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搬家时换锁,结果师傅经验少,锁没换好,还把郑女士给反锁在房间。
最近,在网上冲浪时,发现了许多新生的梗和段子。
“郑女士说的对”,“永远支持郑女士”...
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左右搜罗,想搞清郑女士是谁?郑女士干了啥?
能够获得如此众多网友的支持。
后来经过层层摸查,算是基本厘清了。
原来郑女士只是杭州的一位普通素人。
因为搬家时换锁,结果师傅经验少,锁没换好,还把郑女士给反锁在房间。
搞的郑女士喝了一夜的自来水充饥。
直到第二天中午,师傅来开门,才重获天日。
随后,生气的郑女士顾不上吃饭,直接联系媒体求助。
最后厂家经理登门道歉,为郑女士更换了一把新的智能锁。
整个事情流程就是这样,十分平常。
这有啥让网友激动的吗?
但看到郑女士的照片后,我瞬间明白了。
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人。
照片中,郑女士带着口罩,虽然遮住了面容。
但却遮不住郑女士的迷离双眼和火辣身材。
于是郑女士凭借自身优势,强势出圈。
没几天就火爆全网。
8月25日,郑女士在网友的强烈呼吁下。
开通了抖音。
入驻一周,三条感谢视频,直接涨粉50万。
简直秒杀各种卖弄风情的大网红。
但口罩下的真容,依旧是网友未尝的遗憾。
网友纷纷表示:
「口罩未摘下来之前,郑女士暂时是对的」
于是,很快疑似郑女士露脸的照片流出。
好家伙。
看完照片后,网友们更加坚定信念,誓死支持郑女士!
截至目前,郑女士粉丝已超70万。
并且速度仍然呼呼上窜。
随便清唱首歌,都让网友们沸腾不已。
这流量,这热度,这人气...
是多少浓妆艳抹的网红们梦寐以求的。
更离谱的是。
郑女士已经结婚,有老公和孩子。
依旧挡不住如狼似虎的网友们化身为「曹贼」
杭州郑女士从维权门锁,一跃成为网红。
而她之所以受到众星捧月般关注,背后少不了一位功臣的鼎力相助。
《1818黄金眼》栏目组。
就是报道郑女士被锁,维权,身材的一档民生类节目。
这档节目,不止成就了郑女士。
早在2018年,就因报道了一位名叫小吴的年轻人,维权理发店“天价”发际线和眉毛,意外走红。
顶着「发际线男孩」的称号,火遍全网。
微博吸粉40万。
广告,代言的通告接不停...
什么才艺都没有,就靠着一双眉毛C位出道。
甚至还登上了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
彻底红了的小吴,飘了,膨胀了。
然后被人爆出露骨的聊天记录。
小吴的事业也随之陨落。
但过气后的小吴,已经成为被流量惯坏的宠儿,整天无所事事,宁愿在家闲着也不工作。
不过话说回来。
一档普通的民生节目竟然能打造网红?
让我很是好奇。
于是,我带着好奇心,对这档节目进行了几番侦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原来真正掌握流量密码的不是小吴,郑女士。
而是幕后的《1818黄金眼》
堪称「网红制造机」
带火了一个又一个素人。
除了突出的郑女士外,还有很多颜值很高的帅哥美女维权人。
比如因公寓空调频繁坏维权的小毛女士。
性感美丽等电梯的李女士。
洗澡时被玻璃门炸伤手的帅哥小张。
又出钱又出力气的女主播。
因房租问题起纠纷的租客小刘。
杭州萧山租车的吴先生。
.....
各类帅哥美女,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整个节目堪比选秀现场。
甚至在网上还形成了1818全明星之夜。
由网友评选出最漂亮最受欢迎的素人维权者。
颜值都非常能打。
其中,这些素人中,有些蜕变为网红后。
流量,粉丝,热度...
完全不需要炒作,引流如同自来水。
像节目组中的被玻璃门炸伤手的维权人小张。
节目播出当天,小张的微博吸粉10余万。
为某品牌带货直播时,人气由平常的1万左右,直接涨到了5万。
吊打各类同级别网红。
为什么《1818黄金眼》的造“网红”能力,如此之强?
关注度如此之高?
其实原因无他。
就是节目组已经牢牢掌握的当下时代的流量密码:
「颜值即正义」
因为你会发现,节目中的大多数的维权者。
个个都是俊男靓女。
而且这些人几乎都是露脸的,没有打马赛克,或进行声音处理。
戴口罩是因疫情
确实和我们平常看到民生类节目有些出入。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1818黄金眼》背后隐藏了一个巨大秘密。
这档节目现在就是个网红孵化工厂。
公司旗下直接成立了一个名叫黄金眼MCN的机构。
主营业务和很多网红公司一样。
短视频孵化、账号代运营、电商直播、网红直播培训、品牌全案打造等。
目前已经签约了超500位的内容创作者。
提供短视频定制,直播带货的服务。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用民生节目,采访素人,如此接地气的方式,为公司打造网红。
用一期节目,就能成功造就一个百万级的网红。
投入最小化, 收益最大化。
比那些费死八难,写各种剧本,编段子,立人设的普遍型MCN公司,强的不是一点点。
论流量密码,没人比《1818黄金眼》玩的更明白!
但不管怎么说,也客观给我们说明一个现实:
「就算是素人网红还是少不了公司的包装」
如今,杭州郑女士一夜走红。
成为了万千网红中的一员,收割了金钱和关注...
但结合人,事,时代而言。
「网红」终归只是一种身份,是流量时代的产物。
它不是炫耀的资本,更不应该把这个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去推崇。
因为人无论怎么包装。
自身的素质和涵养是包装不出来的。
正如“发际线男孩”小吴一样。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当道德和能力撑不起名声,这个人离悲剧就不远了。
流量密码能成就一个人。
也能摧毁一个人。
来源: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