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亮 | 传统再生:东坡和悟空,传统IP的当下活法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2 20:39 2

摘要:初看有点不理解——意公子怎么说也是很卖力为苏东坡抬轿子的,仅此一点瑕疵,何至于用词如此毒辣——竟然称之为“吃东坡肉,挖东坡坟”,斥之为“好看而有毒”的“罂栗花”。

年初至今,知名网红主播意公子因她的《人生得遇苏东坡》书中一言不慎被骂到“翻车”。领衔骂她的一是“中国苏东坡研究会”的副会长,二是苏东坡嫡传30代后人。

初看有点不理解——意公子怎么说也是很卖力为苏东坡抬轿子的,仅此一点瑕疵,何至于用词如此毒辣——竟然称之为“吃东坡肉,挖东坡坟”,斥之为“好看而有毒”的“罂栗花”。

然而当我们联想到同期《哪吒2》现象级的传统IP价值再现,就能理解副会长和嫡传后人们心中的愤懑。

你看前文(云亮 | 传统再生:百亿哪吒与传统IP的进化)说哪吒时,《哪吒2》刚过百亿。而今再说哪吒,它已爆卖150亿,登顶世界动画榜首,跻身影史票房前五。东坡这一传统IP的价值,不在哪吒之下。你意公子做了多少期视频讲东坡,因此拥有数以千万的粉丝——你吃了多少东坡肉呵!堂堂副会长和嫡传后人们居然连汤都喝不着!不过这“东坡坟”不是我老苏家的吗?如今你竟然动了我祖坟上一根草!总算抓住你了……

问题在于:他们看到了传统IP现代演绎的巨大价值,但没看明白传统IP现代演绎的逻辑。

传统IP故然早就不再是任何衙门组织、家族行会的所有物;其价值表达亦非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推广。甚至两部《哪吒》的成绩如此优异,如果简单归因于作品的成就,恐怕饺子导演也不敢掠美。你看网上霸屏热搜,满满的都是对它票房的进阶期待——根本原因在于《哪吒2》的人物设计和叙事逻辑对应了当下国潮汹涌的族群情绪——作为文化母体的传统,一旦以现代演绎的方式对应了当下公众精神需求密码,将释放出现象级的能量。

正如意公子自疫情期间开始持续以视频形式,讲述东坡在坎坷人生中自我疗愈的叙事,正是对应了当下身陷困境的国人渴望回归传统文化的母体,寻求精神疗愈的强烈需求。

图片来源于公开网络

于是,寻求传统IP与当公众精神需求之间对应密码,成为当下及未来文化创意的重大课题。我们需要由此回顾与前瞻,进一步拆解传统文化进化的内在逻辑,厘清传统嬗变的规律和脉络,以推动文化娱乐、文化旅游和相关文化产业水平和质量提升。

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传统进化的分水岭

站在传统文化的进化这个角度回顾过往,我们不难发现此前另一个现象级的节点,无疑是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

17年前的那个晚上,当老谋子缓缓展开那幅充满东方美学韵味的水墨江山画卷,当屏幕上数千人列出方阵,击缶高喊《论语》金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和为贵!”……无数国人和我一样如中雷击,一跃而起,涌到电视机前屏息注视;只觉得满腔热血涌向胸口,恨不能飞身入画,融入那个整齐如一,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团体操之中。

那一刻,在鸟巢后现代风格的巨大穹顶之下,在奥运会最具现代性的国际化场景之中,水墨、卷轴、击缶、论语……中华文化最经典的传统意象,以一种超越了传统意境的宏大叙事,呈现于现代感十足,而又高度契合中国特色集体精神的团体操中。

