生。自幼受父亲影响,莫晓松先生对工笔花鸟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年少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天赋。他的画作在90年代初期开始在全国性展览中崭露头角,多次在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等重要展览中获奖,逐渐为美术界所熟知和赞誉。莫晓松先生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既保留了传统工笔画的精致明丽,又融入了文人写意画的雅逸清疏。同时,他还将西北地域的苍莽雄俊之风、京城的富丽堂皇、典雅庄重完美融合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著名工笔花鸟画家莫建成先生

莫建成先生作品

如果说中原的花卉似工整娟秀的小楷,那么雨林里的植物则是肆意舒展的狂草。为探寻更广阔的“花鸟世界”,莫晓松先生与伙伴深入世界各地热带雨林。在这片充满原始张力的秘境中,遮天蔽日的生命力扑面而来,每一朵花都蕴藏着震撼心灵的力量——它们并非温室里娇弱的盆景,而是天地间肆意挥毫的生命长卷。这磅礴的生命气象,让莫晓松先生的笔触冲破传统工笔的藩篱,将雨林万物蓬勃生长的野性,化作笔下酣畅淋漓的写意精神。

莫晓松先生创作

莫晓松先生作品:《碧晴云潮起》

2023年

183×192cm

莫晓松先生作品:《江河杳映春云外》

2023年

183cm×192cm

莫晓松始终在工笔画领域锐意求索,以笔为舟,以墨为海,不断拓展艺术表达的边界,终达挥洒自如的创作境界。他突破性地将西方典籍意象融入笔墨,挣脱传统写生与素描的技法框架,以当代笔触重构古典美学范式。这种东西方美学的碰撞与交融,令工笔线条在跨文化对话中焕发新生,既承载着千年绘画的精微底蕴,又跃动着自由不羁的创新精神,为传统艺术注入蓬勃的时代生命力。

莫晓松先生作品:《雨花虚其微》

2021年

178cm×192cm

莫晓松先生作品:《飞花漫天游》

2022年

99cm×209cm

莫晓松先生作品:《素处以默》

2023年

186cm×177cm

莫晓松先生以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与深厚的笔墨功底,不断探索花鸟画的创新表达。在他的作品中,既传承了宋代院体画的工整细腻,又融入现代审美意趣,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相较于莫晓松先生以纤巧细腻的笔触、灵动鲜活的色彩,于藤花末叶的方寸之间勾勒出小巧精致的诗意。王颖生先生则独辟蹊径,在艺术的广袤天地中自成一家,绽放出别样的艺术华彩。

画家简介及作品欣赏

王颖生,1995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1997年毕业获硕士学位,2013年获博士学位,2003年-2004年被国家基金委选派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梅里尼可夫工作室访问学者,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修复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壁画艺委会主任、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博士、硕士生导师。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首届全国体育美展,全国青年美展,第一、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历史画创作工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最高奖、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北京首届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青年艺术家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2005年被北京市委宣传部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出版《走进画家——王颖生作品集》《60一代——王颖生作品集》《午门誓师——王颖生作品集》,合集多种,并被多种媒体专题介绍。

王颖生先生

王颖生先生作品:《帝释梵天图》

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主墙壁画

2012年

508cm×4000cm

王颖生先生作品:《水月观音》(局部)

山西大同华严寺普光明殿背屏后壁

2011

900cm×2100cm年

王颖生先生作品: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组画之《蒙古民族的希望》

2006年

450cm×5700cm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

王颖生先生作品: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组画之《蒙古民族的希望》局部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

王颖生先生作品:《万国来朝》

2013年

416cm×3960cm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

1994年,王颖生先生以一幅《苦咖啡》开启了一段创作篇章,此后相继推出《往事》《画室》《静静的时光》等作品。这一系列画作,充满了浓郁的忧郁气息,彼时的他,在作品中寄托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这些作品也成为了他与青春告别的深情注脚。随着创作的深入,王颖生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艺术领域,开始创作《踱步》系列。

王颖生先生作品:《苦咖啡》

1994年

165cm×143cm

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中国美术馆藏

王颖生先生作品:《静静的时光》

1996年

145cm×180cm

王颖生先生作品:《工作室》

1996年

145cm×180cm

王颖生先生作品:《往事》

1996年

145cm×145cm

王颖生先生《踱步》系列通过将不同时空的元素组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画面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周围环境的设置,都暗示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考与探索,体现了他对多元文化的深入思考和对文化交流融合的关注。画中的人物像小说中先后出场的角色,都有现实原型的写生准备,透露出贴近当代生活的真实感、现实感与生动感。人物的踱步姿态,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寓意着人们在时代浪潮中对自我价值、人生方向的追寻,引发观众对于自身处境和时代特征的共鸣。

王颖生先生作品:《踱步之一》

1997年

王颖生先生作品:《踱步之二》

1999年

在《踱步》系列的创作进程中,王颖生先生始终致力于探索传统壁画语言与当代题材的融合路径。这组悬挂在展厅核心区域的画作,就是《踱步》系列的第三幅作品,它是本系列的收官之作,也是王颖生先生自2003-2004年,国家公派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梅尔尼科夫工作室的访学之后的思辨之作。这段系统研习西方古典绘画传统与现实主义美学的经历,不仅深化了他对西方造型体系与色彩哲学的认知,更催生其创作范式的革新——在绘画实践中展开东西方艺术语言的多元对话,将俄罗斯绘画的体积塑造与东方壁画线条韵律、西方焦点透视与东方平面构成进行创造性转化,最终构建起贯通古今的跨文化艺术表达体系。

王颖生先生作品:《踱步之三》

2024年

王颖生先生作品:《踱步之三》

2024年

王颖生先生投身中国传统壁画研究三十载,在壁画摹写与创作过程中,他逐步构建起跨越东西的艺术语言体系——将敦煌藻井的装饰韵律、永乐宫壁画的线描精髓,与西方古典绘画的体积塑造、印象派的光色表现相融合,最终在绢本重彩与水墨氤氲间孕育出独树一帜的视觉美学,这也为中国壁画艺术的当代复兴提供了重要范本。正如这幅悬挂在展厅瞩目位置的画作《一眼千年》——便是王颖生先生艺术哲思的凝练呈现。

王颖生先生作品:《一眼千年》

2024年

王颖生先生作品:《一眼千年》局部

当代中国画坛激荡着前所未有的多元气象,回望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的艺术脉络,七八十年代的探索如破土新芽,九十年代的突破似破茧蝶变,直至当下以开放姿态掀起的创新浪潮,持续拓宽着艺术表达的边界。卢禹舜、莫晓松、王颖生三位在当代中国画领域享有盛誉的艺术家,虽笔触各展风华、风格自成天地,却在艺术探索中达成大道归一的默契——唯有将千年文脉熔铸于现代语汇,让水墨精神与当代审美同频共振,方能淬炼出兼具中国风骨与世界视野的艺术语言。

来源:中华网山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