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用江南兵去打长津湖?电影《长津湖》最大BUG又是啥?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1-10-07 05:24 2

摘要:于是,对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有许多疑问便应运而生。比如,朝鲜明明靠近中国的东北,朝战之长津湖战役又是在冬天打响的,为啥不用北方兵,而用了多是江南兵的宋时轮第九兵团?

今年的国庆档,在诸多影片的陆续公映下,电影市场终于回暖起来。不出所料,最引人瞩目的《长津湖》也成了这波观影热潮中,绕不开的话题。

目前,《长津湖》的票房已冲过20亿大关,国人对那场“立国之战”的热情,正源源不断地进一步推高《长津湖》的票房,同时,燃起国人对那段历史的追寻。

于是,对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有许多疑问便应运而生。比如,朝鲜明明靠近中国的东北,朝战之长津湖战役又是在冬天打响的,为啥不用北方兵,而用了多是江南兵的宋时轮第九兵团?

简单来说,这里面有几个重要因素。

先说一下我们当时的兵力状况。

我们知道,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大兵团作战的需要,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下发《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兵团统一以番号排列,共定20个兵团的番号,但至1949年6月,全军实际共组建了16个野战兵团,分属四大野战军及华北军区统帅。

其中第一野战军下辖第1、第2、第18、第19兵团;第二野战军下辖第3、第4、第5兵团;第三野战军下辖第7、第8、第9、第10兵团;第四野战军下辖第12、第13、第14、第15兵团。(非全部固定,有的有变动,比如第18兵团就先后分属华北军区、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统帅)

原属华北军区的第20兵团,则直属军委指挥,驻扎在平津地区,主要任务就是保卫首都。

我们知道,朝战正式开始的1950年6月,中国很多地方才刚刚解放,甚至有的还未解放,仍有顽敌反抗,所以四大野战军多处在肃清顽敌,以及稳固各新解放区的阶段。

其中第一野战军正在进行解放并稳固大西北的战略任务,所属部队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诸地。

第二野战军,正在进行解放并稳固大西南地区的战略任务,所属部队主要分布在云贵川诸地;

第三野战军解放闽浙沪地区后,全力筹备攻台战役,主力集结于福建和浙东沿海。由于这一地区顽敌较少,有一定的富裕兵力;

注意,其中宋时轮的第9兵团在此时就已是攻台的预备部队。即,只要台海战役不打响,第9兵团就暂时没有警备任务的。这也是中央决定出兵朝鲜后,可以第一时间紧急调第9兵团北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野战军则正在经略中南地区。在1950年5月攻占海南岛后,也有了一定的富裕兵力。

这时,因北方兵力空虚(只有第20兵团的3个军在平津,主要负责保卫首都的重任,无法作为机动部队使用),中央特别从四野抽调出第13兵团奔赴河南驻扎(河南位在中央,又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方便南上北下,西挺东进),作为机动部队,隶属中央军委。

注意,朝战1950年6月爆发后,新重组的第13兵团还未完全到位,就被中央紧急调到东北,组建东北边防军。这支部队最终也成了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下当时16个兵团的主要警备任务:

第1兵团,下辖第1、第2、第7军,司令员王震。1949年12月,第1兵团兼新疆军区,部队集结在新疆进行剿匪和屯垦。

第2兵团,下辖第3、第4、第6军,司令员许光达。1949年10月,第2兵团兼甘肃军区。部队集结在河西走廊地区。1950年9月1日,兵团部调往北京组建装甲兵司令部,许光达任装甲兵司令员。第2兵团番号撤销。

第3兵团,下辖第10、第11、第12军,司令员陈锡联。1950年1月,第3兵团兼川东军区。部队集结于四川东部地区剿匪和建设。

第4兵团,下辖第13、第14、第15军,司令员陈赓。1950年4月1日,第4兵团兼云南军区。部队集结于云南地区剿匪和建设。

第5兵团,下辖第16、第17、第18军,司令员杨勇。1949年11月,第5兵团兼贵州军区。部队集结于贵州地区剿匪和建设。

第7兵团,下辖第21、第22、第23、第35军,司令员王建安(后与第8兵团陈士榘对调)。1949年5月,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部队集结于浙江地区,稳固建设,并防备蒋军。

第8兵团,下辖第24、第25、第26、第34军,司令员陈士榘(后与王建安对调)。部队集结于沪宁线上,稳固建设,并防备蒋军。

第9兵团,下辖第20、第27、第30、第33军,司令员宋时轮。是攻打台湾的战略预备队。1950年8月,第9兵团被确定为支援东北边防军的预备队。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注意,此时其他兵团都有任务在身,只有第九兵团此时就是作为战略预备队出现的,属于可以随时机动抽调的部队。】