这个场景体现出充满当代国家意志和族群情感的现代范式,因而瞬间成为体现中国力量和情感的东方意象,成为最时尚的符号和记忆,长期铭刻在国人心中。

时隔多年回眸,2008年的那个瞬间,宛然已经成为传统进化的时代分水岭——在这一刻之前,传统文化是学术与文化殿堂里高高在上的经典,是令众生仰慕参拜的图腾,是政府的号召、媒体的标题、是精英的玩物、是孩子们的语文课,是客厅墙上的高雅……而在此刻之后,多年来一直以高雅而保守的老态被边缘化的传统文化,开始以“新中式”的姿态逐渐融入生活,融入产业,进而风生水起,渐成国人生活的“主流”内容和场景之一。

如果我们把回顾的目光投向更遥远的传统IP百年进化历程,就会发现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IP的再创作,其实一直局限在政治导向和概念化解读的框架里。

从民国时期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郭沫若的《屈原》等话剧作品,到建国以后姚雪垠的《李自成》,尽管他们“故事新编”的意图,无一例外地指向对传统观念的否定与批判,但是其叙事逻辑,却植根于国人习惯于从足够遥远的“通鉴”中吸取经验,以“资政”当下的传统。同时他们热衷于“翻案”的手法,也正是历代老祖宗们以当代观念重述历史的老路。

80--90年代,两波浪潮与两个经典

直到改革开放前,这类理想化或妖魔化的“翻案”,以“批林批孔”和“评《水浒》”为极致。而在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IP的进化,体现于两个浪潮式的“回归”。

一是自改革开放伊始即出现,以四大名著搬上银幕为代表的经典名著翻拍热,带动了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热潮。

1987年版《红楼梦》剧照。图源:红网论坛

首开先河者即是1979年出品动画片《哪吒闹海》,其中哪吒化身成为一位扶弱惩强正义小英雄。这波热潮里,值得一提的是,金庸武侠和港台古装剧的流行,几乎锁定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通识性认知。

二是始于90年代中期的历史热——在新权威主义语境下,对历代开国帝王的“明主”形象和历史名臣、历史名人逐一进行了以过度理想化和充分合理化为特色的诠释和演绎。

从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开始,几乎所有王朝的代表性人物和地方历史名人都被以影视、小说、传记文学等形式修饰一通。这一波热浪,犹以2008年孙皓晖《大秦帝国》中对秦始皇绝对完美的偶像式塑造达到高潮。

在2008年这个分水岭之前,传统IP进化的浪潮中涌现出众多红极一时的作品,但于今回顾,有两部各执一端的作品最为引人注目。一是出品于1995年的香港电影,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二是出品于2007年,张黎执导,刘和平编剧的《大明王朝1566》。说他们“各执一端”,是因为前者是“求幻”的极致,而后者是“求真”的经典。

周星驰以其一如既往的搞笑甚至恶搞的喜剧风格,搭建穿越时空500年的叙事结构,展开魔幻式的情感迷宫。当代人心怀对极致爱情的渴望,与百般求索不得其缘的绝望,被编织在悟空与至尊宝人神颠倒的奔赴与离乱之中。

这种幻灭感又夹杂着率性随意的反讽,漫不经心的戏谑、信马由缰的嘲弄,构成对传统价值观的崩溃式解构。这部在香港票房惨淡的作品几年后引进大陆,令万千青年观众瞬间为星爷倾倒。

《大明王朝1566》则围绕海瑞这一传统人物IP,牵动了一张巨网,把朝野君臣统统罗织其中。

人性的复杂和内心情感的纠结,利害的冲突与权力的纠緾,令无论清浊忠奸所有人都成为帝王-官僚体制天罗地网中的宿命式牺牲品。它超越了善恶二元结构,直面传统政治的复杂性,以人性与制度的深刻解析穿越了古今。时隔多年,它仍然是未能逾越的高峰。

这两部作品,分别以魔幻式解构与穿透性解析打开了新空间,不经意间开创了传统IP进化的两种模式,对此后传统IP进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再生:从国风渐起到国潮汹涌,从符号化到意境追求

北京奥运开幕式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传统文化融入产业,化入生活的浪潮。一股股初始被人们视为新锐的涓涓细流奔涌而出,经十多年来折冲激荡,渐成国潮汹涌的时尚洪流。

