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老片被骂上了热搜。是1993年拍摄的《犬王》,这部电影,很多人都印象深刻。摘要:作为一部经典抗战片,它很特殊,把主角从传统的抗日英雄们替换成了军犬。
作为一部经典抗战片,它很特殊,把主角从传统的抗日英雄们替换成了军犬。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村里的民兵们利用军犬攻击敌军获得胜利的故事。
日本扫荡队化装成村民来偷军犬不成,恼羞成怒,就安放了炸弹。被一条名叫海龙的军犬,机警发觉,为了拯救全村人的性命,海龙咬着炸药,飞速的跑出村子。随着一声巨响,海龙被炸的血肉横飞。
小时候看到这个画面,看一遍哭一遍,难过不已。
如今,再回看这部电影,里面的军犬为了救人不怕牺牲的举动,仍然十分感人...作为一部主旋律的电影,怎么看都没太大毛病,可为什么却突然被千夫所指?豆瓣评分,直线下滑,一路跌到2.2分...
之所以激起民愤的原因,是电影背后一个残酷的真相:电影中的军犬海龙,咬的是真的炸弹,也真的被炸死了。令人心痛的是,现实中的海龙,真的是一只退役功勋军犬,并且还曾履获战功。
一部歌颂军犬的电影,竟要靠牺牲一只军犬来完成。真是既无耻又讽刺。这一切都要归咎于这部电影的导演:姚守岗。他说:“为了这个影片,必须要死一条狗,而且必须得是军犬。”
它明知道危险,还是选择服从命令,坚定不移地奔向死神,完成了它生命中最后一次任务...当训导员发现不对劲时,已经迟了。
眼睁睁看着和自己生活数年的战友“海龙”,被炸的血肉无存,当场急火攻心,一度哭到昏厥,甚至咳出了血。
反复用军犬的死,突显电影的壮烈。
于是为了让军犬最快结束痛苦,他主动加大炸药的剂量,必须做到一下炸死。
后来这段采访视频,被转到网上,瞬间遭到数万名网友怒斥,连不少明星也纷纷站出来谴责。
歌手萧敬腾直接写下两个字:疯子。主持人李静说:导演无知,节目组更无知。也有不少网友悲愤中带着质疑:为什么不用假狗或通过特效完成。
“我看过美国的一部电影,做了这样一条假狗,用了4万多个零件,这条假狗可以转眼睛,动耳朵,摇尾巴,还有血有肉,算一算4万多个零件的成本,相当于几部电影的成本。”言外之意就是自己不想花钱,也没有技术做特效。所以权衡利益后,这部电影,就必须死一条狗。
可这些蹩脚的理由,完全经不起推敲。
因为电影中的海龙牺牲的镜头很短,而且都是大远景,加上当时摄影技术有限,画面清晰度并不高。配合着炸药产生的火光和浓烟,就算用一只粗制滥造的玩具狗,不仔细观察,也很难分辨真假。
仅百度百科列举的就有数十种,哪怕姚守岗导演采用其他任何一种,稍加渲染,同样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可他偏不,为了追求他所谓的“真实感”,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不择手段地杀害了一条战功赫赫的军犬。
好物推荐
一代宗师钱穆老先生说:读书先读史。从小读历史的孩子,不仅知识丰富,满肚子都是用不完的典故素材,下笔如有神。思维和格局,也远胜同龄人。
对咱们普通家庭来说,读历史书籍,就是成本低,收效高的方式之一。5~12岁孩子读历史,推荐这套超精美、图文并茂历史书—《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830幅图,讲述壮丽恢弘的中国史,全景视野,给孩子超壮观阅读视角,中国历史上那些值得铭记的精彩瞬间,全书一个都不少。600+课标考点解析紧贴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教学大纲,让孩子轻松应对考试。
来源: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