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被父亲“抛弃”的童年,如何用半生寻回那份失落的亲情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2 17:06 2

摘要:为什么孙俪父亲街头摆摊,她却拒绝资助,面对记者“为何不帮助父亲”的追问,孙俪一句“他不配”,瞬间引发舆论风暴,众人指责她“成名后忘本”“毫无亲情”。我来说说 事情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孙俪父亲街头摆摊,她却拒绝资助,面对记者“为何不帮助父亲”的追问,孙俪一句“他不配”,瞬间引发舆论风暴,众人指责她“成名后忘本”“毫无亲情”。我来说说 事情的来龙去脉

1982年出生在上海工人家庭的孙俪,童年被笼罩在父母无止境的争吵中。父亲的重男轻女如同阴云密布——他时常因妻子未能生下男孩而恶语相向,甚至将女儿学习舞蹈的梦想贬斥为"无用投资"。在12岁那年,这个破碎的家庭终于分崩离析,父亲留下2000元后彻底消失,而当时上海的物价水平,这笔钱仅够母女俩维持三个月的基本生活。

目睹母亲白天站柜台、夜间做保洁的艰辛,孙俪将对父亲的怨恨化为前进动力。她带着"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的誓言,从《玉观音》到《甄嬛传》,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从龙套演员到"国民娘娘"的蜕变。当终于能为母亲购置豪宅时,面对媒体"为何不接济生父"的质问,她始终冷硬回应:"他不配"。

这个心结持续了整整十五年。直到爷爷透露往事,孙俪才知晓那些被自己刻意忽略的细节:15岁考入文工团时,父亲曾数次带着礼物在宿舍楼下守候整夜;北漂最困顿时收到的8000元救命钱,是父亲与继母在后厨刷了三个月碗碟攒下的血汗钱。真相如惊雷击碎了她筑起的心墙——曾经她只记得父亲摔门而去的背影,却不知那个佝偻着腰在深夜洗碗的中年人,正用最笨拙的方式偿还着愧疚。

这场跨越二十年的和解,折射出无数原生家庭创伤的复杂肌理。当舆论轻率批判"成名忘本"时,鲜少有人追问:在父亲缺席的成长岁月里,那个蜷缩在练功房角落啃冷馒头的少女经历过怎样的绝望?又需要多少勇气才能缝补被遗弃的伤痛?

时间最终给出了答案。如今的孙俪会带着儿女去看望父亲,但始终与老人保持着得体的距离。这种"不完全和解"或许才是现实中最真实的亲情图景——我们不必强迫自己原谅,但可以选择在理解中释怀。正如她在访谈中所说:"伤口会结痂,但疤痕永远在那里提醒着,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

来源:木子力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