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丽坤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影坛的第一美女。她主演的影片虽然只有《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两部,但这两部影片都很经典。杨丽坤本人也与影片中的金花和阿诗玛一样,成为当时国人心目中的偶像和女神。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成名之后的她,不但没能让她的生命之花绽
感谢你阅读小芳的作品,祝您生活愉快,家庭幸福美满。
本文主要讲述杨丽坤的三个故事
第一: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影坛的第一美女
第二:文革时期受到那些批判打击
第三:他与两个男人的故事
杨丽坤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影坛的第一美女。她主演的影片虽然只有《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两部,但这两部影片都很经典。杨丽坤本人也与影片中的金花和阿诗玛一样,成为当时国人心目中的偶像和女神。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成名之后的她,不但没能让她的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相反,却由此坠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1942年4月27日,云南省思茅地区普洱县磨黑镇的一个杨姓彝族家庭里诞生了他们的第九个孩子。这个乳名叫小九儿的女孩子就是杨丽坤。像花儿一样浙渐长大的小九儿并不知道,她一生的命运会跟家乡人世代传唱的阿着底格路日明家的阿诗玛联系在一起。
杨丽坤3岁时,她的二姐杨秉芳离开家乡,被中共党组织派往昆明。不久,一生养育了11个孩子的杨丽坤的母亲去世,使得家境更加困难。解放初,失去音信多年的杨秉芳与家里取得了联系,便托人将喜欢读书却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的杨丽坤带到昆明。
此时,参加革命后改名叫黄晓的杨秉芳和爱人郑敦都在云南省委机关工作,他们将九妹留在身边,和自己刚刚一岁多的孩子一起抚养。
1951年,9岁的杨丽坤被二姐送去昆明市靖国新村小学继续念书。小姑娘爱唱爱跳爱看书,在学校经常参加文艺演出,在家里则呆在书房,抱着大厚本子的《死魂灵》,《唐吉诃德》看得入神。
二姐夫见她爱看书,就时常买一些像《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丹娘》等觉得比较适合她看的书当礼物送给她。
1954年,学校文艺队在筹备调演节目时,请了省歌舞团的老师来排练舞蹈,1 2岁的杨丽坤被认为是跳舞的好苗子。后来,歌舞团团长亲自出面,将杨丽坤招进团里做了舞蹈学员。
1959年,17岁的杨丽坤也像歌里唱的那样“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四、五年的时间,天资聪颖的杨丽坤已经从一个普通的舞蹈学员,成长为频频担纲团里大型舞蹈演出的领舞或独舞演员,而最让她出尽风头的是一曲华丽典雅的古典独舞《春江花月夜》。
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筹拍国庆十周年献礼片《五朵金花》。4月,长影的两位编剧赵季康和王公浦,接受创作任务,前往云南采风,在昆明观看了云南省歌舞团的演出,立刻就被舞台上美若天仙的杨丽坤深深吸引住了。他俩回到长春以后,极力向导演王家乙推荐了她,并口口声声地说,她,囫囵个就是剧本里所写的女主人公金花。
王家乙起初还将信将疑,开拍前,再次与摄影师王春泉、作曲家雷振邦一起奔赴云南。当他第一次看到这位只有18岁的彝族少女时,也立刻被她的美惊呆了。三人眼神凑在一起,《五朵金花》的女主角,就是她了。
1959年10月,杨丽坤主演的《五朵金花》在京公映,立时引起轰动,被称为“五美”——故事美、演员美、音乐美、风光美、色彩美的典范。
《五朵金花》拍摄完成后,被输往46个国家公映,创下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纪录,并于1960年在埃及开罗举行的第二届亚非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银鹰奖和最佳女主角银鹰奖,时任埃及总统纳塞尔点名邀请杨丽坤前往开罗领奖。
1960年5月,《五朵金花》在香港连映了24天,香港各大影院均出现了“千人排队购票的盛况”。影片在缅甸放映,也造成了万人空巷的佳话。影片还被文化部推荐参加了开罗第二届亚非国际电影节,并一举夺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影片的成功,使杨丽坤成了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杨丽坤的厄运却就此开始了。
文革序幕刚刚拉开,《阿诗玛》就被“四人帮”宣布为“宣扬爱情至上”的“大毒草”,“美女征服世界”是封资修的反动口号,两报一刊的大批判文章接踵而来,杨丽坤理所当然也莫名其妙地被打成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宠儿”,资产阶级的“美女蛇”,进行轮番批斗。
你不是美若天仙的女神吗?那么就批倒批臭,头上戴高帽,脸上涂墨水,秀发剃成阴阳头,必须把资产阶级的美变成奇丑无比。她不服她反抗她要保护自己的美,却遭来更残酷的迫害。先是劳动改造,后又因不服管教被关押在舞台底下,叫做“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杨丽坤被当场戴上了“现行反革命”的帽子。从那时开始,她先后被剃阴阳头,被殴打,被细铁丝捆绑,被强迫跪在瓦砾堆上悔罪自省……在最绝望的时候,她试图自杀,但又被救活,专案组不允许她“自绝于人民”。
1979年,杨丽坤获得平反后,给《大众电影》写了一封公开信,里面回忆到当时的情景:“他们把我关进阴暗潮湿的舞台底下,晚上让我睡在一条木凳上。我处在无边的黑暗中,没有希望,见不到亲人,痛苦极了。就在这几乎绝望的时刻,我想起了敬爱的周总理,我决定给妹妹写信,叫她去找总理,我相信总理会救我的。”
1970年,周总理终于知道了杨丽坤的遭遇,指示办公室给云南省军管会和革委会打电话,杨丽坤才被允许送去安宁长坡精神病院治疗。
自从拍完《阿诗玛》不久,杨丽坤就发现自己怀了身孕,但孩子的父亲却翻脸不认人了,拒不承认她腹中的胎儿与自己有任何关系。杨丽坤气得浑身发抖,声嘶力竭地与他大吵了一架。他恼羞成怒,打了杨丽坤一个嘴巴,然后就骂骂咧咧地甩手走人了,从此再也不见踪影。这段不堪回首的感情使得杨丽坤久久不能从中走出来,直到她遇到唐凤楼。
1971年,杨丽坤病情有所好转以后,朋友陈泽涛将毕业于上海外语学院,当时在广东凡口铝锌矿场工作的唐凤楼介绍给她认识。经过一年多的交往以后,两人于1973年5月22日在上海徐家汇路唐家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一年后,杨丽坤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唐琰和唐韬。当时,杨丽坤曾经被毁坏的神志虽然在治疗中有所控制和好转,但毕生都没有能够完全恢复,任何外在的或内在的细微刺激,都有可能激活那个控制她全部意志和行为的恐怖狰狞的虚幻世界,让她旧病复发。
随后,《阿诗玛》电影得以开禁,在全国公映。1982年,《阿诗玛》在西班牙北部城市桑坦德召开的第三届国际音乐舞蹈节上获得最佳舞蹈片奖。杨丽坤也在20天内办完了平反和落实政策的手续,被转到上海最好的精神病院治疗,并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2000年7月21日,杨丽坤因脑梗塞在上海家中去世,时年58岁。
杨丽坤去世以后,上海和云南两地为她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她的墓碑也在两地各立一块。云南的墓碑整个碑体造型似一只展翅的蝴蝶,在碑体部分,杨丽坤的彩照镶嵌在红色花岗石的中心,寓意着这片红土地养育了她。碑座上镌刻着“云南的女儿”五个大字,同时刻着她最爱的《阿诗玛》长诗中的那一段诗句:日灭我不灭,云散我不散,我的灵魂永不散,我的声音永不灭。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