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无名》票房破10亿,创文艺片新高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2 21:48 3

摘要:“文艺片票房过亿都算奇迹,这回直接干到10个亿?王一博这小子怕不是要上天!”电影院里,刚看完《无名》的老张蹲在台阶上嘬了口烟,和隔壁卖爆米花的老李唠得唾沫横飞。谁也没想到,这部被贴上“晦涩”“沉闷”标签的谍战文艺片,愣是在春节档杀出条血路,成了2023年开年最

“文艺片票房过亿都算奇迹,这回直接干到10个亿?王一博这小子怕不是要上天!”电影院里,刚看完《无名》的老张蹲在台阶上嘬了口烟,和隔壁卖爆米花的老李唠得唾沫横飞。谁也没想到,这部被贴上“晦涩”“沉闷”标签的谍战文艺片,愣是在春节档杀出条血路,成了2023年开年最魔幻的票房黑马。

一、“顶流”转型的冰与火:粉丝买账,路人买单?

凌晨三点的电影院灯火通明,95后姑娘小琪攥着第8张《无名》票根,眼睛还死盯着大银幕上王一博抽烟的慢镜头。她在微博超话里写道:“这次他连后脑勺都在演戏!”可转头刷到影评人“老邪”的犀利吐槽:“流量明星演文艺片就像穿西装种地——浑身不得劲”,气得她当场摔了手机壳。

这电影上映前,业内人士集体唱衰。文艺片教父贾樟柯曾公开叹气:“现在年轻人宁可刷三小时短视频,也不愿给慢节奏电影十分钟。”可现实啪啪打脸——王一博饰演的卧底特工,光是“眼技”就上了七回热搜。有观众发现,他全程只说9句台词,却靠眼神演活了一个在信仰与生存间挣扎的乱世青年。

更绝的是票房结构。猫眼数据显示,首周观众中25岁以下占比58%,可到了第三周,35岁以上观众突然暴涨40%。卖煎饼的刘大姐边摊鸡蛋边和熟客唠:“俺们这把年纪的,就爱看这种藏着掖着的戏码,比那些咋咋呼呼的枪战片带劲多了!”

二、文艺片的“逆天改命”:是观众醒了,还是资本赢了?

《无名》导演程耳在庆功宴上喝大了,搂着制片人直嚷嚷:“十年前我拍《罗曼蒂克消亡史》,那帮孙子说我这辈子都摸不到5亿门槛!”这话倒是不假。看看这些年文艺片的惨淡战绩:《地球最后的夜晚》2.8亿全靠营销反噬,《兰心大剧院》勉强破亿还要靠巩俐撑场子。

可这回《无名》玩了个狠招。宣发团队把“装逼”进行到底:没有路演、没上综艺、连预告片都剪得云山雾罩。结果抖音上#看不懂无名#的话题播放量愣是冲到20亿,大学生们边查史料边二刷,活生生把观影门槛搞成了社交货币。

资本的游戏规则也在变。以往文艺片拉投资得像孙子,这回博纳影业押宝时放话:“就当给中国电影交学费!”结果这“学费”不仅回本,还赚了个盆满钵满。更绝的是,片方把15%的票房收益直接投给青年导演扶持计划,这波操作连电影局局长都在座谈会上竖大拇指。

三、10亿票房背后的“幽灵观众”:谁在悄悄改变游戏规则?

凌晨一点的北京CBD,写字楼里突然多了群西装革履的“夜行动物”。投行精英Lisa踩着Jimmy Choo冲进影院,她跟闺蜜吐槽:“连轴转三个月,就指望这片子给我续命了。”心理医生老周发现,最近来看焦虑症的年轻人,十个有八个包上挂着《无名》周边徽章。

二三线城市的观影潮更邪乎。在四川绵阳,开面馆的王叔把“凭《无名》票根送二两牛肉”的招牌挂出去,结果周末卖出300碗招牌牛肉面。他嘿嘿直乐:“这些年轻人看完电影,眼睛红红地来吃面,给肉都比平时大方!”

教育圈也刮起妖风。上海某重点高中语文组,愣是把《无名》写进月考阅读理解题。00后考生们边答题边嘀咕:“导演怕是也没想到自己埋的梗能被挖出十八层深意!”

四、狂欢下的冷思考:当文艺片戴上商业皇冠

眼看着《无名》破10亿,电影圈炸开了锅。第六代导演领军人娄烨在朋友圈阴阳怪气:“现在评判电影好坏的标准,就剩带货能力了?”这话激得北师大教授史航连夜撰文:“当观众开始为复杂性买单,才是中国电影真正的成人礼。”

争议最大的还是王一博。老戏骨王志文在访谈里说得含蓄:“年轻演员敢碰这样的角色,勇气可嘉。”可话锋一转,“但真正的演技不是粉丝滤镜,得经得起大银幕放大每一寸皮肤。”这话传到王一博粉丝耳朵里,立马有技术宅扒出他三年前网剧的演技对比视频,播放量瞬间百万。

《无名》的10亿票房,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又像一针强心剂。它证明了中国观众不是只会为爆米花电影买单,也撕开了流量时代内容价值的冰山一角。当片尾字幕升起时,那个在黑暗中点烟的王一博,仿佛在问每个观众:我们究竟想要怎样的好故事?

来源:香山红叶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