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革命者》燃哭!张颂文真的要“爆”了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1-07-03 01:56 2

摘要:这部43集的剧,被25万网友集体打出9.3高分!成为全中国最火的剧。

要说今年最值得一看的电视剧,那只能是《觉醒年代》。

这部43集的剧,被25万网友集体打出9.3高分!成为全中国最火的剧。

一把将观众带回100年前的中国,充满理想和奋斗的年代,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还引发无数00后、95后年轻人对历史伟人的追捧,成为他们新“初代偶像”和“精神导师”。

特别是李大钊,很难有人不被其个人魅力所折服,尤其是他每一次演讲激情澎湃,极具感染力。

随着该剧的热播,一段珍贵影像也随之曝光——李大钊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激情澎湃地演讲,台下传来阵阵欢呼声和掌声。

这也是目前仅存的李大钊生前唯一影像,仅仅10秒,却如获至宝。

在演讲的最后,他激情澎湃地说:中国无产阶级和农民一定会争得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3年后,他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这张照片,拍摄于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施以绞刑前。

可以看到,临刑时他端正坚定地站立着,

面容平静,没有戴眼镜,神情泰然自若,透露着共产主义者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气概。

7月1日,意犹未尽的观众又迎来一部重要的主旋律电影——

《革命者》。

影片一反常规,用情绪串起逻辑,聚焦于李大钊生命最后的38小时。

片中李大钊由老戏骨张颂文主演,扮相上,坚定的眼神,沉稳的气质,浓密的八字胡,都做了神还原。

演技上张颂文很稳,张弛有力,也有强烈的共情力。

在首映礼的现场,导演描述赵纫兰在李大钊被杀害后,拖着带病之躯坚持要把丈夫入土为安的故事。

张颂文听到一半,突然哽咽转身去抹眼泪。

演员把自己交给角色,没有任何明星光环,看的人绝对不会感到出戏。

关于李大钊,我们都知道,他是最早一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对李大钊先生一生最好的注解。

作为一部已经提前得知了结局的故事,电影以小见大,用几个人不同的视角,串联起李大钊先生从爱国者,到觉醒者,再到革命者的一生。

第一个,张学良。

大家都知道,张学良发动过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但作为军阀张作霖之子,他怎么会去逼同一阵营的蒋介石呢?

影片巧妙地做了串联。

一次还年少的张学良从家中跑出来,在上海租界,遇到俄国暴徒当街枪杀了一名叫徐阿晨的12岁报童。

那时李大钊立刻冲上前去,却发现已经唤不醒这个无辜的孩童。

面对着群情激奋的群众,政府无所作为。

为了帮这个孩子讨回公道,唤醒民众的激情和热血。

愤怒的李大钊带领各个阶层的劳动人民在租界反抗。

面对蛮横无理的殖民者指向他们的枪,李大钊说:

「租界是上海,上海是中国的,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中国的。」

这给年轻的张学良带来了极大冲击,成为了当时被鼓动的一员。

最后大使馆顶不住民众的压力,关押了杀人的俄国人。

再是战友陈独秀。

1919年6月,他俩在涴花春川菜馆吃完饭后,陈独秀当街洒下一千多份《北京市民宣言》,当场被捕。

几个月后陈独秀出狱,李大钊亲自护送他离京。

雪夜之中两人话别,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开启了百年伟业。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虽放弃了优渥的生活,但能找到人生理想与志同道合的伙伴的幸运,足矣。

另一个重要的见证者,蒋介石。

因为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张作霖给蒋介石发去文件,议论关于李大钊的处置问题。

而此时的蒋介石,正坐在戏院里听戏。

回忆起李大钊作为共产党的代表,如何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光辉事迹。

曲罢,他接过大印,起身看向台上孙中山的画像。

这一出五词戏,浓缩了蒋介石所有的心路历程。

北方,张作霖说李大钊不能留;南方,蒋介石不准备留李大钊。

在时间的错乱和回忆的交织里,借由“敌人”的眼睛,再现了守常先生为天下人的一面。

除此之外,还有大学生、煤矿工人、街头乞丐……

守常先生作为老师,学者,一直躬耕于土地,求索于底层工农中。

“工字下面加个人为天,天下的天。”

“为天下人谋幸福才是真正的大事。”

开滦的煤矿上是一张张蓬头垢面却目光坚毅的面庞,工人们挽起手臂,与守常先生,为了孩子们博一个更好的未来。

学生们筑起人墙,和守常先生,坚守一份民族的自尊。

1926年3月,李大钊带领学生抗议,却被手持枪支的军警血腥镇压、暴力枪杀。

当场打死打伤上百人,我们熟知的“刘和珍君”就在其列。

这日酿成的“连五四运动都未曾有过”的惨案,被当时的无数报纸称作“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当时面对学生的求助和疑问,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在医院的走廊,先生靠在妻子赵韧兰(佟丽娅饰)肩头,哭着说:

「为什么我们没有枪?为什么没有枪?」

正是这次浩劫,他作为一介文人认识到了枪杆子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革命的决心。

生逢乱世,必将要有人用血,铺出一条充满光明的路。

1927年4月27号下午, 面对庆天提出的救助计划,李大钊最终选择了拒绝:

如果革命一定要流血,那把我的血也流掉吧。

但李大钊依然对着其他幸存的同志们,嘱咐道:

「你要好好活着。帮我看一看,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是什么样子。」

在当下,已经是一个普通人不需要去流血牺牲的时代。

但今日之中国,与昨日之先生息息相关。

现在的我们可能不再需要“觉醒”,可是我们迫切地需要“唤醒”。

唤醒记忆里的温度,才能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才能让集体记忆得以延绵。

我从黑暗中反叛而来,却不属于未来的光明之地。

我们生于和平时代,却不会忘记曾经的黑暗之地。

来源:读史

相关推荐