房地产从此逐渐摆脱遍地欧风美雨的案名、设计风格和营销叙事,在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古典居住美学意境中找到新的空间。室内装修和家具、家居用品的“新中式”设计日渐风行。这方面地产开发的标志性作品是宋卫平的蓝城小镇,它试图通过东方诗意田园式生活场景的打造、本地传统文化的植入和中国式庭院生活的体验展开探索。

蓝城桃李春风项目

尽管因蓝城集团投资和运营能力有限,大部分项目只能以代建方式为地产商做些江南样式的小院落,仅以嵊州越剧小镇为代表的少量作品呈现出宋氏理想人居模式的实践;但自2015起吹遍全国主要城市的“蓝城旋风”,还是为国风入室推开了窗牖。

2014年浙江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和2015年江苏灵山圣境的拈花湾项目开放,让这两个默默耕耘多年的项目获得耀眼的成功,成为传统文化在文化旅游领域再现新生的标志。

由此,已经酝酿近10年的古城修复、古镇仿造、古街新建,遗址复兴和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广场、名人雕塑等各种大型公共设施的仿古热潮被推向高潮。然而不过十年,许多复古大潮下一时冲动而起仿古景点已然门可罗雀。

仿古古镇

2013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目睹台湾故宫藏品文创开发的成功,大受启发,启动了北京故宫文创开发。三年后,以“雍正系列”为代表的各种文创产品成为网红爆卖,故宫数字化产品系统初成,故宫“过大年”等主题活动成为旅游新时尚。故宫文创收入因此增长10倍达到15亿元。

在故宫文创的带动下,应声而起的是遍及国内所有地区的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创新和推广浪潮。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了1557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10万余项非遗产品得到各级政府多方支持。传统IP的进化文化,由此进入一个得到政府支持、国际认证、传承有据、民众广泛参与和产业多元应用的新阶段。

新中式的浪潮进一步推动了流行娱乐和时尚消费两大领域的传统文化现代演绎。前者包括如舞蹈《唐宫夜宴》中超级讨喜的胖宫女、《只此青绿》中惊艳的“青绿腰”,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古装电视剧《甄嬛传》《芈月传》《庆余年》更一路飚红。后者则在时装、美妆、潮玩、餐饮、食品等快消品领域以“新国潮”的姿态令一众新老品牌红极一时。

回述近40年传统文化现代演绎的进化,我们看到几个意味深长的嬗变。

首先,这40年,是文化从政治生态、商业生态和社会生态中独立为文化生态的过程。我们可能还未真正意识到这个“独立”的意义。数千年来,中国并无真正独立的“文化”。文化人是官吏、乡绅们的第二身份;而文化作品,无论诗词书画,一直是他们作为士绅的修养和雅好。文以载道,文化一直作为政治附庸、宣传工具而存在。

短暂的民国时代,现代教育、娱乐、媒体的初步产业化,中国才有真正纯粹意义上的“文化人”。改革开放之后,文化进一步成为商业包装和社群标识的标配。直到这个过程中,文化人才得以真正“以文谋生”,文化才开始有机会拥有可直接变现的价值而真正独立并觉醒——“站着把钱挣了”——从而最终成为一种拥有本体价值的“文化生态”,而传统,正是这本体独立的基石。

1986版《西游记》剧照

其次,正因此,推动传统文化进化的核心角色在近40年间逐次变换。

80年代的主导者是政府倡导和学者呼唤;90年代的主导者是创作精英们的努力;08年之后,因创意和设计专业机构和人士的参与,其身后是工商界的投资——市场需要以文化为载体搭建传播渠道,以文化为标识进行商业推广——由是传统文化走下形而上的神坛。

与此同时相互激荡的,是移动互联网的疯狂增长,令大众以网民身份参与文化,以规模化的点击和在线构成流量经济。网络带来的参与,使民众从受众渐成主体,这又是一个更具影响力的质变。民众主体经历十多年的发育。最终在疫情之后,迎来民众深度参与,情绪狂欢的平民文化时代《参见前文,链接《刀郞为什么》,点击可跳转阅读)。

