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丽如继承了父亲连阔如的文人书路,擅长在评书里展现庙堂智斗的机锋。例如在《三国演义》的“隆中对”情节中,能将诸葛亮羽扇轻摇的从容化作声音里的乾坤万象;讲述曹操“青梅煮酒”时,借杯中酒响暗喻英雄相惜,尽显传统说书的诗性智慧。
最近,网络流传一段视频,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丽如称,东北人档次太低。当然,他的意思是指在评书欣赏水平上,认为东北人听评书喜欢凑热闹,却缺乏文化品味。
连丽如是北京评书传承人、表演艺术家,她的评书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连丽如继承了父亲连阔如的文人书路,擅长在评书里展现庙堂智斗的机锋。例如在《三国演义》的“隆中对”情节中,能将诸葛亮羽扇轻摇的从容化作声音里的乾坤万象;讲述曹操“青梅煮酒”时,借杯中酒响暗喻英雄相惜,尽显传统说书的诗性智慧。
在播讲《中华小名家》时,她做了大量案头工作,并与编著者反复沟通。经过艺术处理,为听众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听众在享受评书艺术的同时获得知识、得到启迪。
连丽如的书台恰似文人书房,一桌一扇尽显古意。她端坐如钟,气度雍容,仅凭眉梢轻挑、指尖微动便带出人物神韵。比如说到祢衡击鼓骂曹,手中醒木忽轻忽重,恰似鼓点声声催魂;演绎貂蝉拜月,兰花指虚挽月华,未着一字而凄美自现。
她的评书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而且用词非常讲究,听起来给人一种亦庄亦谐、惟妙惟肖的感觉。
连丽如称东北人档次太低,意思是欣赏水平不够,如何辩证看待这个观点?
对于连丽如这一颇具争议的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辩证分析:
东北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有着丰富多元的文化和庞大的受众群体。每个人的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受到教育程度、生活经历、个人兴趣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将整个东北人群体一概而论地判定为“档次太低”“欣赏水平不够”。
这样的言论容易引发地域歧视和地域矛盾,伤害东北人民的感情。地域是一个集体概念,将个人的主观判断扩大到整个地区的人群,会破坏不同地区之间的和谐与团结,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欣赏习惯。评书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不同地区的传播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连丽如或许因为对东北文化和观众的欣赏习惯了解不够深入,从而产生了误解。
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看,连丽如的这一观点是片面和不准确的。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人群,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地域差异,避免因个别现象而对整个地区的人进行不恰当的评价。同时,艺术工作者也应该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表演方式,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观众的需求。
来源:风闻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