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笙与她的老伴:骆老半生孤独漂泊终有佳偶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3 06:16 2

摘要:骆玉笙先生,1914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命运坎坷的骆玉笙先生曾经在《檀板弦歌七十秋》一书中回忆:“事实上,我并不知道我真正姓什么,究竟是哪里人……生身父母是谁。”短短几句话,道尽了往事的心酸。

中国近代史上有十位被尊称为“先生”的女性人物,骆玉笙先生即是其中一位,她艺名小彩舞,是“骆派”京韵大鼓的创建者,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

骆玉笙先生,1914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命运坎坷的骆玉笙先生曾经在《檀板弦歌七十秋》一书中回忆:“事实上,我并不知道我真正姓什么,究竟是哪里人……生身父母是谁。”短短几句话,道尽了往事的心酸。

当年,骆玉笙还是六个月大的襁褓婴儿,就被卖给了江湖艺人骆彩武。长大一些后,还不会说话,就开始在台上配合养父变戏法赚钱。

据记载,1918年的一天,上海的一场“怪物”表演舞台上,一位艺人连翻5个跟头,台下掌声不断,没想到最后一个跟头,居然变出一个小女孩。这孩子落地就唱,观众瞬间惊呆。“这可真是个‘小怪物’。”

这个小孩就是日后闻名天下的骆氏京韵大鼓鼻祖骆玉笙,四岁的她就开始跟养父卖艺赚钱,养母为了让她学戏挣钱,对她是一天几小打,三天一大打。当其他孩子还在母亲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却为了活着不得不努力挣扎。

从七岁起,骆玉笙学唱京戏,由于家里很穷,没钱置行头,她就在南京的夫子庙清唱,一唱就是十年。

1931年,养父被诬陷入狱后离世,骆玉笙和养母生活艰难,她自学京韵大鼓并取艺名“小彩舞”。1934年,骆玉笙拜韩永禄为师,系统学习京韵大鼓艺术,演唱水平大幅提高。她毅然离开养母,与师傅到天津发展,在曲艺界一炮打响,逐渐形成“骆派”艺术。

1935年,这也是骆玉笙最黑暗的人生时刻,在这个时期,天津青帮头目袁文会凭借打打杀杀震慑艺林,强占了曲艺园子小梨园,骆玉笙先生被强行霸占,并生下幼子骆嘉平。她当时唯一的希望,就是将爱子抚养成人,绝不能再让他走自己的路,吃自己受过的苦。

1939年,骆玉笙应邀前往北平发展。她演唱的《战长沙》等传统唱段深受欢迎。在《大西厢》中,她把红娘的形象演绎得迷人、甜美,风趣幽默;在《白帝城》中,通过哭腔技巧把刘备的悲愤之情描绘得深刻动人。

风雨飘摇的前半生,她如水中浮木一般随波逐流,挣扎求生。有颠沛流离的艰辛,也有难以言说的心结。凭借性格中的坚毅底色,骆玉笙一直挺到了解放。那一年,她35岁。骆玉笙的事业在这一时期迎来了黄金时期。1949年,骆玉笙先生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迎来了新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曲艺工作,骆玉笙深刻认识到曲艺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先后创作出《独胆英雄吕松三》等一批优秀新作品。

1953年,她两次参加赴朝慰问团,为志愿军官兵演出京韵大鼓《英雄黄继光》等唱段,深受广大指战员欢迎。回国后,她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感受,演唱了《飞夺泸定桥》、《过雪山》等作品,艺术生命从此获得了新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951年,她加入了天津曲艺团,此后,不再称艺名,改用本名骆玉笙,克服困难,积极排演,创作并出演了《光荣的航行》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与此同时,她的爱情也悄然来临。1954年1月31日,由天津市剧协主席何迟介绍,骆玉笙先生和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团长赵魁英恋爱了。

但是,他们的相恋被一些人不看好,骆玉笙的孙女骆巍巍接受采访时说:“我爷爷赵魁英和我奶奶恋爱时,很多人都不看好。”奶奶的闺蜜曾经说:“找他干嘛?其貌不扬,也没钱。”爷爷身边的人也说:“你是革命干部,为什么要娶一个旧时代的艺人,还带个儿子?”

赵魁英1916生于北京,原籍唐山,幼丧父母,家境贫困。民国十九年(1930),在天津一西服店学徒。1937年赴西安考入陕北公学。翌年,入延安平剧院,曾在《三打祝家庄》一剧中扮演祝小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一二O师三五八旅战线剧社编辑组组长、戏剧排排长、延安平剧院剧务科科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又随军又回到天津,先在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做戏曲改革工作,后任天津市文化局戏剧科科长、中国大戏院经理、天津市影剧公司业务科科长等职。在此期间,曾在电影《六号门》 中饰演赵三。

1953年,他任天津曲艺团团长,组织力量挖掘、搜集、整理传统曲段,紧密配合社会运动,排演曲艺新节目。他还积极引导演员深入生活,经常带领演员到工厂、农村,部队演出。从1963年起,任天津市戏曲学校副校长,是中国曲艺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天津市文艺界联合会党组成员。

1954年,骆玉笙先生与赵魁英喜结连理,两人在事业上情投意合,生活中相濡以沫。赵魁英不仅鼓励骆玉笙继续发展京韵大鼓艺术,还在生活上照顾她的儿子,让她能够专心于艺术创作。并且,赵魁英承诺此生不再要孩子,这个承诺体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骆玉笙及其儿子的关爱。

丈夫的豁达和挚爱,结束了骆玉笙先生的半生孤独漂泊。

1966年的特殊时期,骆玉笙先生被迫走下舞台。在那段煎熬的日子,小家庭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赵魁英不离不弃,还到处借钱度日。

1980年,赵魁英因突发脑溢血,“你们替我照顾好骆玉笙,这是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心中最牵挂的依然还是妻子。

面对爱人的猝然离世,骆玉笙先生悲伤不已,她用后半生的深情守候,回应赵魁英的爱,“我这一辈子有一个赵魁英,我就知足了!”

1983年,她带着丧夫之痛参与电影《北京故事》的拍摄,演唱了《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江山待后生》,并荣获中国首届电视剧优秀金奖。

1992年,爱子骆嘉平因突发心肌梗死离世,78岁的骆玉笙,白发人送黑发人,她面容平静,沉默无言,难掩心中悲痛。骆玉笙老人忍受着巨大悲痛,没有延误原定在郑州举办的全国小品大赛。

在饱经分离之苦,丧夫丧子之痛的数年后,她的生活重新归于平静。晚年的骆玉笙先生不仅活跃在演出舞台,还培养了刘春爱、陆依琴等一大批优秀传承人。

2002年5月5日,骆玉笙先生因呼吸系统衰竭在天津去世。

她坎坷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大批优秀的经典作品,书写了一代艺人不平凡的传奇。她演唱的诸多经典作品,那苍凉、深沉、浑厚的嗓音和动人的旋律,将永远回荡在岁月的长河中。

来源:一娱一乐一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