第10兵团,下辖第28、第29、第31军,司令员叶飞。部队集结于福建地区,兵团部兼福建军区,主要筹备攻台战役,并防备蒋军。

第12兵团,下辖第40、第45、第46军,司令员肖劲光。1949年8月,第12兵团兼湖南军区。部队集结于湖南地区,剿匪及建设。

第13兵团,下辖第38、第47、第49军,司令员程子华。1949年12月9日,第13兵团兼广西军区,部队集结湘西和广西地区,剿匪及建设。1950年4月,海南岛被攻下后,由于中原地区缺乏机动野战部队,中央军委重新做了调整,调第13兵领导机关进驻河南,下辖第38、第39、第40军,担任全军战备预备队,黄永胜任司令员;6月朝战爆发;7月,第13兵团奉命参与组成东北边防军,同时原第13兵团兵团部与原第15兵团兵团部对调,邓华任第13兵团司令员。10月,划归中国人民志愿军建制,入朝作战。

第14兵团,下辖第39、第41、第42军,司令员刘亚楼。部队主要在两广地区。1949年8月,中央决定组建人民空军,第14兵团领导机关奉命北调,刘亚楼任空军司令员。

第15兵团,下辖第43、第44、第48军,司令员邓华。1949年11月9日,第15兵团兼广东军区。部队集结在广东沿海。海南岛解放后,原第13兵团兵团部与原第15兵团兵团部对调,黄永胜任第15兵团司令员。

第18兵团,下辖第60、第61、第62军,司令员徐向前(后周士第、贺龙)。1949年4月25日,奉命编入第1野战军序列。11月23日进军西南,归第2野战军建制,所辖各军分别组成川西、川北、西康军区。

第19兵团,下辖第63、第64、第65军,司令员杨得志。1949年4月,奉命编入第1野战军序列。12月,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部队集结在陕西和宁夏地区。1950年8月,第19兵团被确定为支援东北边防军的预备队。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这是另一支早在1950年8月就确定的入朝志愿军预备队,之所以比第九兵团入朝晚,主要还肩负着陕西军区警备任务】

第20兵团,下辖第66、第67、第68军,司令员杨成武。兵团部兼天津警备司令部。部队集结在平津地区,主要保卫首都的安全。

由以上信息可以发现,朝鲜战争爆发的1950年6月前后,正是我军基本解放全中国,然后由大兵团作战向分区警备的转型期,在十六个野战兵团中,当时唯一没有警备任务、没有其他战役任务、以兵团建制担负战略预备队的,其实只有宋时轮第9兵团。

第二个重要原因是,第9兵团是隶属第三野战军的,是粟裕的老部下,用起来更顺手。

我们知道,中央决定抗美援朝后,首先是希望林彪带兵赴朝的,毕竟四野的大本营就是东北,离朝鲜最近。但是,林彪反对出兵朝鲜。于是,中央又定由粟裕赴朝。粟裕同意了。所以早在1950年8月,中央就已确定第9兵团作为入朝预备队,拉到山东集中训练了。

然而,最终朝鲜战场逆转太快,麦克阿瑟不顾中国的警告,于1950年10月7日越过三八线;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布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中国正式决定出兵进入朝鲜。

而此时,粟裕的身体却没能好转,无法奔赴朝鲜第一线指挥战斗,中央只好临时换将,由彭德怀挂帅出征。

1950年10月19日,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越过鸭绿江,并于10月25日发起了第一次战役,让从仁川登录的“联合国军”在西线尝到了失败的滋味,粉碎了联军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

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自然不甘失败,而且他也确实不是吃素的,立即发起了“圣诞攻势”,这次说要在圣诞前占领整个朝鲜,结束战斗。长津湖战役就是在这时被迫打起的。

我们知道,朝鲜半岛南窄北宽,越是靠近中国,东西方向越长。而在朝鲜北部,平均海拔2000米的狼林山脉将朝鲜东西阻隔。麦克阿瑟便制定了东西并进的战术,把为了实施仁川登陆而组建的美第10军,重新集结海运到朝鲜东海岸的元山港,又玩了一次没有遭到抵抗的两栖登陆,然后沿东海岸向北突进,以期对我入朝的志愿军形成包抄态势。

这样一来,朝鲜战场就出现了东、西两条战线。我们知道,这东西两线之间是平均海拔2000米的狼林山脉,美军可以通过海运及空运,把一个军的力量运送到东线。但我西线军队却不能穿越狼林山脉,分兵去阻击美第10军。

况且,我们擅长的是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尤其是面对武器精良的联军,更不能分兵自减优势。

