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娱乐圈又出了个热闹事,05后小演员黄杨钿甜戴了副耳环引发全网热议。这事说起来不算复杂,却像根导火索一样,把大家对“公务员家庭消费”“明星炫富”这些话题的情绪全点着了。咱们先从头捋捋,看看这副耳环到底惹了啥麻烦。
最近,娱乐圈又出了个热闹事,05后小演员黄杨钿甜戴了副耳环引发全网热议。这事说起来不算复杂,却像根导火索一样,把大家对“公务员家庭消费”“明星炫富”这些话题的情绪全点着了。咱们先从头捋捋,看看这副耳环到底惹了啥麻烦。
事情起因是5月11号,黄杨钿甜在网上晒了组成人礼照片。小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本是寻常事,可眼尖的网友一下盯上了她耳朵上的耳环——有识货的人说这是奢侈品牌GRAFF的经典款,公价差不多230万。消息一出,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一个07年出生的孩子,哪来的钱戴这么贵的首饰?”紧接着就有人扒出,黄杨钿甜的父亲曾是四川雅安的公务员,还负责过招投标工作。这可不得了,“公务员家庭收入是否合理”的质疑声铺天盖地卷起来了。
5月14号,相关话题直接冲上热搜,累计阅读量几千万,可见大家关注度有多高。面对质疑,黄杨钿甜先是回应“耳环是找妈妈的”,后来又补充说是“妈妈的”,但这解释似乎没让网友买账。隔天,雅安市相关部门赶紧出来澄清:她父亲确实在2015到2017年在经信局当公务员,不过辞职都八年了,现在一直在经商,“辞职这么久,他家里的收入情况真跟单位没关系”。知情人还提到,当地政府以前邀请过黄杨钿甜宣传雅安,她妈妈也一直在企业工作。但记者联系她父亲时,电话始终没人接,这就让网友更觉得“有猫腻”了。
现在网上讨论最热烈的,不是这耳环到底是不是妈妈的,而是围绕“公务员辞职经商”的各种猜测。你看网友评论简直五花八门——有感慨贫富差距的:“我种一辈子地,把自己卖了都抵不上人家一只耳环,这日子没法过了!”这话虽说有点极端,却说出了不少普通人的心酸。更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公务员辞职后的收入来源”,有人说“辞职八年也可能涉嫌贪污,查查就清楚了”,还有人提到“招投标是腐败重灾区,说不定就是‘逃逸式辞职’,以为躲几年就没事了”。甚至有网友扯到汶川重建,说“要是负责过重建项目,戴2300万的耳环都不奇怪”,这联想虽说有点大胆,却反映出大家对某些领域腐败问题的敏感。
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声音。有人觉得“人家辞职后经商赚了钱,女儿戴贵点的首饰咋了”,还有人说“普通家庭可能舍不得买230万的耳环,但有钱人家消费自由,没必要上纲上线”。不过这类评论很快被质疑声淹没,更多人还是揪住“曾经是公务员”这一点不放,喊着“干部倒查20年”“就算辞职了也要查”。还有人拿娱乐圈其他“坑爹”案例举例,说“这姑娘怕是又要把爹坑了”,言语间满是对类似事件的无奈。
这事看到现在,其实折射出几个很现实的社会情绪。一方面,大家对公务员群体的收入透明度本来就敏感,尤其是涉及招投标、项目建设这些“高风险”岗位,一旦有辞职后“突然暴富”的情况,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另一方面,普通老百姓对“奢侈消费”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尤其是年轻艺人晒豪车、名表、珠宝这类事,很容易触发“仇富”心理,更别说背后还连着“公务员家庭”这个敏感标签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咱们也得理性看待。首先,黄杨钿甜父亲已经辞职八年,现在的收入情况确实不能直接和以前的公职划等号,法律上也没规定公务员辞职后不能经商致富。其次,仅凭一副耳环就断定人家“贪污”肯定不严谨,说不定人家家里真有这个经济实力。但网友的质疑也不是完全没道理——这些年“逃逸式辞职”“退休后被查”的案例不少,老百姓对这类事保持警惕是好事,说明监督意识在增强。
这事给咱们提了个醒:公众人物尤其是星二代,言行举止真得悠着点。你晒个奢侈品,在普通人眼里可能就是“炫富”,尤其是背后有公职背景的,更容易引发舆论风暴。对相关部门来说,或许可以考虑对“辞职公务员”的后续监管再细化些,比如财产申报、从业限制等,既能打消公众疑虑,也能堵住可能的漏洞。至于咱普通老百姓,与其盯着别人的耳环羡慕或生气,不如多关注自己的日子——毕竟别人戴什么是人家的自由,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才是实实在在的。
来源:胡侃社会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