再次,创作者面对传统,从心态到姿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80年代,人们以敬仰之心对经典再现复刻,四大名著搬上荧屏,判断标准是“忠于原著”。到90年中期的开国皇帝系列电视剧,创作者们开始以当代视角和价值观对传统展开诠释和演绎。而这一过程中一直纠结于翻案是否过度的争议。08年之后出现大量建筑、装修、家居产品对传统符号、场景的简约化借用时,“新中式”几成时尚。

王澍设计的杭州国家版本馆

近期古装电视剧中频频出现的大女主宫斗剧借古喻今,旧瓶新酒式的嫁接,历史文化已然成为背景和环境。到如今,创意与设计更进一步摆脱符号、样式和风格,升华为精神、意境;真正体现出一种对“骨子里的中国”的刻意追求——如建筑大师王澍设计的杭州国家版本馆,基础设计元素已经不再源于对传统符号的抽象,而是基于对东方美学意境,更具现代性的意象提炼。

悟空与东坡,传统IP的人神相参

在这一历程中,最值得我们珍视和认真审视的,是传统IP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在当代价值驱动下的不断进化。

正如前文(参见链接《百亿哪吒与传统IP的进化》点击可跳转阅读)所述:中华族群人格养成的基础之一,正是源于数千年来传统IP对先民心智的持续铸造。而在当代生活中,作为文化母体的传统IP,每一次进化,都承载着新生代族群的情感纠结、价值嬗变,寄寓着对时代困局的解决之道和对当今生存环境的重新认知和诠释,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当代中华族群的新人格被重新铸造。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1947年,流落海外的林语堂写下他的名作《苏东坡传》。此前,苏东坡在其身后千年的评价中,一直保持着“保守派好官”+“全能型才子”的六边形偶像角色。而林语堂却将苏东坡定义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强调他在政治贬谪、人生困顿中始终保持的豁达与幽默——这种乐观并非简单的逃避,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接纳。

书中详细描绘了苏东坡作为名臣、能吏、文学家、书画家、工程师甚至美食家、酿酒师的多重身份,刻画了苏东坡既怀抱儒家“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又深受佛道思想影响;既追求个人心灵自由,又共情民间疾苦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对他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荣耀于榜首,到苟活于冤狱;从诗酒风流到栖身市井乡野的命运转折中,却始终以各种创举惠及苍生百姓,终于在苦难中实现了“从苏轼到东坡”的精神蜕变历程,展开了深刻的追索。

林语堂借助对苏东坡的诠释,传递了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生逢乱世,在眼前苟且求生中渴望自由、独立、达观知命,超然于世,但又眷恋着人间烟火,共情着众生苦难的精神追求。同时,也试图以苏东坡作为范本,改变西方世界对中国人“守旧、刻板、无趣”的印象。

在书中,他更进一步地以苏东坡始终不懈拓展和创新为例昭示世人:传统文化并非止步于守旧,而是从来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命力。在那个传统文化被多方质疑甚至全面否定的暗夜里,林语堂藉《苏东坡传》,首度提出“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价值融合”这一课题,。

数十年后的今天,传统几成时尚。苏东坡已是传记版本最多的中华历史人物之一。仅在近几年,国民身陷疫情和经济下行困厄之中,著名网红作家水姐的《中年好友苏东坡》、意公子的《人生得遇苏东坡》相继应时面世。

《得到》创始人罗胖也在苏东坡诞辰之日,专程驱车千里从北京赶赴眉州,在三苏祠月下直播大谈东坡。一时间,苏东坡化身为中年焦虑、人生低谷、世事无常的疗愈天使,抚慰着国人迷茫、困倦、失意的心灵。

