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秋的越剧小镇,月光顺着飞檐的弧度淌进练功房。陈丽君对着落地镜调整水袖的角度,镜中少年气的面容在柔光里晕开淡淡的疲惫。自《新龙门客栈》出圈以来,这方小小的舞台承载了太多目光,有温柔的期许,也有锋利的审视。
深秋的越剧小镇,月光顺着飞檐的弧度淌进练功房。陈丽君对着落地镜调整水袖的角度,镜中少年气的面容在柔光里晕开淡淡的疲惫。自《新龙门客栈》出圈以来,这方小小的舞台承载了太多目光,有温柔的期许,也有锋利的审视。
作为越剧尹派小生,陈丽君以英气俊逸的扮相和扎实的唱念功底,让无数年轻人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戏服上的金线在聚光灯下流转,她甩起水袖时的风姿,仿佛将百年越剧的魂灵都揉进了一招一式里。然而,随着热度攀升,放大镜般的注视也随之而来。有人质疑她跨界综艺消耗艺术生命,有人揪住舞台上的细微失误反复讨论,更有甚者将私人生活细节翻出来评头论足。
网络世界的声音总是裹挟着极端的温度。有次演出后,陈丽君在后台收到粉丝送来的花束,卡片上写着"请保持纯粹,别让商业污染越剧";与此同时,社交平台上关于她妆容、体态的争议帖正在疯狂刷屏。她望着镜中被舞台灯光映红的脸,突然想起师父说过的话:"唱戏如行路,哪有不沾泥的鞋。"
在流量与艺术的夹缝中前行,本就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陈丽君并非完人,她会在直播时因紧张说错台词,会在综艺里暴露出表演经验不足的短板。但正是这些不完美,反而让她的艺术之路更显真实。就像越剧里那些经典的角色,正是因为有了人性的褶皱,才更能打动人心。
想起某次访谈,陈丽君说:"我希望能成为一座桥,让更多年轻人通过我爱上越剧。"这份初心,在喧嚣的舆论场中显得尤为珍贵。当我们在网络上敲下评论时,或许应该多一份善意与理解。毕竟,每个在热爱之路上跋涉的人,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宽容,从来不是纵容,而是给成长以时间和空间。就像培育一株幼苗,太过急切的修剪反而会折断它向上的枝干。陈丽君和她的搭档李云霄,在争议声中依然坚持每天清晨五点练功,用汗水浇灌艺术梦想。她们的努力,不该被无端的苛责掩盖。
夜色渐深,练功房的灯依然亮着。陈丽君又开始练习新戏的身段,水袖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月光透过窗棂,为她的青衫镀上一层银边。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总有人愿意守住一方戏台,用青春和热忱续写传统艺术的华章。而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怀着善意与耐心,静待花开。
希望都被善待,希望她不受留言伤害
来源:闲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