这时,第9兵团就不得不提前入朝,去对付东线的美第10军。而在之前,按规划第9兵团是先到吉林梅河口地区进行换装和整训,然后投入西线战斗的。麦克阿瑟的东西线并进战术,打乱了我军原先的部署,因此,第9兵团到了沈阳后,就接到了紧急命令,改变原先的计划,没有短期整训,甚至连冬装都未换(冬装已经准备好,但是在梅河口),就火速改从辑安、临江一线直接入朝,投入东线作战。

突然的计划改变,使第9兵团失去了适应气候和更换冬装的宝贵时间,也注定指战员们将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此役总减员52098人,其中战斗伤亡仅仅为21362人!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准备充足,被我军分割包围的美陆战一师,真可能就跑不掉了。

但战场瞬息万变,所有的结果也都无法转变,从而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长津湖成为美国人不愿提的惨败之战,也成为我们一提就心疼的惨胜之战。

最终,长津湖战役让麦克阿瑟吹嘘的“圣诞节攻势”彻底成为泡影,死亡的噩梦却成了美国大兵的“圣诞”礼物。

联军的信心,自此彻底丧失。

最后,说一下《长津湖》电影的几个硬BUG,主要不是为了挑毛病,而是想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那一场战争。

比较大的BUG有两个,不应该出错。

其一,长津湖战役是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二场大战役,所以彭德怀在被确定为志愿军总司令后,有一个细节出错明显的大错误:片中彭德怀就和毛主席提到了要在东线长津湖发动一次战役——这个时候才刚决定出兵入朝,连第一次战役都没开打,怎么就已经预见到了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战役?

如果我们能够提前知道麦克阿瑟的东线计划,第9兵团入朝就不会如此匆忙,连棉衣都没有了。这个BUG,实在是低级。

其二,我们知道,吴京所在的第9兵团,其战役方向是长津湖,即对付所谓的美军东线攻略。

正是中间有着平均海拔2000米的狼林山脉阻隔,美军才分东西两线进攻的。我军当时主要在西线,如果美军顺利从东线迂回包抄,我军有被断后路的危险。所以才紧急改变部署,调宋时轮兵团即刻奔赴长津湖阻击。

也就是说,我军东西两线距离非常远,中间有着平均海拔2000米的狼林山脉阻隔。但是,七连到朝鲜后的第一个任务,却是从东线护送20部电台和译电员到西线的大榆洞志愿军总部——狼林山脉如果这样容易穿越,美军哪还有包抄我军的机会?退一步说,如果七连真被派去了大榆洞,则就不可能再出现在长津湖。

七连作为电影的主角出现,却出现这样一个大BUG,是无论是如何无法自圆其说的。

为了渲染气氛,出现的小BUG更多,在这里只说三个。

其一,火车进入朝鲜不久,铁路就被美军机炸毁了,火车只能停下来等待抢修,这时美军机又来了,于是大家赶紧从火车上抢着卸下物资跳下火车疏散隐蔽——听到飞机声,到飞机临空轰炸,最多半分钟,抢卸物资肯定是来不及的。

事实上,就是不管物资,只顾自个跑,也是来不及的。要知道,美军可不是瞎子,只看到火车,却看不到人。

真实情况是,由于美军有制空权,我们只能昼伏夜出。我要说的第二个小bug,也与此差不多,那就是当七连行军途中——事实上,不可能白天行军——忽然飞过来两架飞机,于是大伙装死。

这实际也是把美军当傻子了,死人还是活人,美军都分不出来?没有血迹,肢体完整,老经验的飞行员一眼就能看穿。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就在第二次战役的西线,志愿军38军担负向三所里穿插任务,由于时间紧迫,带队的113师副师长刘海清就用了兵不厌诈之计,去掉伪装,白天在公路上大摇大摆行军。

这样反常规的举动,反而让美军飞行员认为是溃败的韩军,没有进行任何攻击。

第三个小BUG,是七连的第一场战斗——在开进的半路上遇到友邻部队进攻美军的一处通信塔受挫,就主动前来助战——事实却是,美军从来就没有通信塔这种东西,在战场目标太明显了。

在长津湖地区确实存在山区阻隔信号,以及气温过低影响通信设备正常工作,美军采用的对策是利用坦克进行无线电通信中继,因为坦克可以开到山顶高处,而且坦克内部温度也高,可以保证正常通信。

退一步说,就算美军有通信塔,要摧毁通信塔,几发迫击炮就OK了,有什么必要非要用士兵冒着美军炽烈的火力前赴后继?如果编导是战斗的指挥员,恐怕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当然,瑕不掩瑜,《长津湖》作为一部影片,气氛渲染的还是不错的,它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大家可以翻书去看。

《长津湖》能够唤起我们对那一段历史的怀念及兴趣,已经够了。

来源:读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