类似的传统IP进化,诸葛亮、岳飞、海瑞、曾国藩、刘罗锅、纪晓岚……这些纪实性或非纪实性的历史人物,都曾在不同时空下,因国人精神需求的转变而重塑金身。与此同时,还有另一重超现实空间——那些非写实性的虚幻型IP的重构和再造,则为传统IP的当代进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在这个课题上,比哪吒的再造更具典型意义的例子,无过于孙悟空这个虚构形象在当代的多次演绎。

明代,佛道之争与对宋明理学的挑战,孵化了《西游记》中被驯服的顽皮英雄形象。上世纪60年代,动画片《大闹天宫》在反封建的时代氛围中,把孙悟空塑造成为正义的叛逆英雄。改革开放后重新回归传统,86版电视剧中,再度忠实地回归原著形象。前述周星驰95年出品的《大话西游》,石破天惊地穿越于魔幻空间,完成了从孙悟空到至尊宝的由神化人的转身。这个突破影响了此后《悟空传》等一系列网络小说、电影和动漫。

2012年国漫先锋田晓鹏的《大圣归来》,悟空再一次由神化人,成为一个身陷中年危机,体味着无力与沮丧,外表阴郁冷漠,而内心深藏着激情与愤怒的大叔形象。2022年,马伯庸的《太白金星有点烦》则另辟蹊径,把《西游记》的世界演绎成魔幻式的职场生存场景,机智地反讽了现代职场种种潜规则生态。悟空由神到人的转身,可谓与时俱进。

1961动画片《大闹天宫》1986电视剧《西游记》 1996电影《大话西游》

历时近30年的这一系列对悟空形象的重构和再造,有如漫长的序章,只顾渲染背景,铺垫情绪,营造氛围,仿佛在为周星驰《大话西游》之后,悟空的再一次横空出世修炼功力,蓄势造势——2024年,悟空再一次下凡,在首部国产3A游戏中问世。

《黑神话·悟空》的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价值不仅在于打破了国内手游霸屏的僵局,实现了传统美学技术表现与游戏玩法的完美融合;也不仅在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故事和人物的国际传播有了划时代的成功案例。其真正价值更在于从观念上打通了传统文化经典与现代观念对接的“任督二脉”——无论世俗间的爱恨情仇,得失功过,还是殿堂上的成败荣辱,都无法取代对自由的追求;而真正的自由,在于勘破“六根”带来的心魔。

2012 动画片《大圣回来》2015电影《悟空传》2022小说《太白金星有点烦》

这是一个东方人格领悟的境界+好莱坞式个人奋斗精神的组合,完全契合了国内外年轻人渴望从系统和体制中解脱,又无力摆脱自身欲望的纠结心态。而这个意义上的突破,正是现代人超越古老传承,开启古今之门之密匙。

数以百万计的海内外游戏玩家痴迷地敲打着键盘,沉浸在《黑神话·悟空》的虚拟空间里,被无头菩萨道破天机的偈语,猥琐长老一针见血的诛心之言击中,为一只古老猴子的复活大杀四方。

电子游戏的魅惑更基于感官,玩家未必能体味创作者对于深奥佛学的演绎,但通过感官刺激的引导,让人沉浸其中的体验,却把角色内心的迷茫与困顿,逼真场景的刺骨寒意与沸腾热血,万千神佛布下的迷局与樊笼传递得有如身临其境。

玩家作为“天命人”,面对佛界天界法力无边的森严统御,唯有回归内心,戡破眼耳口鼻舌意这“六根”的自我,方有机会得到真正的自由。创作者孤心苦诣的主题、虚拟世界的“玩法”中隐喻着现实世界一脉相承的“算法”,较之前后两部哪吒,《黑神话·悟空》更有具天罗地网般的周密法度和天人博弈的哲理深度。

2024 3A游戏《黑神话.悟空》

而在两部《哪吒》中,创作者已然深谙对传统IP重构与再造之密码。角色的转型、核心人物关系重组、族群冲突重构和天地秩序场景再造……创作者们在“守旧”与“创新”之间拿捏分寸,取舍自如。既维系中国样式的古典童话氛围,又隐喻着现代角色、关系和场景,丝滑转换,游刃有余。核心人物设计,取其战斗童子之形,赋予当代坏小孩之神;更是出神入化,

近两百来年,当先民们以古老的传统面对西风东渐的全新世界,曾经一次又一次深感应对乏力和无助——传统文化中缺乏科学精神与商业文明的充分发育、传统思想与形象过于政治化和伦理化、传统的表达过于抽象,缺乏对复杂人性深处的洞察……数千年的传统,有如沉重和笨拙的盔甲束缚着国人。

面对现代热兵器的枪林弹雨,我们攻防失措,处处掣肘,却又无力挣脱。而今,无论哪吒、悟空的虚构型IP的进化,还是东坡真实人物的转身,经历近40载的努力,创作者们终于摆脱了刻意再现所谓“真实历史”的执念,摒弃了翻案式的“观念历史”概念,在“当下历史”中实现社会价值。

由是,完成了从亦步亦趋地追随传统、到深度质疑、全面否定传统,再到浪子回头般回归传统,进而借古喻今套用传统以诠释现实,终以重构和再造驾驭传统的自我超越。

写到这里,我们再度回眸40年来传统进化的历程——

自80-90年代以来传统文化进化的古典主义和权威主义两股浪潮;我们见证了《大明王朝1566》的求真,和周星驰《大话西游》的求幻两种极致追求;

跨越了自08年始,传统文化从天上到人间划时代的转变;从城市到家居、从文旅到文创、从娱乐到消费……新中式蔚然成风;

在这过程中,文化终成独立生态,其发展的驱动机制自上而下转移,传统IP也完成了从高不可攀的文化图腾,到因需而变,为我所用的蜕变。

正因此,才有东坡成为大众精神疗愈师的转身;才有悟空成为中年危机、职场游戏和绝对自由精神象征的嬗变;才有《哪吒2》登顶超过150亿票房——无法以旧标尺度量的进阶。

《哪吒2》第三次延长上映

诚然,哪吒这个传统IP的进化中,对人性的刻画尚未穿透深层次的本我,对人际纠结的洞察仍俳佪于利害情仇,对社会矛盾的仅局限于隐喻表象。

然而,种种瑕疵均难掩瑜——重要的是,国人的自信与文化的自觉已经唤醒;与此同时,流媒体为公众情绪洪流的渲泄提供了渠道,加之当下AI的突破让个人有望成为创作精英……于是,无数加入这个大合唱的国人心中,已然萌生的,是一个古老民族历经沧桑,重获自信之后的渴望——回归或借力于传统,尝试着重新认知与表达自我,重新诠释这个世界。

已巳元宵的清晨,我们来到福建莆田,在妈祖故里湄洲岛,体验村民们欢送妈祖回家的民俗。这里,鞭炮和锣鼓震天动地一如千年,为我导游的本地朋友兴奋地述说年轻人带着古老的妈祖乘飞机、游豪车,让妈祖有了身份证的趣闻。他指给我看乡民们解决邻里纠纷的新办法:“我们有争议说不通,就去妈祖评理室。”

4月20日,纪念妈祖诞辰1065周年大会暨春祭妈祖大典现场

妈祖评理室就在古老的妈祖庙不远处。街道上一间不起眼的小屋门上挂着醒目的牌子,再走几步,只见沿街墙上已经出现《哪吒2》的涂鸦——那小子冲着喧闹的人群咧开大嘴,仿佛想趁人不备搞出什么古怪。

百年前,鲁迅曾面对沉重的传统,奋然高喊“拿来主义”。而今这古老而时兴的场景让我们看到,国潮汹涌的今天,无论创作精英还是平民百姓,面对传统,有如面对舶来的商品一样毫无顾忌地挑三拾四,一切为我所用。终于,我们如愿真正进入“拿来主义”时代了。(完)

·业务咨询:

总 部:010-85560270(杨先生)

来源:王志纲工作室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